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资问答 > 大田 > 油料 > 大豆病毒病的病原及防治方法

大豆病毒病的病原及防治方法

提问时间:2015/9/14匿名 | 分类:大田 | 浏览1184次
4个回答

大豆病毒病病害是各个地区极为常见的病害,大豆病毒病是我国大豆生产中危害的病害,农民朋友需及时用药防治大豆病毒病,使作物尽快恢复生长。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大豆病毒病的病原及防治方法。

大豆病毒病的病原:

春大豆病毒病的病原有3种:

①大豆花叶病毒(SMV),SMV侵染大豆后引起大豆花叶症状。

②黄瓜花叶病毒(CMV),CMV引起大豆萎缩症状和豆粒轮纹状。

③苜蓿花叶病毒(AMV),AMV引起大豆叶片花叶症状,其特点是鲜明的黄色斑纹。引起大豆病毒病的3种病毒往往同时侵染大豆,田间所表现的症状往往不是单一症状,而是混合症状。

大豆病毒病在流行规律上的显著特点,一是带毒种子长成的病苗为当年发病的侵染源(长江流域病毒也可以在蚕豆、豌豆、紫云英等作物上越冬),而种子带毒后脱毒困难,用药剂处理种子或用生长点培养法也都无效。二是病害依靠蚜虫在田间不断传播。而蚜虫传毒方式为非持久型,即获毒快、传毒快,但失毒也快。经测定,蚜虫在病株上刺吸30秒到1分钟就可带病毒,带毒蚜在健株上吸食1分钟就可以传毒,持续传毒只有75分钟。这就要求使用能够迅速击倒蚜虫的药剂来防治,否则即便能够控制蚜虫数量,但对防病来说并没有显著效果。

大豆病毒病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建立无病留种田,选用无褐斑、饱满的豆粒作种子。种子田要设在距离大豆、蚕豆、花生、紫云英田100米以外的地方;

2加强肥水管理,培育健壮植株,增强抗病能力。

3及早防治蚜虫,从小苗期开始就要进行蚜虫的防治,防止和减少病毒的侵染。

4使用化学药剂防治春大豆病毒病应从苗期开始,这样才能提高防效。早期治蚜和拔除病苗;花期认真检查发病情况,选择无病田或发病率不超过0.2%的地块留种或直接从无病区调种。可结合苗期蚜虫的防治施药。药剂可选用20%病毒A5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油1000倍液,或者5%菌毒清400倍液,连续使用2~3次,隔10天1次。

大豆病毒病的病原及防治方法就为大家介绍完了,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回答者:小辉 时间:2015/9/14

0

1、选用抗病品种,建立无病留种田,选用无褐斑、饱满的豆粒作种子。

2、加强肥水管理,培育健壮植株,增强抗病能力。

3、及早防治蚜虫,从小苗期开始就要进行蚜虫的防治,防止和减少病毒的侵染。

4、使用化学药剂防治春大豆病毒病应从苗期开始,这样才能提高防效。可结合苗期蚜虫的防治施药。药剂可选用病毒A、宁南霉素、植病灵,或菌毒清和菌克毒克等,按说明剂量连续使用2~3次,隔10天1次。

回答者:小贺 时间:2017/4/12

0

大豆病毒病在我国各大豆产区普遍发生。主要有大豆花叶病毒病、大豆矮化病毒病、花生条纹病毒病。大豆花叶病毒病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南、江苏、四川、湖北、云南、贵州等省,占发生病毒病的70%一96%以上,常年产量损失5%一10%,重病年份达10%一20%,个别年份或少数地区产量损失可达50%,并且影响大豆种子的品质。大豆矮化病毒病发生分布在吉林、辽宁、山东、安徽、湖北、江苏、云南、北京及上海等省(市)。在大豆上发生的花生条纹病毒病,多发生在邻近花生田的大豆田,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南、江苏、四川、湖北、云南、贵州等省。人工接种感染,病株比健株减产53%。

【大豆病毒病症状】

大豆病毒病皱缩花叶型症状

大豆病毒病是整株系统侵染性病害,病株症状变化较大。常见的花叶类型有轻花叶型、皱缩花叶型和皱缩矮化型。轻花叶型:病叶呈黄绿相间的轻微淡黄色斑驳,植株不矮化,可正常结荚,一般抗病品种或后期感病品种植株多表现此种症状。皱缩花叶型:病叶呈明显的黄绿相间的斑驳,皱缩严重,叶脉褐色弯曲,叶肉呈泡状突起,暗绿色,整个叶缘向后卷,后期叶脉坏死,植株矮化。皱缩矮化型:植株叶片皱缩,输导组织变褐色,叶缘向下卷曲,叶片歪扭,植株节间缩短,明显矮化,结荚少或不结荚。籽粒症状:受感染的籽粒种皮上产生褐色或黑色的斑纹,斑纹的颜色与脐色一致或稍深,有时斑纹波及整个籽粒表面,但多数呈现放射状或带状。斑纹发生情况受品种和发病程度影响。

【病原与发生规律】

Soybean mosaicvirus (SMV),称大豆花叶病毒,属马铃薯Y病毒组二病毒粒体线状。东北等一季作物地区及南方大豆栽培区,种子带毒在田间形成病苗是该病初侵染来源,长江流域该毒原可在蚕豆、豌豆、紫云英等冬季作物上越冬,也是初侵染源:该病的再侵染系由桃蚜、豆蚜、大豆蚜等30多种蚜虫传毒完成。东北主要靠大豆蚜和豆蚜传毒,大豆蚜占传毒蚜总数的74%,豆蚜占15.5%。山东以桃蚜、豆蚜、大豆蚜等为主,南京以大豆蚜为主。发病初期蚜虫一次传播范围在2m以内,5m以外很少,蚜虫进入发生高峰期传毒距离增加。生产上使用了带毒率高的豆种。且介体蚜虫发生早、数量大,植株被侵染早,品种抗病性不高、播种晚时,该病易流行。

【防治方法】

播种或低毒的种子,是防治该病关键。生产上种子带毒率控制在0.5%以下,可明显推迟发病盛期,减轻种子发病率。为此建立种子繁育体系:良种繁殖田种子带毒率控制在0.2%以下,种子田与生产田隔离100m以上,早期病苗。一季作地区适当晚播。南方种子带毒率高,以采用耐病品种为主,适当注意调整播种期,使苗期避开蚜虫高峰。

播种前,用3%克百威颗粒剂5一6kg/亩与大豆分层播种。蚜虫迁飞前,可用下列药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一30g/亩;3%啶虫脒乳油30ml/亩;2.5%氯氟氰菊酯乳油40ml/亩,对水40一50kg均匀喷施;也可喷洒下列药剂:40%氧乐果乳油1000一2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

发病严重的地区,可在发病初期再喷洒1次,可用下列药剂: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1000--1500倍液;2%宁南霉素水剂100一150ml/亩对水40一50kg;0.5%菇类蛋白多糖水剂300倍液;1.5%植病灵乳油1000倍液,可控制病毒病的蔓延。

回答者:晶晶 时间:2017/6/15

0

症状:病毒病症状是整株系统侵染性病害,病株症状变化较大。春大豆发病后,先是上部叶片出现淡黄绿相间的斑驳,叶肉沿着叶脉呈泡状凸起,接着斑驳皱缩越来越重,叶片畸形,叶肉突起,叶缘下卷,植株生长明显矮化,结荚数减少,豆荚呈扁平、弯曲等畸形症状。发病春大豆成熟后,豆粒明显减小,并可引起豆粒出现浅褐色斑纹。

病原:大豆病毒病的病原有3种:①大豆花叶病毒侵染大豆后引起大豆花叶症状。②黄瓜花叶病毒引起大豆萎缩症状和豆粒轮纹状。③苜蓿花叶病毒引起大豆叶片花叶症状,其特点是鲜明的黄色斑纹。引起大豆病毒病的3种病毒往往同时侵染大豆,田间所表现的症状往往不是单一症状,而是混合症状。

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建立无病留种田,选用无褐斑、饱满的豆粒作种子。

2、加强肥水管理,培育健壮植株,增强抗病能力。

3、及早防治蚜虫,从小苗期开始就要进行蚜虫的防治,防止和减少病毒的侵染。

4、使用化学药剂防治春大豆病毒病应从苗期开始,这样才能提高防效。可结合苗期蚜虫的防治施药。药剂可选用病毒A、宁南霉素、植病灵,或菌毒清和菌克毒克等,按说明剂量连续使用2~3次,隔10天1次。

回答者:小娜 时间:2017/12/11

0
我来回答: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 *姓名:
  • *联系电话:
  • *留言内容: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版权所有 WWW.3456.TV-火爆农资招商网 Copy Right©2009-2024 豫公网安备 4101970200204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00047
本站只起到信息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欺骗性产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