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干腐病遍及全国各梨产区。在北方旱区发生严重,是梨上仅次于腐烂病的重要枝干病害。主干、主枝和较大的侧生均可发生,病斑绕侧枝一周后侧枝即枯死,较少造成死树。苗木和幼树受害,枝皮出现黑褐色、长条形病斑,质地较硬,微湿润,多烂到木质部。病斑扩展到枝干半圈以上时,常造成病部以上叶片萎蔫,枝条枯死。后期病部失水,凹陷,周围龟裂,表面密生黑色小粒点。梨干腐病菌也侵害果实,造成果实腐烂。
梨干腐病症状和病原
病原菌为Botryosphaeria spp.,无性世代为Macrophoma spp·,北方地区以无性世代更常见。病斑早期在枝干上为深褐色或黑色病变,病部较浅,病斑呈条带状纵向扩展较快,病斑后期失水、干缩、凹陷,边缘裂开,病斑上形成密布的黑色小点,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潮湿条件下病斑上溢出茶褐色汁液。与腐烂病的区别是:(1)发病组织较浅,一般都不及木质部,病斑多为带状或不规则,严重发病的可深达木质部。(2)初期病斑颜色较深,后期不形成孢子角。(3)病斑上黑点小而密。在果实上初期为圆形、褐色、略凹陷的病斑。适宜温湿度条件下病斑扩展很快,病斑上呈现同心轮纹。后期斑内可见黑色小点。果实症状同轮纹病非常相似,目前也将其归入轮纹类烂果之中。在河北省鸭梨、雪花梨种植区的某些果园。是轮纹类烂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发生规律与轮纹病相近,在防治上一般按轮纹病的防治进行。
梨干腐病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分生孢子器在发病的枝干上越冬,少数情况下也以以在发病后形成的僵果上越冬。春天潮湿条件下病斑上形成分生孢子,借雨水传播,形成当年枝干和果实上的初侵染。病菌在果实和枝干上均有潜伏侵染的特性,鸭梨果实上一般要在果实膨大后期开始呈现症状。发病高峰是在近成熟期,枝干发病与树体生长状况有关。树势衰弱,土壤水分供应不足,能加快病斑扩展。在水利条件水平低,管理粗放的地区和园片发病饺重。在同梨园中生长势弱的树发病重,梨树种、品种间对干腐病的抗性差异不显着。
梨干腐病防治方法
苗木和幼枝合理施肥,控制枝条徒长。干旱时应及时灌水。
梨干腐病需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
增施肥料、合理修剪、剪除病枯枝、适时灌水,低洼地注意排水。
梨干腐病药剂防治
在苗木生长期,可喷布160倍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已发病的苗木,应于发病初期刮除病斑,并用托布津油膏涂抹病部,或涂S-921抗菌剂20~30倍液或2%的401抗菌剂。也可不刮除病斑,用刀将病斑纵向划条,然后涂抹401抗菌剂20倍液。
回答者:小媛 时间:2014/12/2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