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粘虫是在全国范围内都有发生的一种病害,他不但对于小麦而且对于其他作物的危害都很大,那小麦粘虫有什么样的发生规律吗?小麦粘虫应该怎么防治?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一、小麦粘虫发生规律
越冬分界线为北纬33度,通常2~3月一代粘虫由华南地区向江南及沿江麦区迁移,迁入江南北部盛期为3月中下旬,一代成虫降落后,白天躲藏在作物和杂草丛中,傍晚飞出取食、交配、产卵危害。成虫昼伏夜出,多在小麦中下部枯黄叶尖、叶鞘内产卵;成虫对糖醋和黑光灯有较强趋性;幼虫多在夜晚活动,喜食禾本科作物和杂草,食量逐龄增加,5~6龄为暴食阶段,有受惊假死和潜入土中的习性,不耐高温和低湿,气温19~23℃,相对湿度50%~80%适宜,温暖高湿、禾本科植物丰富利于发生;干旱连阴雨天气不利其发生。迁入虫源基数直接影响发生程度,沿江、河、湖泊及低洼田发生重。
二、小麦粘虫田间诊断
以幼虫取食叶片危害,以夜间取食为主,低龄幼虫通常栖息在麦株的心叶及中下部茎叶丛中等隐蔽处啃食叶肉,3龄后向上部叶片和麦穗转移,沿叶缘蚕食咬成缺刻;1~2龄幼虫主要啃食叶肉,在叶部形成半透明的小斑点,食量小;3~4龄后从叶缘蚕食,咬成缺刻;5~6龄时大量蚕食叶体,仅留下粗叶脉,大发生时常将叶片全部吃成光秆,还可咬断麦穗,造成小麦严重减产。一块田麦株叶片被吃光后,会群集向外迁移到相邻田块危害。
三、小麦粘虫防治技术
1.成虫诱杀 成虫迁入期田间设置稻草把、糖醋液或性诱剂,诱杀成虫;成虫盛发期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减少田间成虫产卵数量。
2.幼虫防治 防治适期掌握在低龄幼虫(3龄前)盛期;防治指标是麦田每亩有虫6000头;防治药剂,亩用50%辛硫磷乳油100毫升,或25%除虫脲可湿粉20克,或2.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毫升,或2.5%溴氰菊酯乳油50毫升,或48%乐斯本乳油50毫升等,对水50公斤手动喷雾或对水20公斤机动弥雾。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小麦粘虫的防治方法,小麦粘虫对于小麦危害很大,所以大家一定要及时防治。
回答者:珍珍 时间:2015/10/17
0
粘虫为远距离迁飞性、暴发性害虫。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华南、江南地区压缩小麦面积,虫源减少,江苏省仅在东部沿海、沿江的局部地区发生。但近年来,由于南方越冬虫源数量增大,春季江苏省麦田有加重发生的趋势。
一、发生规律
越冬分界线为北纬33度,通常2~3月一代粘虫由华南地区向江南及沿江麦区迁移,迁入江南北部盛期为3月中下旬,一代成虫降落后,白天躲藏在作物和杂草丛中,傍晚飞出取食、交配、产卵危害。成虫昼伏夜出,多在小麦中下部枯黄叶尖、叶鞘内产卵;成虫对糖醋和黑光灯有较强趋性;幼虫多在夜晚活动,喜食禾本科作物和杂草,食量逐龄增加,5~6龄为暴食阶段,有受惊假死和潜入土中的习性,不耐高温和低湿,气温19~23℃,相对湿度50%~80%适宜,温暖高湿、禾本科植物丰富利于发生;干旱连阴雨天气不利其发生。迁入虫源基数直接影响发生程度,沿江、河、湖泊及低洼田发生重。
二、田间诊断
以幼虫取食叶片危害,以夜间取食为主,低龄幼虫通常栖息在麦株的心叶及中下部茎叶丛中等隐蔽处啃食叶肉,3龄后向上部叶片和麦穗转移,沿叶缘蚕食咬成缺刻;1~2龄幼虫主要啃食叶肉,在叶部形成半透明的小斑点,食量小;3~4龄后从叶缘蚕食,咬成缺刻;5~6龄时大量蚕食叶体,仅留下粗叶脉,大发生时常将叶片全部吃成光秆,还可咬断麦穗,造成小麦严重减产。一块田麦株叶片被吃光后,会群集向外迁移到相邻田块危害。
三、防治技术
1.成虫诱杀 成虫迁入期田间设置稻草把、糖醋液或性诱剂,诱杀成虫;成虫盛发期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减少田间成虫产卵数量。
2.幼虫防治 防治适期掌握在低龄幼虫(3龄前)盛期;防治指标是麦田每亩有虫6000头;防治药剂,亩用50%辛硫磷乳油100毫升,或25%除虫脲可湿粉20克,或2.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毫升,或2.5%溴氰菊酯乳油50毫升,或48%乐斯本乳油50毫升等,对水50公斤手动喷雾或对水20公斤机动弥雾。
回答者:刘宽 时间:2017/6/5
0
1)玉米褐斑病病原属鞭毛菌亚门节壶菌属真菌。是玉米上的一种专性寄生菌,寄生在薄壁细胞内。休眠孢子囊壁厚,近圆形至卵圆形或球形,黄褐色,略扁平,有囊盖。
症状发生在玉米叶片、叶鞘及茎秆,先在顶部叶片的发生,以叶和叶鞘交接处病斑多,常密集成行。? 初为黄褐色或红褐色小斑点,病斑为圆形或椭圆形到线形,隆起附近的叶组织常呈红色,小病斑常汇集在一起。? 严重时叶片上出现几段甚至全部布满病斑,在叶鞘上和叶脉上出现较大的褐色斑点,发病后期病斑表皮破裂,叶细胞组织呈坏死状,散出褐色粉末(病原菌的孢子囊),病叶局部散裂,叶脉和维管束残存如丝状。茎上病多发生于节的附近。
发病规律 病菌以休眠孢子(囊)在土地或病残体中越冬,第二年病菌靠气流传播到玉米植株上,遇到合适条件萌发产生大量的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在叶片表面上水滴中游动,并形成侵染丝,侵害玉米的嫩组织。? 在7、8月份若温度高、湿度大,阴雨日较多时,有利于发病。在土壤瘠薄的地块,叶色发黄、病害发生严重,在土壤肥力较高的地块,玉米健壮,叶色深绿,病害较轻甚至不发病一般在玉米8~10片叶时易发生病害,玉米12片叶以后一般不会再发生此病害。
回答者:晶晶 时间:2017/6/22
0
一、发生规律
越冬分界线为北纬33度,通常2~3月一代粘虫由华南地区向江南及沿江麦区迁移,迁入江南北部盛期为3月中下旬,一代成虫降落后,白天躲藏在作物和杂草丛中,傍晚飞出取食、交配、产卵危害。成虫昼伏夜出,多在小麦中下部枯黄叶尖、叶鞘内产卵;成虫对糖醋和黑光灯有较强趋性;幼虫多在夜晚活动,喜食禾本科作物和杂草,食量逐龄增加,5~6龄为暴食阶段,有受惊假死和潜入土中的习性,不耐高温和低湿,气温19~23℃,相对湿度50%~80%适宜,温暖高湿、禾本科植物丰富利于发生;干旱连阴雨天气不利其发生。迁入虫源基数直接影响发生程度,沿江、河、湖泊及低洼田发生重。
二、田间诊断
以幼虫取食叶片危害,以夜间取食为主,低龄幼虫通常栖息在麦株的心叶及中下部茎叶丛中等隐蔽处啃食叶肉,3龄后向上部叶片和麦穗转移,沿叶缘蚕食咬成缺刻;1~2龄幼虫主要啃食叶肉,在叶部形成半透明的小斑点,食量小;3~4龄后从叶缘蚕食,咬成缺刻;5~6龄时大量蚕食叶体,仅留下粗叶脉,大发生时常将叶片全部吃成光秆,还可咬断麦穗,造成小麦严重减产。一块田麦株叶片被吃光后,会群集向外迁移到相邻田块危害。
三、防治技术
1.成虫诱杀成虫迁入期田间设置稻草把、糖醋液或性诱剂,诱杀成虫;成虫盛发期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减少田间成虫产卵数量。
2.幼虫防治防治适期掌握在低龄幼虫(3龄前)盛期;防治指标是麦田每亩有虫6000头;防治药剂,亩用50%辛硫磷乳油100毫升,或25%除虫脲可湿粉20克,或2.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毫升,或2.5%溴氰菊酯乳油50毫升,或48%乐斯本乳油50毫升等,对水50公斤手动喷雾或对水20公斤机动弥雾。
回答者:小娜 时间:2017/12/7
0
我来回答: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