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资问答 > 农资 > 农药 > 冬前咋做好小麦除草工作?

冬前咋做好小麦除草工作?

提问时间:2013/11/4匿名 | 分类:农资 | 浏览594次
2个回答

冬前除草要提前注意天气预报。选择晴天,4天内无霜冻和大雨且田间不泥泞积水,当日平均温度高于8℃时进行为宜。适合除草剂茎叶处理的温度区间较窄,往往会错过防治适期,造成田间杂草发生基数增加,给防治带来难度。在冬前期墒情较好,杂草长势较旺较绿,气温高且稳定,5~7天内无寒流时,就可以及时施药。

可选用的除草剂有下列几种: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每亩15~20克,或15%噻磺隆可湿性粉剂每亩10~15克,或1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每亩25~30克,上述除草剂均是每亩对水30公斤,均匀喷施,可以控制多种杂草的防除。各地应该根据麦田草相,选择对口的除草剂:一是以看麦娘、日本看麦娘为主的麦田,每亩用大能50克/升唑啉·炔草酯乳油60~80毫升,或骠马6.9%精恶唑禾草灵水乳剂80~100毫升,对水40公斤,在杂草齐苗后喷雾;二是以硬草、菵草为主的小麦田,可选用25%异丙隆可湿性粉剂、50%异丙隆可湿性粉剂,每亩用有效成份75克,在播种后至麦苗3叶期,对水40~50公斤喷雾,杂草出齐后每亩用大能50克/升唑啉·炔草酯乳油70~90毫升,或骠马6.9%精恶禾草灵水乳剂90~110毫升,或麦极15%炔草酯可湿性粉剂30~40毫升,对硬草、菵草也有较好的防除效果。三是以猪殃殃、荠菜等阔叶杂草为主的小麦田,在冬前选用使它隆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每亩20~25毫升)、使甲合剂(每亩用使它隆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20~25毫升、20%二甲四氯水剂150毫升喷雾)防治。也可以选用奔腾36%唑草苯磺隆可湿性粉剂,杂草出齐后每亩用5~7.5克喷雾。

为提高杂草防除效果,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严格把握用药适期。以11月下旬用药为宜。

二是狠抓用药质量。要用足药量、水量,喷细雾,努力提高防除效果。施药前后田间要保持一定的湿度,以药效的正常发挥。抓住降雨后的有利时机用药,旱情严重的田块要先灌水抗旱沥干后,再用药化除。

三是确保用药。掌握在冷尾暖头、田间无积水时用药,避免产生药害。选择风小的晴天中午时段用药。寒流期间或者是在低洼积水田块,不得使用异丙隆。

另外,要考虑麦田除草剂对下茬作物的,不能使用氯磺隆、甲磺隆及其复配剂。

一般情况下,麦田冬前出草量可达总量的70%~80%,冬后仅占20%~30%,如果播种时土壤湿度适宜,墒情较好,出草量甚至可高达95%以上。因此抓住这一有利时期,开展冬前杂草化除,可大大压低冬季麦田杂草基数,开春后再萌发的杂草草龄比麦苗小得多,易用茎叶处理剂进行补除,可显着降低用药成本和人工成本。另外,土壤处理过程中,减少了药剂与麦苗和麦芽的接触,使产生药害的可能性降低,因而麦田冬前除草值得提倡。

回答者:荆丹花 时间:2013/11/4

0

冬前化除的优点

冬前杂草植株较小、组织幼嫩、蜡质层及角质层都比较薄,有利于除草剂的渗透和吸收,杂草易死亡,并可减少用药量,降低防治成本。冬前化除可及早消除杂草对小麦生长的影响,有利于小麦个体生长发育,增加冬前分蘖,形成壮苗,从而提高小麦产量。

冬前化除时间

冬前防除麦田杂草的时间为11月下旬至12月上中旬,平均温度在5℃以上。

化学除草技术

以一般杂草为主要防除对象的麦田,亩用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0-12克对水30公斤喷雾防除;以恶性杂草泽漆、猪殃殃为主要防除对象的麦田,亩用20%使它隆乳油30―40毫升+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0克对水30公斤喷雾防除;以野燕麦为主要防除对象的麦田,亩用6.9%骠马水乳剂60毫升+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0克对水30公斤喷雾防除。

注意事项

1、选择晴朗无风天气喷雾,防止除草剂漂移产生药害。施药时间为气温较高的上午10点至下午3点。WWw.8658.CN/

2、由于冬前除草剂用量少,且气温较低,为除草剂使用效果,使用时,要进行二次稀释。即先将除草剂倒在小容器里用温水化开,再倒入已加半桶水的喷雾器里,加满水充分搅拌后进行喷雾。

3、使用后用洗衣粉将喷药器械洗干净,防止下次使用时产生药害。

回答者:小杨 时间:2017/5/11

0
我来回答: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 *姓名:
  • *联系电话:
  • *留言内容: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版权所有 WWW.3456.TV-火爆农资招商网 Copy Right©2009-2024 豫公网安备 4101970200204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00047
本站只起到信息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欺骗性产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