据我们在友谊农场调查,发现个别大豆田块大豆植株叶片上有大豆细菌性斑点病害发生。该病害是一种细菌病害,危害叶片、叶柄、茎和荚,发病重时可造成叶片提早脱落而减产。各单位要做好大豆细菌性斑点病发生情况调查,并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
大豆细菌性斑点病的症状:
主要危害大豆叶片,也可危害叶柄、茎、荚等。叶片 病斑初期呈褪绿小斑点,半透明水浸状,后转为黄色至淡褐色,扩大后呈多角形,直径3-4毫米,红褐色至黑褐色,病斑边缘有明显晕环,在病斑背面常见有白色菌浓溢出。病斑常互相汇合形成大斑,使叶片部分或全部变黄枯死,提早落叶。此病叶缘发病,可使叶缘内凹并稍皱缩。叶柄及茎 病斑为褐色,长条形,水渍状,有时几个病斑形成不规则形长斑。豆荚 病斑初为红褐色小点,后变黑褐色,不正形,多集中于豆荚合缝处。种子 病斑不规则形,褐色,上覆一层细菌菌脓。
大豆细菌性斑点病的发病条件:
一般种子带菌率高,幼苗发病重。夏秋季气温低,多雨、多露、多雾天气,发病重。暴风雨后可加速病情增长,由于伤口增多,有利于侵入发病重。此外,连作地比轮作地发病重,低洼易涝地比岗、平地发病重。
大豆细菌性斑点病的药剂防治:
在发病初期每亩用30%琥胶肥酸铜悬浮剂100ml或1%武夷霉素350—500ml兑水叶面喷雾。
近阶段连续多日降雨,寡照,湿度大,利于大豆霜霉病、水稻稻瘟病、鞘腐病等多种病害的发生,要密切关注和做好监测。
回答者:荆丹花 时间:2013/10/1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