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近几年大家种植玉米连种的情况比较多,长时间的连种会让田地出现的病虫害增多,玉米“乌米”就是其中的一种病虫害,那玉米“乌米”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玉米“乌米”发生的原因和防治方法吧。
所谓“乌米”,即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被丝黑穗病菌侵染后,果穗变成一团黑粉、整株绝收的一种在东北、华北常发生的病害。一般玉米田发生5%左右,严重的发生20%以上,减产十分严重。
玉米“乌米”发生的原因
近年来,由于大面积连作和秸秆还田,发病呈加重趋势。该病属真菌病害,以厚垣孢子在土壤、有机肥、病秆上和附着在种子上过冬,种重茬、施用未 充分腐熟的牛粪等有机肥料、秸秆割后立即还田,施用未消毒处理的种子,都可以加重发病。近年,各地养牛增多,以玉米秸秆为青贮饲料,病菌孢子通过牲畜肠道 仍有生活力,牛粪未经充分腐熟施入地中,造成了病菌传播。
秸秆随割随粉碎还田,有利于“乌米”上孢子的扩散,增加了土壤中的菌源数量,有利于病害发生。该 病一旦发生,没有办法,只应立足预防,使其不发生或少发生。
玉米“乌米”的防治方法
(1)轮作。在上年发生“乌米” 严重地块,力争轮作,种植玉米以外的其他作物,避免土壤中病菌的传病。
(2)施用净肥。采用有机肥时,一定要充分腐熟,通过高温发酵杀死病菌孢子后再施 用。
(3)种子包衣或拌种消毒。机械播种玉米时,要采用含有立克秀(戊唑醇)成分的种衣剂,播前进行包衣处理,既可杀死病子上携带的病菌,播于土中后,又 可形成药剂保护圈,预防土壤中病菌的侵害,预防发病。催芽坐水种时,要采用2%立克秀(戊唑醇)按种子重量的0.6%拌种后再播种,防病效果也很好,并对 种子。也可以用12.5%速保利(烯唑醇),按种子重量的0.4%拌种,防病效果也很好。应该指出的是用含有多菌灵、福美双的种衣剂对本病防效较差, 不宜选用。
(4)消灭病株,减少菌源。受该病为害的玉米苗,在6—7叶期,表现为矮化,茎基膨大,下粗上细,节间缩短,株形弯曲,叶片密集,叶色浓绿,有 的重病株分蘖增多而簇生,可结合人工定苗或铲地,将显出上述症状的病苗拔出或铲掉,消灭病株。在玉米拨节后,病株症状更为明显,可人工查田,趁“乌米”尚 未散粉前,割除病株,减少菌源。还可结合隔行去雄时,再割一遍病株,更利通风透光增产。
(5)发病严重地块,不宜搞割后秸秆还田。下茬连种玉米,减少菌 源,避免发病。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玉米“乌米”的发病原因和防治方法,玉米“乌米”会对玉米造成一定的减产,所以大家一定要及时做好玉米”乌米”的防治工作。
回答者:珍珍 时间:2015/9/16
1
⑴目前经济有效的方法是种植抗病品种。
⑵选用含有三唑类(戊唑醇、三唑醇)的种衣剂对种子包衣是有效的防治措施之一。
⑶促进玉米早发芽早出土。低温延长了幼苗出土时间,病菌侵染重。各地应根据春季的气象预报和田间条件,结合茬口和田块发病轻重,因地制宜灵活掌握播种时期,避免多早播种。
⑷育苗移栽可以降低丝黑穗病的发病率,或者播种时进行地膜覆盖提高土壤温度,加快幼苗出土,减少丝黑穗病发生。
回答者:小贺 时间:2017/4/12
0
该病主要通过土壤传播,幼苗期(种子萌发到6叶期)从中胚轴和胚芽鞘侵入,系统侵染。中等温度(21~25℃)和土壤干旱有利于侵染。发病的症状为幼苗矮缩丛生。叶片沿中脉出现褪绿斑点,顶叶扭曲;成株植株矮小,雄穗或雌穗畸形,形成不同数量的病瘿(黑粉包),里面有丝状物体和大量的黑粉,俗称“乌米”。丝黑穗病株无正常的花粉或花丝,一般不结粒,是绝产性的病害。田间发病率每增加1%,每公顷就约减产100千克。由于丝黑穗病的病原菌可以在土壤中越冬并存活很多年,所以已发病的地块如果不特别注意防病,土壤里的病原菌会越来越多,发病越来越重。
防治方法:
(1)目前经济有效的方法是种植抗病品种。
(2)选用含有三唑类(戊唑醇、三唑醇等)的种衣剂对种子包衣是有效的防治措施之一。
(3)促进玉米早发芽早出土。低温延长了幼苗出土时间,病菌侵染重。各地应该根据春季的气象预报和田间条件,结合茬口和田块发病轻重,因地制宜灵活掌握播种时期,避免过早播种。
(4)育苗移栽可以降低丝黑穗病的发病率,或者播种时进行地膜覆盖提高土壤温度,加快幼苗出土,减少丝黑穗病发生。
回答者:小娜 时间:2017/12/1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