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资问答 > 大田 > 粮食 > 水稻纹枯病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水稻纹枯病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提问时间:2015/9/26匿名 | 分类:大田 | 浏览1772次
3个回答

水稻纹枯病是危害水稻茎叶的一种病虫害,那水稻纹枯病对于水稻的危害有哪些?水稻纹枯病又该怎么防治呢?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一、水稻纹枯病危害症状

水稻纹枯病俗称“花脚病”,叶鞘、叶片的病斑椭圆形或连合呈云纹状大斑,潮湿时病斑呈墨绿色、湿润状;干燥时病斑边缘深褐色,中部草黄色至灰白色,终致叶鞘及叶片枯死。尤以密植矮秆杂交稻的高产田块发生为普遍而严重,叶片枯死致使水稻结实率降低,千粒重减轻,一般造成损失10~20%,甚者可达50%以上。

二、水稻纹枯病防治方法

防治水稻纹枯病应在农业防治基础上抓紧药剂防治。具体应抓好下述环节:

1、科学管水。按照水稻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不同要求,严格水位管理,贯彻“前浅、中晒、后湿润”的用水原则,避免长期深灌或晒田过度,做到“浅水分蘖,够苗晒田促根,肥田重晒,瘦田轻晒,浅水养胎,湿润保穗,不过早断水,防止早衰”。

2、配方施肥,巧施追肥,贯彻“施足基肥,早施追肥、灵活追肥”的原则。使禾苗前期攻得起,中期控得住,禾根深扎,叶直骨硬,叶色褪淡不过黄;后期不贪青,收获时青枝蜡秆。

3、合理密植,改善群体通透性。

4、及时喷药控制。药剂防治应采取“前压、中控、后保重点”的策略。即分蘖~拔节期控制病害水平扩展,孕穗~抽穗期控制病害垂直控展,保护功能叶不受侵害。药剂前期用5%田安水剂400倍液,后期用2万单位井冈霉素300倍液,或28%多井悬浮剂500~700倍液,连续2~3次。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水稻纹枯病的危害和防治方法,为了降低水稻纹枯病对于水稻造成的影响,大家一定要及时做好水稻纹枯病的防治工作。

回答者:珍珍 时间:2015/9/26

0

1、症状:水稻纹枯病俗称“花脚病”,叶鞘、叶片的病斑椭圆形或连合呈云纹状大斑,潮湿时病斑呈墨绿色、湿润状;干燥时病斑边缘深褐色,中部草黄色至灰白色,终致叶鞘及叶片枯死。尤以密植矮秆杂交稻的高产田块发生为普遍而严重,叶片枯死致使水稻结实率降低,千粒重减轻,一般造成损失10~20%,甚者可达50%以上。

2、防治方法:

防治水稻纹枯病应在农业防治基础上抓紧药剂防治。具体应抓好下述环节:

⑴科学管水。按照水稻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不同要求,严格水位管理,贯彻“前浅、中晒、后湿润”的用水原则,避免长期深灌或晒田过度,做到“浅水分蘖,够苗晒田促根,肥田重晒,瘦田轻晒,浅水养胎,湿润保穗,不过早断水,防止早衰”。

⑵配方施肥,巧施追肥,贯彻“施足基肥,早施追肥、灵活追肥”的原则。使禾苗前期攻得起,中期控得住,禾根深扎,叶直骨硬,叶色褪淡不过黄;后期不贪青,收获时青枝蜡秆。

⑶合理密植,改善群体通透性。

⑷及时喷药控制。药剂防治应采取“前压、中控、后保重点”的策略。即分蘖~拔节期控制病害水平扩展,孕穗~抽穗期控制病害垂直控展,保护功能叶不受侵害。药剂前期用5%田安水剂400倍液,后期用2万单位井冈霉素300倍液,或28%多井悬浮剂500~700倍液,连续2~3次。

回答者:小贺 时间:2017/11/1

0

危害特征:主要为害叶鞘,叶片次之。叶鞘染病:初期在近水面处产生暗绿色水浸状边缘模糊小斑,后渐扩大呈椭圆形或云纹形,边缘暗褐,中部呈灰白色半透明状,潮湿时为灰绿色。叶片染病:病斑也呈云纹状,边缘褪黄,发病快时病斑呈污绿色,叶片很快腐烂。茎秆染病:症状似叶片,后期呈黄褐色,易折。穗颈染病:初为湿润状青黑色,常不能抽穗,抽穗的秕谷较多,千粒重下降。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白色网状菌丝,后形成菌核。防治方法:①选种抗病品种;打捞菌核,减少菌源;科学管水,贯彻“前浅、中晒、后湿润”的用水原则,避免长期深灌或晒田过度;合理施肥,贯彻“施足基肥,早施追肥,灵活追肥”的原则,增强植株长势;合理密植,增加通透性。②分蘖后期病穴率达15%即施药防治,可选用下列药剂:苯甲?丙环唑;氟环唑;或已唑醇。③孕穗期,丛发病率达10%时,病情仍有发展,30%苯甲?丙环唑乳油2400~3000倍液再喷药1次。

回答者:小娜 时间:2017/12/8

0
我来回答: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 *姓名:
  • *联系电话:
  • *留言内容: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版权所有 WWW.3456.TV-火爆农资招商网 Copy Right©2009-2024 豫公网安备 4101970200204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00047
本站只起到信息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欺骗性产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