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在我国的种植非常普遍,那大家知道山药种植之后怎样管理吗?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山药的田间管理技术吧。
山药的田间管理技术
1、整枝去杈:用山药块种植的山药,一个种块能发2~3个芽苗,要选1个强壮芽,其余的芽及早除去,以免消耗养分。山药蔓子上架后,基部易长出一些侧蔓,应及早摘去,减少养分消耗,有利于通风透光。
2、立支架:当山药出苗后,蔓子长到30~50厘米左右,要及早立支架,支架选用1.5米长的小竹竿,搭成人字形交叉,每架两行山药。每四根竹竿捆在一起,使支架结实,便于通风透光。
3、水肥管理:山药有50%~70%左右出苗后可以浇水,浇水量要小,俗称“浇浅水",第二水宁早勿晚,不要等头水见干即浇。以后大约半月浇水一次。山药在苗期不用施肥。在施足底肥的前提下,在6月下旬山药块茎膨大盛期,可结合浇水亩施氮磷钾复合肥15~20公斤。
4、中耕除草:中耕宜浅,以免损伤根系,水浇后,可结合除草进行中耕,提高地温。除草要在人工拔除的前提下,可进行化学除草。当山药出苗后,每亩用盖草能20毫升对水10~20公斤喷雾,能有效地防除山药田间各种杂草,对山药生长无任何影响。
5、浇水排涝:山药喜旱不喜涝,雨水过大容易造成塌沟、发生死棵、病害泛滥等现象,使山药块茎生长受影响,变弯曲畸形。山药生长过程中,应根据年降水情况进行浇水,偏旱情况下,一般浇3——4次,应轻浇,雨水丰沛应注意排涝,防止发生塌沟现象。
6、整枝去杈:用山药块种植的山药,一个种块能发2——3个芽苗,要选1个强壮芽,其余的芽及早除去,以免消耗养分。山药蔓子上架后,基部易长出一些侧蔓,应及早摘去,减少养分消耗,有利于通风透光。
7、预防病虫害:从6月中旬开始,根据田间病虫害情况,杀虫、杀菌药各喷4——5次,前期重在防虫,可用敌百虫等高效低毒农药,后期重在防病,特别是高温多雨季节,是病菌传播发展的季节,可用代森锰锌、甲基硫菌灵等杀菌农药。
8、追肥:山药除要有充足的基肥外,还要进行追肥,以满足山药生长的需要。6月20日前后追施钾镁肥,每亩20公斤,促使山药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
9、喷生物调节剂:6月20日前后,山药茎叶生长已基本满足生殖生长的需要,此时喷多效唑以抑制山药枝蔓生长。
10、控制山药豆生长:山药豆生长与地下块茎生长争夺养分,目前无很好的措施控制山药豆生长,可适时采摘部分山药豆,以促进块茎生长。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山药的田间管理技术,希望小编的文章对于大家及时做好山药的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帮助。
回答者:珍珍 时间:2015/11/17
0
山药田间管理技术
1、立支架:当山药出苗后,蔓子长到30——50厘米左右,要及早立支架,支架选用1.5米长的小竹竿,搭成人字形交叉,每架两行山药。每四根竹竿捆在一起,使支架结实,便于通风透光。
2、定芽:每株山药只留一个健壮芽,多余的芽均要除去,以在地下只发育成一枝山药。
3、中耕除草:中耕宜浅,以免损伤根系,水浇后,可结合除草进行中耕,提高地温。除草要在人工拔除的前提下,可进行化学除草。当山药出苗后,每亩用盖草能20毫升兑水10—20公斤喷雾,能有效地防除山药田间各种杂草,对山药生长无任何影响。
4、浇水排涝:山药喜旱不喜涝,雨水过大容易造成塌沟、发生死棵、病害泛滥等现象,使山药块茎生长受影响,变弯曲畸形。山药生长过程中,应根据年降水情况进行浇水,偏旱情况下,一般浇3—4次,应轻浇,雨水丰沛应注意排涝,防止发生塌沟现象。
5、整枝去杈:用山药块种植的山药,一个种块能发2——3个芽苗,要选1个强壮芽,其余的芽及早除去,以免消耗养分。山药蔓子上架后,基部易长出一些侧蔓,应及早摘去,减少养分消耗,有利于通风透光。
6、预防病虫害:从6月中旬开始,根据田间病虫害情况,杀虫、杀菌药各喷4—5次,前期重在防虫,可用敌百虫等高效低毒农药,后期重在防病,特别是高温多雨季节,是病菌传播发展的季节,可用诺白、诺霜等杀菌农药。
7、追肥:山药除要有充足的基肥外,还要进行追肥,以满足山药生长的需要。6月20日前后追施钾镁肥,每亩20公斤,促使山药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
8、喷生物调节剂:6月20日前后,山药茎叶生长已基本满足生殖生长的需要,此时喷多效唑以抑制山药枝蔓生长。
9、控制山药豆生长:山药豆生长与地下块茎生长争夺养分,目前无很好的措施控制山药豆生长,可适时采摘部分山药豆,以促进块茎生长。
回答者:晶晶 时间:2017/5/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