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资问答 > 水果 > 浆果 > 杨梅根腐病的防治方法

杨梅根腐病的防治方法

提问时间:2015/6/27匿名 | 分类:水果 | 浏览1496次
3个回答

杨梅很好吃,但是种植杨梅却不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情,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杨梅的常见病虫害之一,杨梅根腐病的防治方法和措施。

杨梅根腐病的防治措施

一、症    状:

杨梅树体发病后,主要表现为地上枝叶急速青枯、地下根群霉烂。树冠较小的树从发病到全株枯死在夏秋高温季节仅几天时间,树冠较大的也仅能维持1年左右,仅有极个别植株能维持2年左右时间。具体有两种类型: ①急性青枯型。病树初期症状不甚明显,仅在树体枯死前两个月有所表现。主要是叶色褪绿、失去光泽,树冠基部部分叶片变褐脱落。如遇高温天气,树冠顶部部分枝梢出现失水萎蔫,但次日清晨又能恢复。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采果后,如气温剧升,常会引发树体急速枯死。枯死的病树叶色淡绿,并陆续变红褐色脱落,偶剩少量绿色枯叶,但翌年不能萌芽生长。 ②慢性衰亡型。发病初期,树冠春梢抽生正常,而秋梢很少抽生或不抽生,地下部根系须根及根瘤较少,逐渐变褐腐烂。后期病情加剧,叶片变小,树冠下部叶大量脱落,在落叶的枝梢上常有簇生的盲芽。在高温干旱季节的中午,树冠顶部枝梢呈萎蔫状,叶片逐渐变红褐色而干枯脱落,枝梢枯死,树体有半株枯死或全株枯死。

二、病    原:

据任如红等报道,经分离培养、致病性测定等研究,认为该病的病原为座囊菌目的葡萄座腔菌[Botryospaheriadothldea (Moug.ex Fr)-Ces & de Not],无性阶段为球壳孢目的小穴壳菌(Dothiorella sp.),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真菌。

三、规    律:

该病先从杨梅根群的须根上发生,后向侧根、根颈及主干扩展蔓延。在病根的横断面上可见两个褐色坏死环,即为根的形成层和木质部维管束变褐坏死的环,导致树体衰败直至枯死。其中急性青枯型主要发生在10~30年生的盛果树上,约占枯死树的70%左右;慢性衰亡型主要发生在衰老树上,从出现病症到全树枯死,约需3~4年。据调查,该病的发生与栽培管理无相关性,管理精细、生长茂盛的杨梅树也同样患病死亡。从品种看,发病地区的晚稻种、丁岙种、白实种、红种和野杨梅普遍发病死亡,未发现有免疫品种。尤以主栽的晚稻种发病重,株死亡率占总数的85%以上。从树体生育期看,以盛果期树发病多,占死亡总数的77%。

四、防治措施:

①据试验,重病树均无防治效果。

②病情属中、轻类型的,可用多菌灵或托布津(均以0.25~0.5千克/株土施)防治效果好,而且药效长。

③树干注射,甲醛100倍液或托布津50倍液注射10分钟也有效果,但注射机笨重、用工量大,较难推广应用。

④增施有机肥及钾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

⑤改善土壤质地,适当增加沙砾土,提高土壤通透性,防止积水。

⑥扒开根部土壤,浇灌401抗菌剂50~1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杨梅根腐病的防治方法和措施,希望这篇文章对于大家提前防范根腐病有所帮助。

回答者:珍珍 时间:2015/6/27

0

①据试验,重病树均无防治效果。

②病情属中、轻类型的,可用多菌灵或托布津(均以0.25~0.5千克/株土施)防治效果好,而且药效长。

③树干注射,甲醛100倍液或托布津50倍液注射10分钟也有效果,但注射机笨重、用工量大,较难推广应用。

④增施有机肥及钾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

⑤改善土壤质地,适当增加沙砾土,提高土壤通透性,防止积水。

⑥扒开根部土壤,浇灌401抗菌剂50~1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回答者:小杨 时间:2017/5/4

0

一、症状:

杨梅树体发病后,主要表现为地上枝叶急速青枯、地下根群霉烂。树冠较小的树从发病到全株枯死在夏秋高温季节仅几天时间,树冠较大的也仅能维持1年左右,仅有极个别植株能维持2年左右时间。具体有两种类型:①急性青枯型。病树初期症状不甚明显,仅在树体枯死前两个月有所表现。主要是叶色褪绿、失去光泽,树冠基部部分叶片变褐脱落。如遇高温天气,树冠顶部部分枝梢出现失水萎蔫,但次日清晨又能恢复。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采果后,如气温剧升,常会引发树体急速枯死。枯死的病树叶色淡绿,并陆续变红褐色脱落,偶剩少量绿色枯叶,但翌年不能萌芽生长。②慢性衰亡型。发病初期,树冠春梢抽生正常,而秋梢很少抽生或不抽生,地下部根系须根及根瘤较少,逐渐变褐腐烂。后期病情加剧,叶片变小,树冠下部叶大量脱落,在落叶的枝梢上常有簇生的盲芽。在高温干旱季节的中午,树冠顶部枝梢呈萎蔫状,叶片逐渐变红褐色而干枯脱落,枝梢枯死,树体有半株枯死或全株枯死。

二、病原:

据任如红等报道,经分离培养、致病性测定等研究,认为该病的病原为座囊菌目的葡萄座腔菌[Botryospaheriadothldea(Moug.exFr)-Ces&deNot],无性阶段为球壳孢目的小穴壳菌(Dothiorellasp.),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真菌。

三、规律:

该病先从杨梅根群的须根上发生,后向侧根、根颈及主干扩展蔓延。在病根的横断面上可见两个褐色坏死环,即为根的形成层和木质部维管束变褐坏死的环,导致树体衰败直至枯死。其中急性青枯型主要发生在10~30年生的盛果树上,约占枯死树的70%左右;慢性衰亡型主要发生在衰老树上,从出现病症到全树枯死,约需3~4年。据调查,该病的发生与栽培管理无相关性,管理精细、生长茂盛的杨梅树也同样患病死亡。从品种看,发病地区的晚稻种、丁岙种、白实种、红种和野杨梅普遍发病死亡,未发现有免疫品种。尤以主栽的晚稻种发病重,株死亡率占总数的85%以上。从树体生育期看,以盛果期树发病多,占死亡总数的77%。

四、防治措施:

①据试验,重病树均无防治效果。

②病情属中、轻类型的,可用多菌灵或托布津(均以0.25~0.5千克/株土施)防治效果好,而且药效长。

③树干注射,甲醛100倍液或托布津50倍液注射10分钟也有效果,但注射机笨重、用工量大,较难推广应用。

④增施有机肥及钾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

⑤改善土壤质地,适当增加沙砾土,提高土壤通透性,防止积水。

⑥扒开根部土壤,浇灌401抗菌剂50~1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回答者:小贺 时间:2018/1/23

0
我来回答: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 *姓名:
  • *联系电话:
  • *留言内容: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版权所有 WWW.3456.TV-火爆农资招商网 Copy Right©2009-2024 豫公网安备 4101970200204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00047
本站只起到信息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欺骗性产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