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烟草病虫具体的措施包括:
1、加强病虫害对各类药剂的敏感性监测,明确其抗性谱及抗性水平,以便适时更换农药品种以及合理搭配农药种类。
2、加强病虫害的生物防治,实行病虫害的综合治理。尽可能的运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其它的防治措施与化学防治的综合运用,不能将农药防治作为烟草病虫害防治的惟一措施。
3、适当放宽病虫害的防治指标,从而降低了对病虫的选择压力,减少了用药次数及用药量,降低了抗性个体频率上升的速度,延缓了抗药性的发展。
4、药剂种类、品种的合理轮换,特别是使用无交互抗性、作用机制不同的药剂进行轮换,可有效防止病虫抗药性的发生,减缓抗性的发展。不同机制的药剂在不同时间及空间的轮换,是目前病虫害抗性治理中采用广泛的策略。
5、合理的农药施用方法及的施药时期。采用合理农药施用技术可有效的防止与延缓烟草病虫害抗药性发展,如采用棋盘式交替用药、镶嵌式用药、隐蔽施药等方式进行病虫害防治,在病虫害对药剂敏感的时期进行施药防治,使用增效剂以及合理的农药混用等。
回答者:火爆人 时间:2010/1/29
0
一、合理利用抗性品种
利用抗性品种防治烟草病虫害是一个经济而有效的方法,不仅可以大大减少劳动和经济投入,还可减少农药污染,降低烟叶农残,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烟草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合理利用抗性品种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了解和掌握本地的主要病虫种类、病原小种及其分布和发展趋势,做到知己知彼;二是弄清不同烟草品种的抗性性能,所谓抗性品种并不是抗所有病虫,而仅是对某一个或几个病虫具有一定的抗性,而同时对另外一些病虫又可能是易感的;三是了解抗性与品质的关系。因此,选用抗病品种的原则是:抗本地主要病虫害且对其他主要病虫也有一定的抗性水平,又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品种。
在烤烟生产大田期,烟草炭疽病易与气候性斑点病相混淆。二者的相似之处在于均在烟株叶片上产生褐色小斑点。但它们又有明显的区别:
区别一、二者发病时间不同。炭疽病在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气候性斑点病主要在移栽还苗至团棵旺长期发病。
区别二、发病部位不同。炭疽病在叶片、叶柄、茎、花、果及种子上均可发病;而气候性斑点病仅为害叶片,且斑点主要集中在叶尖、叶缘及叶脉附近,不为害叶脉及叶柄。区别三、病斑形状不同。炭疽病病斑圆形或近圆形;而气候性斑点病呈不规则形,病斑较炭疽病小。区别四、病征不同。炭疽病斑在潮湿条件下可以产生黑色小粒点(分生孢子盘),甚至有淡粉色的黏液(分生孢子),而气候性斑点则无此特征。生产上要准确鉴别、对症下药才能收到好的防治效果。
二、减少病害初侵染源数量
在烟草开始生长后引起初的侵染,叫做初侵染。引起初侵染的病原生物叫初侵染源。初侵染是病害再侵染的基础和前提,初侵染源的数量多少对于烟草多数病虫害发生流行的早晚及危害的轻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初侵染源数量。
(1)合理轮作。主要防治对象为以土壤传播的病害及在土壤中越冬的病虫,如黑胫病、根结线虫病、根黑腐病等及某些单食性或寡食性害虫。大多数土传病原生物在土壤中的存活年限都在3年以上,故轮作年限以2-3年为宜,若烟稻(水旱)轮作一般只需1年就可以得到较好的防治效果。轮作作物以非寄主作物,而实践中只能选用与烟草共生病虫害较少的作物,如禾本科作物等,避免与茄科、十字花科、葫芦科等作物进行轮作,至少烟的前茬不能种这些作物。
(2)清理病残。烟草大多数病原生物都是在病株残体上于各种场所越冬,这是主要初侵染来源之一,除根茎病害外,炭疽病、赤星病、蛙眼病、野火病、角斑病、灰霉病、破烂叶斑病及烟草花叶病(TMV)等,都是以病残越冬为主,病残体可有效减少初侵染源。采收结束后,立即拔除烟杆,田间烟株残体,并尽快深耕灭茬,以便将残留在田间的根系及其他残体切碎,加速腐烂,创造一个不利于病原物和某些害虫(地老虎类、金针虫类、蝼蛄类等)越冬存活的环境;处理堆放在各处的烟杆、烟根及烤房等场地的残体及碎屑;限制使用未经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尤其是不能使用混有烟株、茄科等作物的残体沤制的肥料。
(3)建立无病留种田及种子处理。良繁基地的建立为获得无病种子创造了有利条件,首先,可以选择无病或少病的田块作为繁种田,定期轮作,一旦某病害发生亦可采用果断防治措施,剔除病株。其次,对种子带菌进行检验。若干种病害可在种子或混在种子的碎屑上越冬,成为主要初侵染源之一,同时也是远距离传播的途径,这些病害有炭疽病、赤星病、野火病、破烂叶斑病、烟草环斑病和烟草花叶病(TMV)等。第三,包衣前必须进行种子处理,其主要方法有:筛选、风选和水选,以去除混在种子中的碎屑及不饱满的种子;温汤浸种,筛选后的种子在50~52%℃温水中浸5~10分钟,晾干备用;药剂处理用0.1%硝酸银或2%硫酸铜溶液浸种5-1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3次,晾干备用或包衣。
(4)杂草和阻止病虫向烟田扩散:黄瓜花叶病毒、马铃薯Y病毒等许病毒只能在杂草及蔬菜等上越冬,这是的初侵染源,近年蚜传病毒病逐年加重与大棚蔬菜等有直接关系。为阻止其危害,一是要进行合理布局,苗床要远离蔬菜大棚及菜地,烟田与马铃薯、油菜等要合理布局,避免邻作;二是要铲除苗床及大田周围的杂草,避免从发生马铃薯Y病毒或烟草潜叶蛾发生地区调运种薯(其为PVY和潜叶蛾的主要越冬场所);三是要在蚜虫迁飞前防治大棚周围、菜地及马铃薯、油菜及其他留种菜上的蚜虫,减少迁入烟田有翅蚜的数量。
(5)培育无病虫烟苗:许多病虫可随移栽苗传播到大田,这也是田间主要初侵染源之一,如病毒病(TMV、CMV、PVY等)、黑胫病、青枯病、低头黑病、炭疽病、野火病、根结线虫病、赤星病及蛀茎蛾、潜叶蛾等都可在苗期发生侵染,多不表现症状,不易发现。选好苗床地,大力推广漂浮育苗,育苗棚要远离蔬菜大棚及其他集中的菜地,背风向阳,地势较高不易积水的地方;注意育苗地周围杂草杂物,并禁止在育苗地吸烟;常规育苗要注意苗床土壤、装袋营养土、剪叶工具等的消毒,土壤消毒目前以斯美地使用较多,效果也,移栽前1天喷施“送嫁药”;漂浮育苗要注意漂浮池水、漂浮盘及剪叶工具等的消毒。
回答者:小杨 时间:2017/6/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