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资问答 > 农资 > 农药 > 农药使用中常见的五个误区分别是哪些?

农药使用中常见的五个误区分别是哪些?

提问时间:2010/2/7匿名 | 分类:农资 | 浏览1068次
4个回答

农药药使用是涉及农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无论是从食品和环境生态保护的角度还是从农产品参与国际竞争的角度来讲我们都应该重视对我国农药使用的管理提高我国科学用药的水平。用农药防治植物的病虫草害,效果显著、快速,早已被广大农民群众所接受。但由于一部分人对农药基本知识的缺乏,特别是对农药新品种、新剂型以及防治对象、使用方法等问题缺乏了解,在具体使用上存在五方面误区。

一是不分防治对象,见药就用。

有的用杀虫剂防治植物病害,有的把杀菌剂用于防治害虫,甚至将除草剂用来防治病虫,特别是在农药供应紧张的情况下,此类情况尤为严重。这样不问青红皂白,盲目用药,轻则贻误时机,影响效果,重则造成药害,甚至农作物绝收。

二是重治轻防,不见病虫不施药。

一般情况下,低龄幼虫对农药的抵抗力差,随着虫龄的增长其抗药性也随着加大。因此,对害虫的防治以虫卵期或幼虫始发期为有效。而一些农民朋友往往在害虫已大发生时才开始用药,已造成一定危害,同时药剂效果也难以发挥;在植物病害防治中,不了解杀菌剂的作用方式,不论保护性杀菌剂,还是性杀菌剂都要等病害发生和流行时才施药,这样既造成了经费损失,又没有起到防病作用。

三是随意加大用药浓度。

一些人配药时不按比例,不用专门量具,只用瓶盖或其它非标准器皿,没有数量概念,一般都大大超过规定的浓度,不仅造成浪费,而且容易发生药害,同时也使病虫的抗药性增强。

四是长期使用单一品种。

在农药使用中一旦发现某种农药效果好,就长期使用,即使发现该药对病虫的防治效果下降,也不更换品种,而是采取加大用量的办法,认识不到病虫已经产生了抗药性,依然增大药量,结果造成恶性循环。

五是混淆高效与高毒概念,缺乏观念。

目前优质农药正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方向发展,而不少农民错误地认为毒性高效果就好,只认购高毒农药,对低毒而对病虫高效的农药缺乏认识,在使用农药时也不按农药标准使用,将禁止在果树、蔬菜及生食作物上使用的农药用于这些作物,结果造成人畜中毒。

回答者:李旭东 时间:2010/2/7

0

一是不分防治对象,见药就用。

有的用杀虫剂防治植物病害,有的把杀菌剂用于防治害虫,甚至将除草剂用来防治病虫,特别是在农药供应紧张的情况下,此类情况尤为严重。这样不问青红皂白,盲目用药,轻则贻误时机,影响效果,重则造成药害,甚至农作物绝收。

二是重治轻防,不见病虫不施药。

一般情况下,低龄幼虫对农药的抵抗力差,随着虫龄的增长其抗药性也随着加大。因此,对害虫的防治以虫卵期或幼虫始发期为有效。而一些农民朋友往往在害虫已大发生时才开始用药,已造成一定危害,同时药剂效果也难以发挥;在植物病害防治中,不了解杀菌剂的作用方式,不论保护性杀菌剂,还是性杀菌剂都要等病害发生和流行时才施药,这样既造成了经费损失,又没有起到防病作用。

三是随意加大用药浓度。

一些人配药时不按比例,不用专门量具,只用瓶盖或其它非标准器皿,没有数量概念,一般都大大超过规定的浓度,不仅造成浪费,而且容易发生药害,同时也使病虫的抗药性增强。

四是长期使用单一品种。

在农药使用中一旦发现某种农药效果好,就长期使用,即使发现该药对病虫的防治效果下降,也不更换品种,而是采取加大用量的办法,认识不到病虫已经产生了抗药性,依然增大药量,结果造成恶性循环。

五是混淆高效与高毒概念,缺乏观念。

目前优质农药正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方向发展,而不少农民错误地认为毒性高效果就好,只认购高毒农药,对低毒而对病虫高效的农药缺乏认识,在使用农药时也不按农药标准使用,将禁止在果树、蔬菜及生食作物上使用的农药用于这些作物,结果造成人畜中毒。

回答者:小杨 时间:2017/6/5

0

误区一:施肥时赿靠近植株茎部,肥料赿易被吸收

这是在农村中存在较多的现象,这种施肥方法存在较大的危害。因为植物吸收营养成分的部分是在根毛区,植物茎及根(根毛区除外)吸收营养成分很少或不吸收,施肥时赿靠近植株茎部(幼苗期除外),肥料离植株营养吸收部位赿远,因此赿不容易被吸收,如果施肥过多,浓度过大,则容易出现“烧苗”现象的发生。因此,施肥时应根据植株的地上部生长情况及地下部根系生长情况确定施肥位置,确保施肥效果。

误区二:农作物出现缺肥现象后,再施肥

肥料施入后,在水田需要3-5天后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在旱地一般需要5-7天后才能被吸收利用,因此农作物出现缺肥现象后再施肥,则会造成作物缺肥时间加长,造成减产,所以,施肥工作应根据农作物需肥特性进行,水田提前5-7天施肥,旱地提前8-10天施肥。同时,农作物的养分吸收也与光、温、水、施肥方法(如干施、淋施、根外追肥等)有关。光照强、温度高、水分足则加快作物养分的吸收,相反,则吸收放缓,根外追肥因养分直接被叶片吸收,所以快,可迟施,但浓度要低,以防损伤叶片,淋施可使肥料直接渗入植株根部,较快,也可适当迟施,干施肥效慢,应早施。

回答者:晶晶 时间:2017/6/13

0

一、没有害虫先打药

我们对“预防为主”的植保方针可以说耳熟能详。有人提出在春季给植物统统都打一遍药,期待这样可以避免植物发生病虫害。出发点没有错,但预防就是没有病虫先打药吗?当然不对。那么该如何把预防为主科学地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呢?

一般来说没有发现害虫不要打药。我们现在用的药多数是触杀剂或胃毒剂,也就是说要接触到害虫身体或被害虫吞食进入体内才会发生作用。而我们提倡在害虫发生初期用药,是因为这样可以限度地发挥农药的作用并减轻植物的受害程度。

病害由于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当我们发现植物表现出受害症状(如叶斑、叶枯等)时病菌已经侵入植物体一段时间了,因此对于病害我们是提倡提前预防的,但应掌握各类病害的发生时期和规律,有针对性地打出提前量进行喷药预防。

二、病虫不分用错药

常用的农药可以分为杀虫剂、杀菌剂、杀鼠剂、除草剂等,前两者应用多。一些生产单位在发现植物有受害症状后急于,买回来农药就喷,甚至多次喷药都不。原因是病害却错用了杀虫剂,这样的例子绝不少见。

因此,当植物出现受害症状后,首先要判断是病还是虫,是什么病什么虫。如果自己无法诊断,建议请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后用药。

三、原因不明乱选药现在的农药市场商品琳琅满目,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还真容易选错药。我们都知道植物病害的病原菌有真菌、细菌、病毒等,他们的选药是完全不同的,如果看到植物出现了病害的症状而没有搞清楚病原的种类,如病毒病用了杀真菌或者细菌的药是完全没有作用的,不仅浪费了资金,更重要的是延误了时间,往往造成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因此治病一定要对症下药。

时间不对白用药并不是所有的病虫喷了药就一定有效,这是由病虫害自身的发展规律决定的,如常见的介壳虫,一生中大部分时间虫体都有一层蜡质的保护层,使药液无法进入虫体发挥作用,此时喷药几乎很难奏效。因此我们多选择在没有保护层的初孵若虫期施药,这个有效时间往往很短暂。因此,除了选对药,还要选对施药的时间。

四、不看说明乱配药

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为了急于治好植物的病虫害或者怕药不好使,在配药时随意提高药液浓度,这样植物不但容易产生抗药性,还极易产生药害,是十分错误的做法。与之相反,随意减少药量同样达不到防治效果。

因此我们在用药时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上浓度配比即可。

五、疗程不够难

有些病虫害可以药到病除,一次。而有些则需要间隔数天连续几次用能根治。如虫害中的红蜘蛛、蚜虫,往往世代重叠,即卵、若虫、成虫并存,而大部分药剂对卵是没有作用的,因此需要在害虫不断孵化过程及有效期内连续施药2次至3次。病害的防治一般都需要间隔3天到5天连续喷药3次。

回答者:小贺 时间:2017/9/8

0
我来回答: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 *姓名:
  • *联系电话:
  • *留言内容: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版权所有 WWW.3456.TV-火爆农资招商网 Copy Right©2009-2024 豫公网安备 4101970200204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00047
火爆农资招商网由河南国基律师事务所孙学军律师担任法律顾问 联系电话:13073709163 版权所有,欢迎转载,注明来源,合作共赢!
本站只起到信息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欺骗性产品信息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火爆商标注册证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