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资问答 > 大田 > 粮食 > 水稻苗床怎么管理,水稻苗床的管理措施

水稻苗床怎么管理,水稻苗床的管理措施

提问时间:2015/10/4匿名 | 分类:大田 | 浏览12623次
6个回答

水稻苗床的管理直接关系到水稻移栽之后的好坏,那水稻苗床应该怎样管理呢?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水稻苗床的管理方法吧。

水稻苗床管理方法

1、调控膜温。播种至立针前,苗床管理主要任务是促使出苗和全苗。早春播种时外界气温低,在温度管理上,以密封薄膜保温为主。播种后要经常检查,有无露种或露风,如有露种或露风,应及时覆土盖种和密封薄膜,出苗之前把膜内温度控制在30-32℃,出苗后到1.5叶期间,膜内白天温度控制在25℃以内。揭膜后,如遇日均气温大于20℃摄氏度天气,苗床还应采取遮阴降温措施。

2、立针揭膜。早春播种覆膜,目的是增温保墒,促进早出苗、出齐苗。但是早揭膜,在气温低的地方,秧苗生长缓慢,甚至发生僵苗;晚揭膜,随着气温上升,膜内温度高,秧苗徒长、抗性差,叶节难分蘖。在一般情况下,揭膜时间在播后5-7天,片完全叶展开前(呈针状,约2厘米左右)。在揭膜的当天,如果空气湿度大、气温偏低的阴雨天,应在上午揭膜;如果晴天,揭膜时间宜在傍晚前。

3、浇透揭膜水。在揭膜的同时,必须采取边揭膜、边浇水,而且浇透水。因为揭膜后秧苗周围空气温度急剧上升,而根部吸水往往供应不上,容易发生青枯死苗。所以及时浇透揭膜水,以补充揭膜后土壤水分的不足,使秧苗尽快适应环境的变化。

4、补浇“断奶”水。秧苗2-3叶期,秧苗的忍耐力差,卷叶至死亡的时间短,对水分亏缺敏感。这时期也是防治死苗,提高成苗率关键时期。如果揭膜水不足,蒸发过多,墒情较差,必须及时补浇“断奶”水。

5、适度化控。未用壮秧剂处理土壤的秧床,特别是培育长龄大苗,分别在1叶1心和3叶1心期,喷洒250-300ppm多效唑溶液混合赛生海藻酸碘,以利促进分蘖,矮化秧苗。

6、3叶期后控水旱育。3叶期后,苗体较大,根系逐渐发达,一般不能随意浇水,应以控水旱育为主,防止水多徒长。如遇高温干旱,中午叶片萎蔫并“卷筒”,而且夜晚叶片不展开,必须及时在傍晚浇水。但水量不宜大,次数不能多。

7、浇透“送嫁水”。栽秧前一天傍晚,用1%尿素水溶液把送嫁水同送嫁肥一次施用。这次用水很讲究,既要适量,不能过多或过少;也要适时,不宜过早或过晚,达到拔秧不费劲,又尽可能的不破坏根系为目的。移栽后尽快喷施就苗海藻酸碘,促进根系愈合生长。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水稻苗床的管理措施,水稻苗床是水稻生长的关键时期,大家一定要及时做好水稻苗床的管理工作。

回答者:珍珍 时间:2015/10/4

4

苗床管理要因时因地因天气而采取办法:

一、连续阴天

在连续阴天的环境里,苗床的温度不容易升上来,水分不容易散失,旱育秧的道理我说过多次了,这里不再重提了。大家可以查阅以前的文章。阴天要控制温度,特别是控制夜间的温度,不要低于8℃,以免影响根系生长发育。当夜间温度达到-3℃以下时,要采取增温措施,避免冻苗现象。

二、晴天管理

晴天管理的要点是温度不能过高,未出苗以28℃以内为宜;一叶一心以25-28℃为宜;二叶一心以22℃为宜。对于棚内的空气湿度没有确切的指标,以不见蒸汽为标准。有好多农民朋友有一个误区那就是苗小不能通风,这是非常错误的,未出苗如果温度高了也要通风。

三、水分管理

这里说的水分管理就是指土壤水分管理,我一直强调少浇水,那么少浇水与多浇水的界限在哪里,这个大家不清楚,在这里我给大家说清楚如何判断苗床土中的水分。首先是看苗床土表面是否发白,如果发白,说明表面已经缺水了,但秧苗的根在下面,表面发白不用浇水。早上发现秧苗吐水的水珠变小,在中午前后,秧苗出现连片打绺现象,这时候才是要浇水的表现。但一栋大棚中不是所有的苗都同时出现这样的现象,那就是哪里干了,浇哪里。对于其它的不要浇。判断土壤水分多少的方法是抓一把床土,用力一攥,手中的土不成团,部分成了小团,这时土壤含水量约为30%左右;手中的土成团,手中有微凉的感觉,一米高松开手,自然下落,落地后散开,此时土壤含水量约为50-60%;手中的土成团,手心有水,一米高自然落下,落地不散,此时土壤含水量高于70%。我们要把土壤水分控制在50-60%之间。浇水的时候,看床土的表现,如果土薄,少浇,土厚要一次浇透。

四、防病管理

在水稻秧苗两叶期,可以施一些防治病的,以避免病害的发生,盐碱土地区要随之调一次酸,调酸要适量,不可过多。施药要拌土撒施,不可以喷雾洗苗。

五、低温管理

在连续阴雨低温天气下,很容易产生卵菌的危害,卵菌产生一定要以湿度达到70%以上才能发生,所以,少浇水是防止卵菌的重要措施,少浇水,在低温时,相对于多浇水的地块土壤温度显得热潮。

水稻在低于13℃时停止生长、低于8℃时产生延迟**害,高于35℃时也会抑制生长,一旦高于42℃秧苗就会发生死亡。根据不同的叶龄,给大家总结出温度管理的“2、5、8”原则:在水稻一叶一心时,苗床温度不超过28℃;二叶一心时,不超过25℃(超过25℃就会出现早穗现象);三叶一心后期应控制在20℃左右为宜。温度界限为10℃。根据以上温度要求进行适当的通风管理:

低温是寒地水稻栽培中的障碍因子特别是在水稻苗期。近我们黑龙江省吉林省都发生了持续低温现象,面对今年水稻播种早,低温的危害就显得比较严重。这里所说的低温是指日平均温度在10℃以下,温度在0-5℃之间。这样的温度下,表面上看水稻秧苗并没有什么变化,但当温度上升之后,低温带来的危害就显现出来,主要表现为:10%左右芽鞘:变为黄褐色;一叶期约有35%左右的叶色褪黄,有褐斑;二叶期心叶部分卷曲,呈污绿色(青枯);如果到二叶一心期,则会出现大面积青枯。

从水稻生理上看,低温阶段秧苗主要表现为:一、光合强度下降。二、呼吸强度显著加强,并呈现先强后弱。三、根系吸水、吸肥能力下降。四、氮代谢失常,这个区间的低温会引起蛋白质分解。五、原生质透性增加,会导致氨基酸外渗,在根际环境里出现大量的氨基酸。这一点是可怕的,因为,这个游离出来的氨基酸会成为病原菌的营养源,导致病菌大量繁殖,加上根系弱,就会寄生,进一步产生病理性青枯或立枯。

同时,氧气的供应对水稻秧苗的生长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水稻根系生长要求至少5%的氧气,而水中氧气只有0.3-0.5%(在淹水条件下土壤中的氧气为0-0.2%),因此,不能让苗床湿度过大,以土壤氧气的充足供应。

在4℃以下,根系生长就会受到抑制,而产生停滞现象,根功能会暂时性丧失,处于休眠状态,当温度上升之后,叶片的功能恢复快(叶芽的生长是以细胞伸长为主要方式),根系功能恢复慢,随着温度进一步上升,蒸腾作用就会加大,而根系的吸水能力没有完全恢复,整株秧苗体内会产生水分入不抵出现象而造成生理性失水(传统说法中的青枯)。

土壤湿度过大,就会造成根系氧气的匮乏,根系生长不良,因为,根的生长是以细胞分裂的生长方式为主,促使细胞分裂主要靠蛋白质合成,靠稻苗体内含氮物质;而蛋白质的合成又只能在通气供氧情况下,胚乳中的养分被分解运转并产生大量的养料和能量才有可能。

低温条件会感染细菌性褐斑病,表现为叶尖变成红黑褐色,秧苗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在水稻生育转换期会大面积发作,在抽穗期会大面积发作,造成水稻黑穗、黑粒,千粒重和成熟度明显下降。在插秧前3-5天进行苗床消毒杀菌是势在必行的。

综上所述,当前的管理措施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一、少浇水,床土充分的透气性。观察底土是否干了,如果不干,就不要浇水。

二、两叶一心期早上通风时间为3点左右,先开小口再大通风。白天要全棚通风与外界保持相近温度。

三、在水稻两叶一心期夜间是否要关棚的标准就是如果晴天温度低于5℃就要关棚,雨天温度不低于零度不用关棚。

回答者:刘宽 时间:2017/6/5

0

一、连续阴天

在连续阴天的环境里,苗床的温度不容易升上来,水分不容易散失,旱育秧的道理我说过多次了,这里不再重提了。大家可以查阅以前的文章。阴天要控制温度,特别是控制夜间的温度,不要低于8℃,以免影响根系生长发育。当夜间温度达到-3℃以下时,要采取增温措施,避免冻苗现象。

二、晴天管理

晴天管理的要点是温度不能过高,未出苗以28℃以内为宜;一叶一心以25-28℃为宜;二叶一心以22℃为宜。对于棚内的空气湿度没有确切的指标,以不见蒸汽为标准。有好多农民朋友有一个误区那就是苗小不能通风,这是非常错误的,未出苗如果温度高了也要通风。

三、水分管理

这里说的水分管理就是指土壤水分管理,我一直强调少浇水,那么少浇水与多浇水的界限在哪里,这个大家不清楚,在这里我给大家说清楚如何判断苗床土中的水分。首先是看苗床土表面是否发白,如果发白,说明表面已经缺水了,但秧苗的根在下面,表面发白不用浇水。早上发现秧苗吐水的水珠变小,在中午前后,秧苗出现连片打绺现象,这时候才是要浇水的表现。但一栋大棚中不是所有的苗都同时出现这样的现象,那就是哪里干了,浇哪里。对于其它的不要浇。判断土壤水分多少的方法是抓一把床土,用力一攥,手中的土不成团,部分成了小团,这时土壤含水量约为30%左右;手中的土成团,手中有微凉的感觉,一米高松开手,自然下落,落地后散开,此时土壤含水量约为50-60%;手中的土成团,手心有水,一米高自然落下,落地不散,此时土壤含水量高于70%。我们要把土壤水分控制在50-60%之间。浇水的时候,看床土的表现,如果土薄,少浇,土厚要一次浇透。

四、防病管理

在水稻秧苗两叶期,可以施一些防治病的,以避免病害的发生,盐碱土地区要随之调一次酸,调酸要适量,不可过多。施药要拌土撒施,不可以喷雾洗苗。

五、低温管理

在连续阴雨低温天气下,很容易产生卵菌的危害,卵菌产生一定要以湿度达到70%以上才能发生,所以,少浇水是防止卵菌的重要措施,少浇水,在低温时,相对于多浇水的地块土壤温度显得热潮。

水稻在低于13℃时停止生长、低于8℃时产生延迟**害,高于35℃时也会抑制生长,一旦高于42℃秧苗就会发生死亡。根据不同的叶龄,给大家总结出温度管理的“2、5、8”原则:在水稻一叶一心时,苗床温度不超过28℃;二叶一心时,不超过25℃(超过25℃就会出现早穗现象);三叶一心后期应控制在20℃左右为宜。温度界限为10℃。

回答者:晶晶 时间:2017/6/27

0

一、顶盖

发生原因:1、播种时没有压种,2、底水没有浇透,3、盖土粘性大,4、盖土过厚。

二、烧苗

发生原因:1、苗床地选择不当,砂质土比泥巴土易“烧苗”,2、苗床地施肥不当,施肥不均匀、有机肥未腐熟,3、苗床地水分未浇透,4、播种后盖土不均匀或较薄,5.揭膜不及时。

三、白化苗

发生原因:1、水稻秧苗在80%立针或一叶一心时期,白天温度较高而晚上温度较低时、且覆膜不严保温条件差时易发生“白化苗”。2、苗床上因温差较大土壤中“铁元素”不能正常吸收。

四、苗床管理要素

(一)控水、控温

首先播种前底水一定要浇透,原则上出苗前不要再浇水,确实缺水干哪浇哪。

补水要三看:一看早晚叶片上有无水珠,二看中午展开叶是否打卷,三看苗床土是否发白。

一叶后看哪里缺水补哪里,用15℃以上用清水喷浇,切记漫灌,2.5叶后要浇透水,浇水要在上午8点前喷浇结束。

(二)控温

控温的方法即是通风,揭地膜后就可以进行小通风,通风达到各叶龄温度界限,要及时闭棚。水稻在低于13℃时停止生长,低于8℃时产生延迟性冷害,高于35℃时也会抑制生长,一旦高于42℃秧苗就会发生死亡,根据不同叶龄要掌握温度管理的2.5.8原则:在水稻一叶一心时,苗床适温度22-25℃,温度不超过28℃,温度不低于10℃。2--2.5叶适温度20-22℃,温度不超过25℃,温度不低于10℃。3叶以上适温度20℃左右,温度不超过22℃。

(三)调酸、防病

水稻适宜的pH值是4.5-5.5,这个环境可以提高育苗土壤中磷,铁等营养元素的有效性和幼苗根系的吸收能力,并能抑制立枯病菌、靑枯病菌的产生而使水稻根系发达,白根多秧苗素质高。在水稻3叶前调一次酸和喷一次杀菌剂防治苗床发病。

青枯病和立枯病的主要原因是:1、苗床土的粘度大通透性不好2、苗床土偏碱3、苗床湿度大不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4、播种量过大5、大棚内温差大。

1、立枯病

主要是在太阳出来前检查苗床,如发现苗床秧苗叶片上没有水珠说明已得立枯病,这时打药就可以挽救,如果秧苗已发黄,其次是把病苗连根拔出后,根和茎连接处变黑,根易拔断,应用80%乙蒜素20ml+叶面肥(含腐殖酸和微量元素)30g兑水15kg进行喷雾,隔5天重复施药至移栽大田。

2、青枯病

主要是苗床管理不当引起的病变,是苗期通风少,床温高,浇水过多等引起秧苗徒长,根系不发达,根系供水能力小于地上部茎叶的蒸发。症状:叶片老绿枯死,根不易断。防治方法是加强苗床科学管理,早通风,多升温,控湿,同时,防青枯病应用80%乙蒜素20ml+3%中生菌素20g兑水15kg进行喷雾

3、绵腐病

苗床上在稻谷及幼芽周围长出白色,绿褐色棉絮状菌丝,多由低温高湿引起的,防治主要是控湿增温,用40%敌克松80g+80%硫酸铜50g兑水15㎏或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00g兑水30㎏喷雾。

4、恶苗病

只能用新型浸种剂(胎里壮),种衣剂(红盾)进行种子包衣消毒,以预防为主,如果苗床出现恶苗,及时用95%恶霉灵(绿亨1号)20g兑水15㎏喷雾。

(四)稻水象甲和稻杆潜蝇的防治

防治稻水象甲和稻杆潜蝇成虫:用48%毒死蜱80ml或用4.5%氯氰菊酯30ml兑水15㎏喷雾;防治稻水象甲和稻杆潜蝇幼虫,每亩用48%毒死蜱200ml拌10㎏或用10%毒死蜱颗粒剂1000g拌10㎏细土撒施。

回答者:小贺 时间:2017/11/2

2

1、温度管理:播种至出苗期,棚内温度控制在30~32℃为宜,出苗至一叶一心期,注意开始通风炼苗,棚内温度不超过28℃,株高在4.5~5.5厘米;秧苗一叶一心期至二叶一心期,棚温不超过20~25℃,株高在7.5~8.5厘米,严防高温烧苗和秧苗徒长;秧苗二叶一心期至三叶一心期,棚温控制到20℃,苗高12.5~13.5厘米,并加大通风炼苗,移栽前3~5天与外界气温相等,遇到低温时,增加覆盖物,及时保温。

2、水分管理:秧苗2叶期前原则上不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床面局部发干缺水时,要及时补浇水;秧苗2叶期后,随着棚内温度升高,秧苗需水量加大,尤其是钵体育苗抗旱能力差,应重点注意浇水。苗床是否缺水可根据秧苗确定,当早晨秧苗叶尖普遍有露珠时为不缺水;当早晨秧苗叶尖露珠减少或无露珠,以及中午叶片打卷时为缺水,要在早晨日出前或傍晚及时浇水,浇水要一次浇透,尽量减少浇水次数,不能大水漫灌,也不要用冷水浇苗,水温要在15℃以上,可用大缸等容器或晒水池晒水。

3、苗床除草:在苗床封闭灭草的基础上,进行人工除草,封闭灭草效果不好的,可在水稻一叶一心期用20%敌稗处理,选择晴天上午9~10时或下午3~5时喷药,避开高温(棚内温度不高于30℃)时段喷药,每百平方米用20%敌稗乳油100~150毫升,兑水3~5公斤均匀喷雾,喷药后30~40分钟盖膜正常管理。

4、预防立枯病:采用氨基酸10毫升、喷100m2苗床,当秧田1.5叶期使用30%瑞苗清或35%清枯灵10克兑水喷40平方米苗床,预防立枯病,禁止使用敌克松防治。

5、苗床追肥:秧苗2.5叶期发现脱肥,每百平方米用硫酸铵1.5公斤,稀释100倍液叶面喷肥,喷后及时用清水冲洗叶面。

回答者:小贺 时间:2017/11/11

1

水稻苗出齐后至插秧前这段时间是水稻苗期管理的重要时期,在管理上主要注意防止发生顶盖、烧苗、避免白化苗的出现,操作上主要是控水、控温、防病、防虫害。

一、顶盖

发生原因:1、播种时没有压种,2、底水没有浇透,3、盖土粘性大,4、盖土过厚。

二、烧苗

发生原因:1、苗床地选择不当,砂质土比泥巴土易“烧苗”,2、苗床地施肥不当,施肥不均匀、有机肥未腐熟,3、苗床地水分未浇透,4、播种后盖土不均匀或较薄,5.揭膜不及时。

三、白化苗

发生原因:1、水稻秧苗在80%立针或一叶一心时期,白天温度较高而晚上温度较低时、且覆膜不严保温条件差时易发生“白化苗”。2、苗床上因温差较大土壤中“铁元素”不能正常吸收。

四、苗床管理要素

(一)控水、控温

首先播种前底水一定要浇透,原则上出苗前不要再浇水,确实缺水干哪浇哪。

补水要三看:一看早晚叶片上有无水珠,二看中午展开叶是否打卷,三看苗床土是否发白。

一叶后看哪里缺水补哪里,用15℃以上用清水喷浇,切记漫灌,2.5叶后要浇透水,浇水要在上午8点前喷浇结束。

(二)控温

控温的方法即是通风,揭地膜后就可以进行小通风,通风达到各叶龄温度界限,要及时闭棚。水稻在低于13℃时停止生长,低于8℃时产生延迟性冷害,高于35℃时也会抑制生长,一旦高于42℃秧苗就会发生死亡,根据不同叶龄要掌握温度管理的2.5.8原则:在水稻一叶一心时,苗床适温度22-25℃,温度不超过28℃,温度不低于10℃。2--2.5叶适温度20-22℃,温度不超过25℃,温度不低于10℃。3叶以上适温度20℃左右,温度不超过22℃。

(三)调酸、防病

水稻适宜的pH值是4.5-5.5,这个环境可以提高育苗土壤中磷,铁等营养元素的有效性和幼苗根系的吸收能力,并能抑制立枯病菌、靑枯病菌的产生而使水稻根系发达,白根多秧苗素质高。在水稻3叶前调一次酸和喷一次杀菌剂防治苗床发病。

青枯病和立枯病的主要原因是:1、苗床土的粘度大通透性不好2、苗床土偏碱3、苗床湿度大不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4、播种量过大5、大棚内温差大。

1、立枯病

主要是在太阳出来前检查苗床,如发现苗床秧苗叶片上没有水珠说明已得立枯病,这时打药就可以挽救,如果秧苗已发黄,其次是把病苗连根拔出后,根和茎连接处变黑,根易拔断,应用80%乙蒜素20ml+叶面肥(含腐殖酸和微量元素)30g兑水15kg进行喷雾,隔5天重复施药至移栽大田。

2、青枯病

主要是苗床管理不当引起的病变,是苗期通风少,床温高,浇水过多等引起秧苗徒长,根系不发达,根系供水能力小于地上部茎叶的蒸发。症状:叶片老绿枯死,根不易断。防治方法是加强苗床科学管理,早通风,多升温,控湿,同时,防青枯病应用80%乙蒜素20ml+3%中生菌素20g兑水15kg进行喷雾

3、绵腐病

苗床上在稻谷及幼芽周围长出白色,绿褐色棉絮状菌丝,多由低温高湿引起的,防治主要是控湿增温,用40%敌克松80g+80%硫酸铜50g兑水15㎏或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00g兑水30㎏喷雾。

4、恶苗病

只能用新型浸种剂(胎里壮),种衣剂(红盾)进行种子包衣消毒,以预防为主,如果苗床出现恶苗,及时用95%恶霉灵(绿亨1号)20g兑水15㎏喷雾。

(四)稻水象甲和稻杆潜蝇的防治

防治稻水象甲和稻杆潜蝇成虫:用48%毒死蜱80ml或用4.5%氯氰菊酯30ml兑水15㎏喷雾;防治稻水象甲和稻杆潜蝇幼虫,每亩用48%毒死蜱200ml拌10㎏或用10%毒死蜱颗粒剂1000g拌10㎏细土撒施。

回答者:小娜 时间:2017/12/8

1
我来回答: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 *姓名:
  • *联系电话:
  • *留言内容: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版权所有 WWW.3456.TV-火爆农资招商网 Copy Right©2009-2024 豫公网安备 4101970200204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00047
本站只起到信息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欺骗性产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