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毒病是一种水稻幼苗期间容易发生的病虫害,并且对于水稻的影响很大,那水稻病毒病应该怎么防治呢?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水稻病毒病的防治方法。
水稻病毒病的防治方法
由于水稻病毒病一般是在苗期容易感病,且都由媒介昆虫传毒,因此重点是消灭带毒昆虫,预防秧田侵染,采取“切断毒源,治虫防病”的综合防治策略,抓好秧田期和本田初期的防治关键,力争在灰飞虱、黑尾叶蝉等传毒之前将其消灭,就可以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对重发区的晚稻田,当务之急是收割时齐泥割禾,及时焚烧发病稻草,并其它杂草等初侵染源,将来年秧田和本田毒源降至。
一、栽培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目前虽未发现抗病品种,但各品种间感病性有一定差异,如2009年重发区的品种间感病性就完全不同。
2、合理布局,提倡连作种植。生育期相同或相近的品种应连片种植,以减少黑尾叶蝉、灰飞虱等病毒昆虫相互迁移、传病机会,并有利于防治工作的开展。
3、选好秧田位置。选择灌溉方便、土壤肥沃、上年未发病或发病轻的稻田做秧田。不能将秧田安排在靠紧麦地、红花茄子田的地方,应尽量选择在离重病田较远处。
4、杂草。尽早翻耕稻田,在每季作物收获前铲除田边和灌溉沟渠上的杂草,破坏传毒叶蝉、灰飞虱的越冬场所,减少传毒害虫数量。由于黑尾叶蝉在看麦娘上以若虫形态越冬,灰飞虱有趋向稗草和看麦娘等杂草上产卵的习性,可推广化学除草,消灭看麦娘、稗草等杂草,可消灭中间寄主上的带毒昆虫,以减少毒源。
5、加强肥水管理。不要让稻田积深水;漏水田足水勤灌,干干湿湿;看苗情施肥,不要猛追肥;有黑根的病株,可混合磷肥追施,促使长出新根。
二、治虫防治
1、消灭病源,及时抓好传毒昆虫的综合防治,及早消灭传毒害虫于秧田之外。重点抓好黑尾叶蝉、灰飞虱两个迁移期的防治。首先,在越冬代成虫羽化前,防治好田间、田边、沟渠、路边和稻草堆边的传毒害虫;其次,在大小麦收割时,防治好临近早稻边行;在早稻收割时,防治好晚稻边行,可把带毒害虫消灭于迁飞传病前。治虫所用的农药和剂量与防治飞虱的相同。
2、秧田及时用药。当黑尾叶蝉、灰飞虱等迁入秧田时,要立即喷药防治,亩用80%敌敌畏2两+仲丁威2两兑水80斤喷雾。以后隔5~7d喷1次,直至移栽为止,比较集中地把传毒害虫消灭于秧田,可省工省药,效果较好。
3、喷药后拔病株。在大田零星出现病株时,先向病株及周围的水稻喷药,围歼带毒害虫,防止扩散传病,然后立即拔除病株,带出田外烧毁,消灭病源,控制蔓延。拔除后补上无病株,全苗。
关于水稻病毒病的防治方法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为了减少水稻病毒病病害,大家在水稻播种和日常的管理之中一定要及时做好预防措施。
回答者:珍珍 时间:2015/9/25
1
芽腐:出苗前或刚出土时发生,幼苗的幼芽或幼根变褐色,病芽扭曲、腐烂而死。在种子或芽基部生有霉层。
针腐:多发生于幼苗立针期到2叶期,病苗心叶枯黄,叶片不展开,基部变褐,有时叶鞘上生有褐斑,病根也逐渐变为黄褐色。种子与幼苗基部交界处生有霉层,茎基软弱,易折断,育苗床中幼苗常成簇,成片发生与死亡。
黄枯、青枯:多发生于幼苗2.5叶期前后,病苗叶尖不吐水,叶色枯黄、萎蔫,成穴状迅速向外扩展,秧苗基部与根部极易拉断,叶片打绺。在天气骤晴时,幼苗迅速表现青枯,心叶及上部叶片“打绺”。幼苗叶色青绿,整株萎蔫。在插秧后本田出现成片青绿枯死。
防治立枯病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1、在水稻秧苗1-2叶期时,使用奥-力-克(青枯立克 ) 50ml+ 大蒜油 15ml,兑水15公斤喷雾,5—7天1次,连喷2次。为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建议喷雾时每15公斤水加叶面肥(沃丰素) 25ml。发病中后期:使用奥力克青枯立克100ml+大蒜油15ml,进行喷雾,3天一次,连喷2到3次。
2、精心选种与晒种。提高催芽技术,防止种子受伤,提高种子生命力和抗病力。
3、适期播种,播种密度不要过大。应在气温稳定通过6℃ 时播种,不要盲目抢早。从理论上讲,播种密度以300 g/m2为宜。然而在实际生产中,农民为了节省农膜等生产成本,以及考虑到出苗率、使用插秧机等原因,往往会加大播量,即便如此,播种量也不能超过500 g/m 。
4、苗床管理。要做好防寒、保温、通风、练苗等环节的工作,提高幼苗抗病力,防止和减轻立枯病、恶苗病的发生。
5、加强田间管理。要做好防寒、保温、通风、炼苗环节,做到前保(出苗前保温)、中控(出苗后至3叶期控温)、后炼(3叶期至插秧前调温),提倡稀插早育苗,控制温湿度不徒长。一叶一心期保持温度25~30~C尽量少浇水,第2叶期后必须使其逐渐适应寒冷条件,三叶一心期温度不超过25℃,土壤水分充足,但不能过湿。3叶期后白天应揭膜通风锻炼,夜间如果无霜冻也要揭膜使之经受低温,这样可以培育出抗寒力强的壮秧。
回答者:晶晶 时间:2017/6/15
0
1、防治策略:采取“切断毒源,治虫控病”的防治策略,控制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的危害,同时兼治大螟、二化螟,为夺取水稻丰收打基础。
2、用药时间:移(机)栽后3—5天用药;直播稻随现青随用药,隔5—7天用第二次药。
3、药剂配方:
①每亩用25%吡异60克+30%噻唑灵60毫升+2%氨基寡糖素30ml或50%氯溴异氰尿酸60克兑水20—30公斤均匀喷雾;
②每亩用45%稻·毒100毫升+2%氨基寡糖素30ml或50%氯溴异氰尿酸60克兑水20—30公斤均匀喷雾;
③每亩用25%吡蚜酮15克+30%噻唑灵60毫升+2%氨基寡糖素30ml或50%氯溴异氰尿酸60克兑水20—30公斤均匀喷雾。
三、注意事项
1、为提高防治效果,可加高科氟硅唑咪鲜胺20毫升,并注意性与持效性药剂相结合,不同药剂交替使用;
2、要统一时间全面用药防治,并对路、渠、沟边杂草同时用药,确保防效;
3、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4、先溶解氯溴异氰尿酸于水中,再加入其它杀菌农药。
回答者:小贺 时间:2017/11/1
0
发病条件
水稻不同品种对各种病毒及其介体的抗性有明显差异,但现有主要栽培品种一般多不抗病。水稻苗期至分蘖期比较感病,拔节后抗性日增。稻田前作种植感病寄主作物,田间杂草丛生,单、双季混栽,早、中、晚熟品种插植,早播早稻,单本稀植,都会给传毒昆虫和毒源的积累造成有利的稻田生态条件,从而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冬春温暖,水稻生长前期高温干燥,有利于越冬代和稻苗生长期间传毒介体的生存和活动,促进病毒的传播和蔓延。
流行预测水稻病毒病的流行取决于:①各种病毒的有效毒源;②相应介体种群的数量、活力及其传毒效能;③水稻品种对病毒及其介体的抗性;④介体迁移传毒高峰与感病稻株易感病生育期的吻合程度;⑤生物的和非生物的环境因子。多数水稻病毒病在同一地区一般很少连续数年严重为害,年际间的流行具有明显的间隙性。针对各种水稻病毒病的流行特点,从多年来(至少10年以上)病害流行相关因子的调查研究中,筛选流行的关键因子,运用相应函数关系,可组建一种或数种病毒病的流行预测式。在双季稻区,一般都以晚稻发病比较严重,因此,预测重点应放在双季晚稻上。
防治技术
1、防治策略:采取“切断毒源,治虫控病”的防治策略,控制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的危害,同时兼治大螟、二化螟,为夺取水稻丰收打基础。
2、用药时间:移(机)栽后3—5天用药;直播稻随现青随用药,隔5—7天用第二次药。
3、药剂配方:
①每亩用25%吡异60克+30%噻唑灵60毫升+2%氨基寡糖素30ml或50%氯溴异氰尿酸60克兑水20—30公斤均匀喷雾;
②每亩用45%稻·毒100毫升+2%氨基寡糖素30ml或50%氯溴异氰尿酸60克兑水20—30公斤均匀喷雾;
③每亩用25%吡蚜酮15克+30%噻唑灵60毫升+2%氨基寡糖素30ml或50%氯溴异氰尿酸60克兑水20—30公斤均匀喷雾。
三、注意事项
1、为提高防治效果,可加高科氟硅唑咪鲜胺20毫升,并注意性与持效性药剂相结合,不同药剂交替使用;
2、要统一时间全面用药防治,并对路、渠、沟边杂草同时用药,确保防效;
3、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4、先溶解氯溴异氰尿酸于水中,再加入其它杀菌农药。
回答者:小娜 时间:2017/12/8
0
我来回答: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