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资问答 > 药材 > 草本 > 绞股蓝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绞股蓝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提问时间:2015/1/24匿名 | 分类:药材 | 浏览1583次
2个回答

绞股蓝,又称:天堂草、福音草、超人参、公罗锅底、遍地生根、七叶胆、五叶参和七叶参等,绞股蓝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我们来一起了解下:

绞股蓝的功效与作用

(1),降血脂,降血糖。

(2)抗动脉硬化、抑制血栓形成,心血管疾病。

(3)养性,延缓衰老,改善脑力活动,提高大脑机能。

(4)活化人体正常细胞,胖、健脾胃、解疲劳,有,催眠、抗紧张作用,偏头疼。

(5),抑制杀灭癌细胞。增强人体血液中淋巴细胞的活性,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

(6)消除激素类的毒副作用。

(7)。抗肠、胃溃疡和肿疡。

绞股蓝的食用方法

绞股蓝是一种药食同源的植物,在古代绞股蓝就是食用植物,现在常见的食用方法就是做成绞股蓝茶。其实绞股蓝除了做成茶叶,还有其他的一些食用方法:

1、取绞股蓝鲜嫩茎叶150克、黑米100克。将嫩叶洗净,沸水焯一下,凉水浸,控水切碎;米洗净,加水适量,煮粥。粥熟后,下绞股蓝,扣冰糖,调匀食用。

2、取绞股蓝鲜嫩茎叶250克、粉丝50克、熟芝麻25克。将绞股蓝鲜嫩叶洗净,用滚盐水焯至断生,凉水浸洗,控水切段。粉丝用滚水泡发,过凉水,控水切段。加蒜茸、熟芝麻、精盐、醋、味精、香油拌匀后食用。

3、取绞股蓝鲜嫩茎叶100克、鸡脯肉100克、鲜蘑菇50克,上汤适量。将绞股蓝嫩叶洗净,滚水焯,凉水浸洗,控水切段;鸡肉洗净切薄片,加酒和少量水略浸;蘑菇洗净切片。旺火煮滚上汤,下鸡片氽熟,捞出装碗。撇去浮沫,下蘑菇、精盐,煮至汤沸,淋生油,下绞股蓝,再滚2分钟,舀人鸡片碗中即可食用。

绞股蓝的食用方法还有很多,我这里只是介绍了了几种比较常见的,绞股蓝的作用与功效非常好,是不可多的食疗佳品,您要是天天喝绞股蓝茶想要调剂一下,可以试试这几种方法,吃起来也是不错的哦。

回答者:小牛 时间:2015/1/24

2

降血脂

绞股蓝具有显着降低胆固醇(TCH)、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保护血管内壁细胞,阻止脂质在血管壁沉积,抗动脉硬化的作用。

调血压防治血栓

绞股蓝具有明显的降低血粘稠度、调整血压功能、同时能防止微血栓形成并增加心肌细胞对缺氧的耐受力,起到保护心肌的作用。血栓由多种因子引发,体内外试验都证明,绞股蓝提取物对多种因子形成的血栓都有良好的解聚或抑制功能,表明绞股蓝是具有抑制血小板功能、凝血功能和红细胞聚集性等多个环节功能的抗血栓形成。

防治心血管疾患

绞股蓝提取物对实验性心肌梗塞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以缩小心肌梗塞范围,抑制心肌梗塞后游离脂肪酸(FFA)升高,降低丙二醛(MDA)含量,保护心肌SOD和磷酸肌酸激酶(CPK)活性,纠正心肌缺血时FFA的代谢紊乱。因此,对心肌缺血及缺血再灌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绞股蓝的调节脂质代谢及抗氧化作用均有益于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临床试验亦证明了绞股蓝冠心病的良好效果。

调节血糖

绞股蓝可以保护肾上腺和胸腺及内分泌器官,维持内分泌系统的正常机能。正是由于绞股蓝的这种功效,所以它具有降血糖和改善糖代谢作用。

促睡眠:

绞股蓝能调节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反应的平衡,对系统有双向调节作用,具有、催眠、抗紧张、解疲劳、增强记忆力的功效

缓衰老:

绞股蓝能延长细胞繁殖传代的代数、人体皮肤次数由22代增至27代,延长细胞寿命22.7%,具有增高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和耐力。抑制脂褐质(导致人体衰老的物质)的形成,并具有乌发、、美容皮肤的效果。

防:

经药理实践证明,绞股蓝能防止正常细胞癌化,主要作用于肿瘤细胞的DNA合成过程,提高肿瘤细胞的基因突变能力。

绞股蓝能够提高巨噬能力,明显增高白细胞数,同时增加白细胞自身的吞噬功能,促进体内白介素的分泌,增加血清免疫球蛋白的产生,并能诱发产生干扰素的作用,对免疫系统有双向调节作用。

调节人体生理机能:

绞股蓝能保护肾上腺和胸腺及内分泌器官随年龄的增长而不致萎缩,维持内分泌系统的机能,并具有降血糖和改善糖代谢作用。

回答者:小贺 时间:2017/11/17

0
我来回答: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 *姓名:
  • *联系电话:
  • *留言内容: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版权所有 WWW.3456.TV-火爆农资招商网 Copy Right©2009-2024 豫公网安备 4101970200204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00047
本站只起到信息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欺骗性产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