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好种株
由于灰茭、雄茭每年都会在正常的茭白田内自然产生,因此必须年年选种。在一些新引种茭白的地方,往往是第1年生产较好,第2年即开始出现灰茭、雄茭现象,第3年种墩就不能做种,出现大量灰茭、雄茭,产量大幅度降低。若用灰茭、雄茭的种墩或分株做种,第2年还是灰茭和雄茭,绝不会成为正常茭。
在秋茭采收前,选取孕茭早、茭肉粗壮白嫩、主茭与蘖茭采收期一致、无灰茭、无病虫害、四周无雄茭的优良单株,插竿作为标记,发现灰茭、雄茭应将叶片打结作为记号,到第2年春季分墩时,先将灰茭、雄茭连根挖去。每667m2田需种株200-300墩。选好的优良种株待采收后,于12月中旬至翌年1月中旬将种茭丛连根挖起。茭白种株以地表向下1-2节地下茎所萌发的芽为有效分蘖,所以应切除种株上部和下部各节,留中间一段进行扦插假植。假植的行距为50cm,株距15cm,每隔5-6行留出80cm的走道,假植深度以齐茭墩泥为度,并保持1-2cm的浅水层。为了促使假植苗早发根萌芽,防止受冻,秧田可采用地膜覆盖,能使茭白提早生长发育,从而提早成熟和提高产量。当假植苗成活后,每667m2秧田可施入碳酸氢铵3-4kg,促进幼苗生长。春季对根茎密集、分蘖拥挤的茭墩,当苗高10cm左右时应将细弱分蘖除去,同时向根际压1块泥,使蘖芽向四周散开,以改善营养状况和株间通风透光。在移栽定植前1周,除去生长势过旺、趋向“雄化”的幼苗,以减少雄茭的发生。由匍匐茎上萌芽的“游茭”不能作种茭用。
二、栽培要点
1. 茭田选择、翻耕和施基肥茭田应选择光线好、土地平整、土层深厚、有水源的保水保肥力强的田块,以有凉水经过的水田,或近水库可利用库区深层水灌溉的地块。
翻耕茭田,每667m2施入腐熟农家肥3000kg或浓人粪尿2500kg,如前作是水稻田,还要增加基肥的用量,并耙平,然后灌水2-3cm,做到田平、泥烂、肥足。
2.适时定植(指春季种植) 4月至5月上旬,当茭苗高20cm左右、水田土温10℃以上时即可移苗定植。如果选用老茭墩育苗的,此时将老茭墩连根挖起,用快刀顺着分蘖着生的方向,按3-5个健全分蘖为1墩进行纵劈分墩,分墩要求带老茎,劈时尽量少伤及分蘖和新根,并做到随挖、随分、随栽。如茭苗过高,可剪去叶尖,使苗高保持在25-30em,防止栽后倒伏。定植密度一般为行距70-80em,墩距65cm,并分大小行,大行为走道。每667m2定植1200墩左右,6000株基本分蘖苗。定植深度以所带的老茎薹管没土为度,以晴天下午栽种为好。
3.水位管理 茭白水位管理以“浅一深一浅”为原则。定植后的生长前期(分蘖之前),保持3-5cm的浅水位,有利于提高地温,促进发根和分蘖;到6月份分蘖后期,将水位加深到12-15cm,以抑制无效分蘖的发生,由于7-8月温度高,深水位还具有降温的效果,但要定期进行换水,防止土壤缺氧造成烂根;进入孕茭期,水位应加深到15~18cm,但不能超过“茭白眼”的位置(水位不宜超过假茎的2/3),防止薹管伸长;孕茭后期,应降低水位至3-5cm,以利采收;采收后茭田应保持浅水层或湿润状态过冬,不能干旱。
在每次追肥时,要等肥料吸入壤中后再灌水,如遇暴雨天气,应注意及时排水,防止因水位过高而造成薹管伸长。
4.分期追肥(1)提苗肥:茭苗定植7-10天成活后,667m2施人粪尿500kg或碳酸氢铵15-20kg催苗,如茭白田基肥足够,可减少施肥量。(2)分蘖肥:在分蘖初期(与第1次肥隔10天左右),667m2施人粪尿1000kg或碳酸氢铵20-30kg,促进有效分蘖和植株的生长;如没有施提苗肥,应适当提前追施分蘖肥。(3)调节肥:在分蘖盛期的6-7月问,应视植株的长势情况进行追肥,一般667m2施碳酸氢铵10-15kg,如植株生长强健可不施。(4)催茭肥:当新茭有10%-20%的分蘖苗假茎已变扁(开始孕茭),此时应重施催茭肥,促进肉质茎膨大,提高产量,一般667m2施腐熟人粪尿2500~3000kg,或碳酸氢铵30--40kg。催茭肥要适时施入,过早施,植株尚未孕茭,易引起徒长,从而推迟孕茭;过迟施,赶不上孕茭期对肥料的需要,则影响产量。
5.中耕耘田,摘除黄叶茭白定植成活后应及时耘田除草,为了保护好分蘖苗,耘田时要由近及远,以防伤害分蘖苗。耘田以无杂草、泥不过实、田土平整为佳。在6月下旬茭白分蘖后期,株丛拥挤,应及时摘除植株基部的老叶、黄叶,以促进通风透光,促进孕茭,隔7-10天摘黄叶1次,共2-3次。将剥下的黄叶随时踏入田泥中,可作肥料。
6.防治病虫害 高山茭白的主要虫害有长绿飞虱、大螟、二化螟、蓟马、蚜虫等。长绿飞虱群集于叶片上危害,造成叶片枯黄而减产;大螟、二化螟以幼虫在结茭期危害茭肉;蓟马、蚜虫群集危害幼叶,造成叶尖枯黄卷缩。防治措施:在定植成活后至采收前7-10天,每隔12天喷药1次进行预防,长绿飞虱、蓟马可用40%乐果1000倍液、25%扑虱灵2000倍液、2.5%天王星乳油1000-1500倍液;大螟、二化螟用5%锐劲特1000倍液、Bt系列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抑太保乳油25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18%杀虫双800倍液;兼用20%三唑磷800-1000倍液、25%亚胺硫磷600-800倍液或20%好年冬1000倍液,交替喷雾。
高山茭白的主要病害有茭白锈病、胡麻斑病、纹枯病,危害叶片和肉质茎,使叶片和肉质茎枯黄干死,特别是高温季节发病严重,影响产量。防治措施:茭白锈病在发病初期,用20%粉锈宁1500倍液、97%敌锈钠500倍液、70%代森锰锌700倍液或40%福星8000倍液喷雾,每7~10天喷1次,共2-3次。各种药剂应交替使用。胡麻斑病可用50%扑海因10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防治。纹枯病用5%井岗霉素300倍液防治。在茭白进入孕茭期后,禁止使用杀菌剂,以免杀死黑粉菌,造成茭白不孕茭,因此防病必须在植株生长前期(分蘖之前)进行。
三、采收
山区茭白一般在7月上旬开始孕茭,8月中旬至9月上旬采收,比平原地区秋茭提早20~30天采收。不同的气候条件,特别是气温的高低,会影响茭白的孕茭时间和采收期。采收时削去薹管,切去叶片,留叶鞘40em,带叶鞘的茭白浸在清水中可贮存3~5天(若采用冷库贮藏,可保鲜60-70天)。一般从开始孕茭到采收约需14-18天。采收过早,肉质茎尚未充分膨大,产量低;采收过迟,则茭肉变青,质量下降,且易形成灰茭。在进入采收期后,应每隔3-4天采收1次。一般667m2产壳茭1600kg左右。
回答者:小飞 时间:2014/12/10
0
一、选种株、培育种株
灰茭、雄茭:由于灰茭、雄茭每年都会在正常的茭白田内自然产生,因此必须年年选种。在一些新引种茭白的地方,往往是第1年生产较好,第2年即开始出现灰茭、雄茭现象,第3年种墩就不能做种,出现大量灰茭、雄茭,产量大幅度降低。若用灰茭、雄茭的种墩或分株做种,第2年还是灰茭和雄茭,绝不会成为正常茭。
选种株:在秋茭采收前,选取孕茭早、茭肉粗壮白嫩、主茭与蘖茭采收期一致、无灰茭、无病虫害、四周无雄茭的优良单株,插竿作为标记,发现灰茭、雄茭应将叶片打结作为记号,到第2年春季分墩时,先将灰茭、雄茭连根挖去。每亩田需种株200-300墩。选好的优良种株待采收后,于12月中旬至翌年1月中旬将种茭丛连根挖起。
培育种株:茭白种株以地表向下1-2节地下茎所萌发的芽为有效分蘖,所以应切除种株上部和下部各节,留中间一段进行扦插假植。假植的行距为50厘米,株距15厘米,每隔5-6行留出80厘米的走道,假植深度以齐茭墩泥为度,并保持1-2厘米的浅水层。为了促使假植苗早发根萌芽,防止受冻,秧田可采用地膜覆盖,能使茭白提早生长发育,从而提早成熟和提高产量。
育苗管理:当假植苗成活后,每亩秧田可施入碳酸氢铵3-4公斤,促进幼苗生长。春季对根茎密集、分蘖拥挤的茭墩,当苗高10厘米左右时应将细弱分蘖除去,同时向根际压1块泥,使蘖芽向四周散开,以改善营养状况和株间通风透光。在移栽定植前1周,除去生长势过旺、趋向“雄化”的幼苗,以减少雄茭的发生。由匍匐茎上萌芽的“游茭”不能作种茭用。
回答者:晶晶 时间:2017/5/1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