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小麦已进入生长的中后期,是子粒形成和决定产量的关键时期,抓好中后期管理,对增粒、增重夺取小麦丰收具有重要意义。
一、合理运筹小麦肥水
1、是拔节期肥水齐攻,固孽攻粒促均衡。小麦拔节期群体茎孽数达到高峰,无效分蘖将死亡,生长发育转入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拔节期是提高分蘖成穗率、减少小花退化、争取粒数的重要时期,要根据苗情、墒情浇水施肥。对前期未施肥的一类苗,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10公斤-15公斤;对前期施肥较少的三类苗,结合浇水每亩追肥尿素5公斤-7公斤。
2、是抽穗扬花期补肥、补水、保花增粒扩库容。抽穗扬花期是小麦第二个吸肥高峰期,是需肥临界期,也是巩固穗数、增加粒数的关键时期,要努力确保扬花期肥水供应,以满足小麦肥水需求,争取足够粒数,扩大库容量。对于生长脱肥发黄的麦田,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10公斤左右。此期浇水应密切注意天气变化,严禁在风雨天气浇水,以防倒伏。
二、预防晚霜冻害小麦
小麦拔节后,就完全丧失了抵御0℃以下低温的能力,一旦遭遇“倒春寒”,幼穗极易受冻,造成穗不能抽出或白穗,产量将受损失。要密切注意天气变化,在寒潮到来之前浇水防冻。要加强受冻小麦肥水管理,拔节期受冻的麦田要促进小孽赶大孽,提高分蘖成穗率,孕穗期受冻的麦田要适当浇水,子粒灌浆,提高粒重。
三、加强小麦病虫害防治
在小麦生育中后期,病害主要有锈病、白粉病、赤霉病,虫害主要有红蜘蛛、吸浆虫、蚜虫等。
1、是病害防治。防治小麦条锈病要继续按照“准确检测、带药侦查、发现一点、控制一片”的防治策略,及时控制零星病叶和发病中心;叶锈病防治指标为病叶率10%,白粉病防治指标为病叶率5%,可选用烯唑醇、丙环唑、戌唑醇、氟环唑等药剂喷雾防治;赤霉病以预防为主,小麦抽穗扬花期,若天气预报有3天以上的连阴天气,选用甲基硫菌灵、多菌灵等药剂喷雾防治。如喷药后24小时遇雨,应及时补喷预防。
2、是虫害防治。麦田红蜘蛛:市尺单行麦长腿蜘蛛达到100头或麦圆腿蜘蛛达到200头时,选用阿维菌素、哒螨酮、甲维盐等喷雾防治。小麦蚜虫:穗蚜百株达500头,或瓢蚜比大于1:150时,及时开展药剂防治,选用吡虫啉、毒死蜱、吡蚜酮、高效录氰菊酯等喷雾防治,也可用植物源农药苦参碱、烟碱、楝素等小麦吸浆虫:蛹期(4月中旬)每小方有虫蛹2头,或成虫期(小麦抽穗扬花期)10网复次捕获成虫10头以上,或用两手扒开麦垄,一眼能看到2头以上成虫时,需要防治。蛹期每亩可用3%甲基异柳磷或辛硫磷颗粒剂3公斤,掺细土25公斤均匀撒与地表,撒后及时中耕浇水。成虫期可选用毒死蜱或高效录氰菊酯全面喷雾防治,也可用80%敌敌畏80毫升-100毫升拌适量麦麸或细土在傍晚撒于田间进行熏蒸防治。
四、搞好下麦“一喷三防“综合防治
小麦产量近2/3来自灌浆期是小麦产量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防早衰、增粒重的关键时期,搞好“一喷三防”,可起到防干热风、防倒伏、防病虫害、延长灌浆时间、提高灌浆强度、促进光合产物积累的作用。要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采用杀虫剂和杀菌剂各计各量,同时适当加入磷酸二氢钾混合喷洒,达到一喷多防。
五、适时收获小麦
人工收获小麦的收获期为小麦蜡熟末期,利用收割机收割的收获期为晚熟初期,子粒呈现固有色泽,含水量降至18%以下。
回答者:小芳 时间:2015/3/24
0
针对当前冬小麦生长发育特点,中后期管理应以“防病虫、防倒伏、防早衰”为重点,及早准备适时抢收,确保小麦颗粒归仓。一是落实一喷三防,强化病虫防控。强化“一喷三防”,延长灌浆时间,提高小麦粒重。切实做好病虫统防统治,重点抓好白粉病、纹枯病和蚜虫、吸浆虫等病虫害防治,切实减轻病虫为害。二是加强沟渠疏通,及时排水防渍害。南部稻茬麦区应切实保障沟系畅通,加强田间排水,防止田间积水和渍害发生,确保麦田雨止田干、沟无积水。三是做好田间去杂,确保秋播用种。对种子繁育田,要及时搞好田间去杂和节节麦、野燕麦等杂草拔除,确保种子质量和秋播用种。四是提早准备机具,适时收获抢进度。提早准备收割机具,在蜡熟末期到完熟初期适时收获,实现丰产丰收。黄淮南部及长江中下游麦区要根据收获期降雨情况,适时抢收,防止穗发芽。
回答者:宇博 时间:2017/11/1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