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种选择
选用、推广生长较好、品味较佳的迟小洋菊、早小洋菊两个品种,压缩大洋菊,淘汰品质较差的异种大白菊,以保持杭白菊地道品质、提高杭白菊整体质量,作种苗床的田块在上年生长期及花期要进行选种和提纯复壮,杂株。
二、培育壮苗
1、苗地选择:选择土壤肥力较好、地势高燥、菊花生长好、病虫害少的田块留种,并做好杂草和越冬。
2、培育壮苗:苗床开春后施人粪尿200公斤、草木灰100公斤,周边开好排水沟,择期移栽,春天一般生长速度快,植株木质化程度低,不易成活,因此要选择阴雨天后或雨前定植,以提高成活率。
3、壮苗选择:移栽时选择生长良好、无病虫害、单株高12~25厘米、茎粗壮、根系发达的菊苗。
三、大田管理
1、实行轮作:由于老区土壤较实,一般每两年进行轮作,原地连作,须改畦深翻,忌原畦重茬;选择水旱轮作,有利于减轻病害。
2、底肥及大田整理:栽植前应先对大田翻耕一次,并结合整地施入底肥。视田块肥力,每亩施有机肥1000-1500公斤,作畦宽1.2米,沟宽0.3米,畦面呈龟背形。
3、定植时间与密度:
杭白菊定植时间一般在4月上中旬,迟不超过5月上旬。定植密度根据耕作制度和栽种时期而定,一般每亩苗数在3500-5000株之间。种植偏迟的田块适当提高密度,如有间作物,间作物须在7月中旬前收获。
栽植方式:可采用穴栽或开定植沟栽种,密度为1.2米×20—30厘米,每穴2株,种植深度10—15cm,栽在每畦中间,穴施磷肥50公斤/亩;定植推迟,植株偏大,定植时可适当斜栽,植后须浇足定根水,遇干旱则须浇水抗旱,以确保成活率。
4、种植模式:主要以水旱轮作和旱地套作二种方式,水旱轮作可减轻病害,获得优质高产;菊花生育期限长达8个月,前期生长慢,农民多以间套作为主,桑(果)园套作、烟菊套作、菊豆套作(豇豆、大豆)、菊菜套作等,以提高综合经济效益。间套作作物一般7月中旬前清理完毕,并及时压条和肥水管理,确保菊苗后期正常生长,管理得当对菊花产量、质量影响不大。
5、压条:菊花压条分1—2次进行,次在移栽后一个月左右,当苗高30-50厘米时可进行,此时菊苗木质化程度低,茎杆软易分播均匀。压条前,须除草松土,松土深度,在菊苗行两边施一次生物有机肥或羊栏肥1000公斤,压条时把枝条向两边分揿倒在地,每隔10厘米左右压上泥块,枝条充分与松土接触,有利菊苗节节生根和节部侧枝生长。待新侧枝长到20厘米左右,进行第二次压条,这时压条的方向由密处压向稀处,使菊苗生长趋于平衡,迟在7月底前结束。
6、摘心(打顶):菊苗摘心可促进菊苗分枝和菊枝间生长的平衡,防止倒伏。摘心时间在压条后,当新稍长到10—15cm时摘心,兼顾新枝高度与全园平衡,使其下部枝芽均衡生长,花期整齐。生产上视长势,一般分1—2次进行,目前多数农户采用一次摘心,摘心在6—8月份进行,使菊苗分枝数达每亩12万株左右。摘心须在8月底结束,过迟影响菊花后期生长,菊苗再次分枝力弱,花蕾小,开花推迟,且易受早霜危害。
四、肥水管理
1、防涝抗旱:
杭白菊是旱地作物,对水反应敏感,怕涝怕旱,特别是春雨及梅雨天气影响,如沟渠不畅造成田块积水,容易出现沤根现象,基部叶早衰甚至全株死亡。因此,需做好开沟作畦(特别是低洼田块),做到排灌畅通,以改善通气条件,减少病源菌感染;夏、秋季如遇长期干旱,出现菊苗失水萎缩,要及时沟灌抗旱,促使正常生长。
2、合理施肥:
大田施肥原则:重施基肥,轻施苗肥,追施分枝肥,重施蕾肥。前期以有机肥、农家肥为主,后期则以肥料为主。主要有以下几次肥:
(1)基肥:栽种前结合整地翻耕时施入或开沟条施每亩用有机肥1000—1500公斤,有机肥种类主要有:人粪尿、羊栏肥、鸭粪等,并配施磷肥50公斤。
(2)活苗肥:栽种活棵后用人粪尿50—100公斤,兑水浇施,促使发棵。
(3)压条肥:压条前在菊苗行两边铺施羊肥每亩1000公斤、尿素10—15公斤,并用松土覆盖后压条。
(4)分枝肥:8月份在每次摘心后施入,每次用人粪尿100—150公斤兑水浇施或施复合肥10公斤。
(5)蕾肥:9月上、中旬是菊花现蕾期,这时进入生长盛期及生殖生长期,需肥量大,施用尿素或进口复合肥15—20公斤,促使花蕾增多、增大,开花整齐,可视生长状况施1—2次。
五、病虫害防治
1、病害防治:杭白菊病害主要为叶枯病为主,发病时期为6—9月。防治方法:注意做好轮作、合理密度和排水降湿,药剂防治可用50%多菌灵500倍或70%甲基硫菌灵800倍或5%井岗霉素100倍防治。
2、虫害防治:
菊苗虫害主要有蚜虫、夜蛾类及蝗虫,可用高效低毒类农药进行防治,并在收获前15天停用农药。严禁使用氧乐果、甲胺磷等高毒高残留农药,同时根据预测预报掌握防治适期。
蚜虫:多在9月上旬至10月发生,2%以上叶、花蕾有蚜虫为防治适期,视蚜虫发生情况,每7天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一般用10%吡虫啉1000—1500倍。
夜蛾类:主要有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等,8月底开始为害,一般每7天防治1次,连续2—3次,可用5%抑太保1500倍或10%安打3000倍防治。(该类对蚕桑特别敏感,须进行隔离防治,并要求专用药水桶,过后用洗涤剂清洗干净);在桑菊混栽区建议使用50%辛硫磷800—1000倍或20%灭多威1500倍防治。
六、及时做好护栏,防止倒伏
七、采收
按加工、用途不同,采用不同的采摘标准:用作胎菊的在花蕾充分膨大,花瓣刚冲破包衣但未伸展为标准;一般饮用菊在花芯散开20—50%为标准;药用以花芯散开50—70%为标准,做到分批、分级采收,一般3次。如遇低温早霜,要及时用稻草或遮阴网覆盖,采后须及时出售鲜花或自行加工。
回答者:小飞 时间:2014/11/27
0
一、品种选择
选用、推广生长较好、品味较佳的迟小洋菊、早小洋菊两个品种,压缩大洋菊,淘汰品质较差的异种大白菊,以保持杭白菊地道品质、提高杭白菊整体质量,作种苗床的田块在上年生长期及花期要进行选种和提纯复壮,杂株。
二、 培育壮苗
1、苗地选择:选择土壤肥力较好、地势高燥、菊花生长好、病虫害少的田块留种,并做好杂草和越冬。
2、培育壮苗:苗床开春后施人粪尿200公斤、草木灰100公斤,周边开好排水沟,择期移栽,春天一般生长速度快,植株木质化程度低,不易成活,因此要选择阴雨天后或雨前定植,以提高成活率。
3、壮苗选择:移栽时选择生长良好、无病虫害、单株高12~25厘米、茎粗壮、根系发达的菊苗。
三、 大田管理
1、实行轮作:由于老区土壤较实,一般每两年进行轮作,原地连作,须改畦深翻,忌原畦重茬;选择水旱轮作,有利于减轻病害。
2、底肥及大田整理:栽植前应先对大田翻耕一次,并结合整地施入底肥。视田块肥力,每亩施有机肥1000-1500公斤,作畦宽1.2米,沟宽0.3米,畦面呈龟背形。
3、定植时间与密度:
杭白菊定植时间一般在4月上中旬,迟不超过5月上旬。定植密度根据耕作制度和栽种时期而定,一般每亩苗数在3500-5000株之间。种植偏迟的田块适当提高密度,如有间作物,间作物须在7月中旬前收获。
栽植方式:可采用穴栽或开定植沟栽种,密度为1.2米×20—30厘米,每穴2株,种植深度10—15cm,栽在每畦中间,穴施磷肥50公斤/亩;定植推迟,植株偏大,定植时可适当斜栽,植后须浇足定根水,遇干旱则须浇水抗旱,以确保成活率。
4、种植模式:主要以水旱轮作和旱地套作二种方式,水旱轮作可减轻病害,获得优质高产;菊花生育期限长达8个月,前期生长慢,农民多以间套作为主,桑(果)园套作、烟菊套作、菊豆套作(豇豆、大豆)、菊菜套作等,以提高综合经济效益。间套作作物一般7月中旬前清理完毕,并及时压条和肥水管理,确保菊苗后期正常生长,管理得当对菊花产量、质量影响不大。
5、压条:菊花压条分1—2次进行,次在移栽后一个月左右,当苗高30-50厘米时可进行,此时菊苗木质化程度低,茎杆软易分播均匀。压条前,须除草松土,松土深度,在菊苗行两边施一次生物有机肥或羊栏肥1000公斤,压条时把枝条向两边分揿倒在地,每隔10厘米左右压上泥块,枝条充分与松土接触,有利菊苗节节生根和节部侧枝生长。待新侧枝长到20厘米左右,进行第二次压条,这时压条的方向由密处压向稀处,使菊苗生长趋于平衡,迟在7月底前结束。
6、摘心(打顶):菊苗摘心可促进菊苗分枝和菊枝间生长的平衡,防止倒伏。摘心时间在压条后,当新稍长到10—15cm时摘心,兼顾新枝高度与全园平衡,使其下部枝芽均衡生长,花期整齐。生产上视长势,一般分1—2次进行,目前多数农户采用一次摘心,摘心在6—8月份进行,使菊苗分枝数达每亩12万株左右。摘心须在8月底结束,过迟影响菊花后期生长,菊苗再次分枝力弱,花蕾小,开花推迟,且易受早霜危害。
四、 肥水管理
1、防涝抗旱:
杭白菊是旱地作物,对水反应敏感,怕涝怕旱,特别是春雨及梅雨天气影响,如沟渠不畅造成田块积水,容易出现沤根现象,基部叶早衰甚至全株死亡。因此,需做好开沟作畦(特别是低洼田块),做到排灌畅通,以改善通气条件,减少病源菌感染;夏、秋季如遇长期干旱,出现菊苗失水萎缩,要及时沟灌抗旱,促使正常生长。
2、合理施肥:
大田施肥原则:重施基肥,轻施苗肥,追施分枝肥,重施蕾肥。前期以有机肥、农家肥为主,后期则以肥料为主。主要有以下几次肥:
(1)基肥:栽种前结合整地翻耕时施入或开沟条施每亩用有机肥1000—1500公斤,有机肥种类主要有:人粪尿、羊栏肥、鸭粪等,并配施磷肥50公斤。
(2)活苗肥:栽种活棵后用人粪尿50—100公斤,兑水浇施,促使发棵。
(3) 压条肥:压条前在菊苗行两边铺施羊肥每亩1000公斤、尿素10—15公斤,并用松土覆盖后压条。
(4)分枝肥:8月份在每次摘心后施入,每次用人粪尿100—150公斤兑水浇施或施复合肥10公斤。
(5)蕾肥:9月上、中旬是菊花现蕾期,这时进入生长盛期及生殖生长期,需肥量大,施用尿素或进口复合肥15—20 公斤,促使花蕾增多、增大,开花整齐,可视生长状况施1—2次。
五、 病虫害防治
1、病害防治:杭白菊病害主要为叶枯病为主,发病时期为6—9月。防治方法:注意做好轮作、合理密度和排水降湿,药剂防治可用50%多菌灵500倍或70%甲基硫菌灵800倍或5%井岗霉素100倍防治。
2、虫害防治:
菊苗虫害主要有蚜虫、夜蛾类及蝗虫,可用高效低毒类农药进行防治,并在收获前15天停用农药。严禁使用氧乐果、甲胺磷等高毒高残留农药,同时根据预测预报掌握防治适期。
蚜虫:多在9月上旬至10月发生,2%以上叶、花蕾有蚜虫为防治适期,视蚜虫发生情况,每7天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一般用10%吡虫啉1000—1500倍。
夜蛾类:主要有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等,8月底开始为害,一般每7天防治1次,连续2—3次,可用5%抑太保1500倍或10%安打3000倍防治。(该类对蚕桑特别敏感,须进行隔离防治,并要求专用药水桶,过后用洗涤剂清洗干净);在桑菊混栽区建议使用50%辛硫磷800—1000倍或20%灭多威1500倍防治。 六、 及时做好护栏,防止倒伏 七、 采收 按加工、用途不同,采用不同的采摘标准:用作胎菊的在花蕾充分膨大,花瓣刚冲破包衣但未伸展为标准;一般饮用菊在花芯散开20—50%为标准;药用以花芯散开50—70%为标准,做到分批、分级采收,一般3次。如遇低温早霜,要及时用稻草或遮阴网覆盖,采后须及时出售鲜花或自行加工。 目前桐乡市春发菊业有限公司结合农户成立了志豪杭白菊专业合作社,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以标准化种植技术为指导,实行五统一的基地管理,公司统一提供种苗、统一生产资料、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产品回购和加工,真正与农户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回答者:刘宽 时间:2017/5/17
0
一、品种选择
选用、推广生长较好、品味较佳的迟小洋菊、早小洋菊两个品种,压缩大洋菊,淘汰品质较差的异种大白菊,以保持杭白菊地道品质、提高杭白菊整体质量,作种苗床的田块在上年生长期及花期要进行选种和提纯复壮,杂株。
二、培育壮苗
1.苗地选择。选择土壤肥力较好、地势高燥、杭白菊生长好、病虫害少的田块留种,并做好杂草和越冬。
2.培育壮苗。苗床开春后施人粪尿200千克、草木灰100千克,周边开好排水沟,择期移栽,春天一般生长速度快,植株木质化程度低,不易成活,因此要选择阴雨天后或雨前定植,以提高成活率。
3.壮苗选择。移栽时选择生长良好、无病虫害、单株高12~25厘米、茎粗壮、根系发达的菊苗。
三、大田管理
1.实行轮作。由于老区土壤较实,一般每两年进行轮作,原地连作,须改畦深翻,忌原畦重茬;选择水旱轮作,有利于减轻病害。
2.底肥及大田整理。栽植前应先对大田翻耕一次,并结合整地施入底肥。视田块肥力,每亩施有机肥1000~1500千克,作畦宽1.2米,沟宽0.3米,畦面呈龟背形。
3.定植时间与密度。杭白菊定植时间一般在4月上中旬,迟不超过5月上旬。定植密度根据耕作制度和栽种时期而定,一般每亩苗数3500~5000株。种植偏迟的田块适当提高密度,如有间作物,间作物须在7月中旬前收获。
栽植方式:可采用穴栽或开定植沟栽种,密度为1.2米×(20~30)厘米,每穴2株,种植深度10~15厘米,栽在每畦中间,穴施磷肥50千克/亩;定植推迟,植株偏大,定植时可适当斜栽,植后须浇足定根水,遇干旱则须浇水抗旱,以确保成活率。
4.种植模式。主要以水旱轮作和旱地套作二种方式,水旱轮作可减轻病害,获得优质高产;杭白菊生育期限长达8个月,前期生长慢,农民多以间套作为主,有桑(果)园套作、烟菊套作、菊豆套作(豇豆、大豆)、菊菜套作等,以提高综合经济效益。间套作作物一般7月中旬前清理完毕,并及时压条和肥水管理,确保菊苗后期正常生长,管理得当对杭白菊产量、质量影响不大。
5.压条。杭白菊压条分1~2次进行,次在移栽后一个月左右,当苗高30~50厘米时可进行,此时菊苗木质化程度低,茎杆软,易分布均匀。压条前,需除草松土。在菊苗行两边施一次生物有机肥或羊栏肥1000千克。压条时把枝条向两边分,揿倒在地,每隔10厘米左右压上泥块,枝条充分与松土接触,有利菊苗节节生根和节部侧枝生长。待新侧枝长到20厘米左右,进行第二次压条,这时压条的方向由密处压向稀处,使菊苗生长趋于平衡。这项工作迟在7月底前结束。
6.摘心(打顶)。菊苗摘心可促进菊苗分枝和菊枝间生长的平衡,防止倒伏。摘心时间在压条后,当新梢长到10~15厘米时摘心,兼顾新枝高度与全园平衡,使其下部枝芽均衡生长,花期整齐。生产上视长势,一般分1~2次进行,目前多数农户采用一次摘心,摘心在6~8月份进行,使菊苗分枝数达每亩12万株左右。(www.nczfj.com)摘心须在8月底结束,过迟影响杭白菊后期生长,菊苗再次分枝力弱,花蕾小,开花推迟,且易受早霜危害。
四、肥水管理
1.防涝抗旱。杭白菊是旱地作物,对水反应敏感,怕涝怕旱,特别是春雨及梅雨天气影响,如沟渠不畅造成田块积水,容易出现沤根现象,基部叶早衰甚至全株死亡。因此,需做好开沟作畦(特别是低洼田块),做到排灌畅通,以改善通气条件,减少病源菌感染;夏、秋季如遇长期干旱,出现菊苗失水萎缩,要及时沟灌抗旱,促使正常生长。
2.合理施肥。大田施肥原则:重施基肥,轻施苗肥,追施分枝肥,重施蕾肥。前期以有机肥、农家肥为主,后期则以肥料为主。主要有以下几次肥:
①基肥。杭白菊栽种前结合整地翻耕时施入或开沟条施,每亩用有机肥1000~1500千克,有机肥种类主要有:人粪尿、羊栏肥、鸭粪等,并配施磷肥50千克。
②活苗肥。栽种活棵后亩用人粪尿50~100千克,兑水浇施,促使发棵。
③压条肥。压条前在菊苗行两边铺施栏肥,每亩1000千克、尿素10~15千克,并用松土覆盖后压条。
④分枝肥。8月份在每次摘心后施入,每次每亩用人粪尿100~150千克兑水浇施或施复合肥10千克。
⑤蕾肥。9月上、中旬是杭白菊现蕾期,这时进入生长盛期及生殖生长期,需肥量大,施用尿素或进口复合肥15~20千克,促使花蕾增多、增大,开花整齐,可视生长状况施1~2次。
五、病虫害防治
1.病害防治。杭白菊病害主要以叶枯病为主,发病时期为6~9月。防治方法:注意做好轮作、合理密度和排水降湿,药剂防治可用50%多菌灵500倍或70%甲基硫菌灵800倍或5%井岗霉素100倍防治。
2.虫害防治。杭白菊的虫害主要有蚜虫、夜蛾类及蝗虫,可用高效低毒类农药进行防治,并在收获前15天停用农药。严禁使用氧乐果、甲胺磷等高毒高残留农药,同时根据预测预报掌握防治适期。
①蚜虫:多在9月上旬至10月发生,2%以上叶、花蕾有蚜虫为防治适期,视蚜虫发生情况,每7天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一般用10%吡虫啉1000~1500倍。
②夜蛾类:主要有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等,8月底开始为害,一般每7天防治1次,连续2~3次,可用5%抑太保1500倍或10%安打3000倍防治。该类对蚕桑特别敏感,须进行隔离防治,并要求专用药水桶,过后用洗涤剂清洗干净。在桑菊混栽区建议使用50%辛硫磷800~1000倍或20%灭多威1500倍防治。
六、采收
按加工、用途不同,采用不同的采摘标准:用作杭白菊的在花蕾充分膨大,花瓣刚冲破包衣但未伸展为采收标准;一般饮用菊在花蕊散开20%~50%为采收标准;药用以花蕊散开50%~70%为采收标准,做到分批、分级采收,一般分3次进行。如遇低温早霜,要及时用稻草或遮阴网覆盖,采后须及时出售鲜花或自行加工。
回答者:小贺 时间:2018/4/12
0
我来回答: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