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资问答 > 大田 > 粮食 > 玉米旱作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旱作高产栽培技术

提问时间:2015/12/11匿名 | 分类:大田 | 浏览957次
3个回答

北方旱作春玉米区,年种植面积约1亿亩,占北方春玉米区玉米播种面积的50%以上,这意味着旱作玉米区的种植技术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粮食总产水平。今天小编就来介绍一下玉米旱作高产栽培技术,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玉米旱作高产栽培技术

一、因地制宜选用良种

因地制宜地选用抗旱和丰产性能好的品种,是提高旱地玉米产量的有效措施。鲁单981等品种具有抗旱高产的特点,根系发达、生长快、入土深;茎叶茸毛多,气孔开度小,蒸腾少,在水分亏缺时光合作用下降少;光合强度高、灌浆速度快、灌浆时间长、经济系数高,因而产量高。

二、深耕深翻,以土蓄水

秋季深耕深翻以土蓄水是解决旱地玉米需水的重要途径之一。在10~40厘米的耕层范围内,产量随耕翻深度的增加而逐渐提高,以耕翻40厘米产量,比耕深20厘米的增产20%左右。因此,要想使旱地玉米增产,必须在种麦前逐年加深耕层,增加土壤蓄水保水能力,限度地利用有限水源,提高玉米产量。

三、适期套种,充分利用自然降水

利用玉米苗期较耐旱的特点,实行麦田套种,使玉米的需水规律与自然降水基本吻合,可基本满足玉米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求。玉米套种时间一般在5月底6月初(即麦收前7~15天)进行,这时一般年份都有一次降雨过程,利于出苗,但出苗后又常遇干旱,而此期干旱对玉米幼苗影响不大,因这时玉米叶面积小,需水少,经短时抗旱锻炼,还能起到蹲苗的作用,促进根系生长,增强吸收功能,提高抗灾能力。7月份汛期来临时,玉米已进入大喇叭口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是需水多的时期,这时降雨多,满足了玉米的需要。同时,玉米套种既避免了“芽涝”,又延长了生育期,能充分发挥中晚熟大穗玉米品种的增产潜力,获得高产。

四、合理密植,经济用水

旱地玉米产量构成三因素活跃的因素是单位面积穗数,其次是穗粒数,而单位面积穗数的多少与种植密度有关,一般情况下,增加种植密度就等于增加了单位面积穗数。旱区玉米产量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密度偏稀。因此,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协调好穗数、粒数和千粒重之间的关系,是实现旱地夏玉米高产的重要环节。鲁单981每公顷种植密度在43500~49500株,鲁单984每公顷在49500~57000株,高产田可适当增加。肥地宜密、薄地宜稀;早熟品种宜密,晚熟品种宜稀;高产田取上限,低产田取下限。

五、加强田间管理,增强抗旱能力

1、是早间苗定苗。3~4叶期间苗,4~6片可见叶定苗,避免苗子拥挤,争肥争光争水。

2、是中耕促根。中耕一般应进行2~4次,以除草松土、通气促根、蓄水保墒。

3、是肥水管理。增施磷、钾肥可促进玉米根系生长,提高玉米抗旱能力。要改“一炮轰”施肥为分次施肥,肥力高的地块氮肥以3:5:2比例为好,即全部有机肥及磷钾肥和30%氮肥做苗肥,50%氮肥用做穗肥,20%氮肥用做粒肥;中肥力地块氮肥以3:6:1比例为好,即全部有机肥及磷钾肥和30%氮肥用于苗期,60%氮肥用于穗期,10%氮肥用于粒期。肥料要深施入土10厘米,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山区水浇条件差,要积极兴修水利,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善生产条件,努力扩大灌溉面积,增强抗灾能力。

4、是覆膜覆草。春玉米覆膜能增温保墒,夏玉米主要起保墒作用。玉米地覆盖麦糠和麦穰,可以减少地面水分蒸发,减轻地面径流,增加土壤水分,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每公顷覆盖麦穰4500千克,0~20厘米土壤含水量可增加8%左右,对当季玉米增产16%左右,对下季作物增产18%左右。

5、是防治虫害。苗期重点防治黏虫、地老虎和蓟马等,大喇叭口期防治玉米螟,后期防治蚜虫。

以上就是玉米旱作高产栽培技术的详细介绍,仅供大家参考!更多精彩资讯,尽在火爆农资招商网!

回答者:小王 时间:2015/12/11

1

(一)选用抗旱品种,进行抗旱锻炼

抗旱品种具有适应干旱环境的形态特征。例如种子大,根茎伸长力强,能适当深播;根系发达,生长快,入土深,根冠比值大,能利用土壤深层的水分;叶片狭长,叶细胞体积小,叶脉致密,表面茸毛多,角质层厚。玉米抗旱品种叶片细胞原生质的粘性大,遇旱时失水分小,在干旱情况下气孔能继续开放,维持一定水平的光合作用。

玉米播种前进行种子抗旱锻炼,主要是采用干湿循环法处理种子,提高抗旱能力。方法是将玉米种子在20~25℃温度下水中浸泡两昼夜,捞出后晾干播种。经过抗旱锻炼的种子,根系生长快,幼苗矮健,叶片增宽,含水量较多,一般可增产10%。另外,还可以采用药剂浸种法,用氯化钙1公斤加水100公斤,浸种(或闷种)500公斤,5~6小时即可播种;用琥珀酸溶液浸种12~24小时,使玉米吸足水分后晾干播种;或用20~40ppm萘乙酸浸种,对玉米抗旱保苗也有良好的效果。

(二)适期播种,中耕保墒

玉米需水的特点是前期少,后期多,从播种到拔节只占一生需水总量的15%。从拔节到抽穗占40%以上。早作区降雨一般集中在6~8月。因此,利用玉米苗期耐旱的特点,把玉米幼苗期安排在雨季来临之前。例如黄淮海平原种春玉米常遇卡脖旱,种夏玉米又易遭苗期涝害,采用麦田套种,把玉米提前播种在麦垄里,使玉米需水特点与自然降水相吻合。玉米播种时遇到干旱,在干土层超过6厘米、底墒较好的地块,应采取镇压提墒,或借墒播种和造墒播种。在玉米生育期间,重要措施是中耕疏松表土,减少蒸发,特别是雨后及时中耕,有明显的保墒效果。

(三)培肥土壤,以肥调水

增施有机肥料,改善物理性状,发挥土壤蓄水、保水、供水的能力,又可以提高玉米的抗旱能力。据试验,玉米根系在高肥地比在低肥地3米土层中,能多利用60毫米的水,约等于一般玉米地全生育期耗水量的1/4,这就是以肥调水。原因是肥地使玉米根系向土壤深层伸展,提高了吸水抗旱能力。旱作玉米的另一项重要经验,就是增施化肥,增加秸秆和根茬还田量,以无机促有机;在轮作制中插入绿肥和豆科作物,肥地养田,提高土壤水分的利用率。

(四)秸秆覆盖,深蓄水分

玉米地表覆盖麦秸、麦糠或其它物质,可减少地面水分蒸发,拦截降雨时地面径流,增加土壤水分。据河北省衡水地区试验,7月上旬在玉米行间每亩覆盖麦秸250~500公斤,小麦播种前耕地0~20厘米土层含水量,覆盖地比露地增加4.6%。随着麦秸覆盖量的增加,蓄水保水能力增强。覆盖麦秸不仅使土壤表层蓄水量增加,而且在30厘米土体内每亩多蓄水9.0立方,1米土体每亩多蓄水21.8立方。

玉米地覆益麦秸有两种方式:一是在夏玉米播种后覆盖。如山东省滕县在玉米拔节前每亩行间铺碎麦秸或麦糠150~300公斤,玉米收获后用圆盘耙或旋转犁绞耕玉米茬以及腐熟麦秸。二是在小麦收获时留高茬15~20厘米,贴茬播种玉米,待玉米出苗后中耕灭茬1~2次,根茬即可散铺在土壤表面。三是在春玉米收获时粉碎秸秆,覆盖地表越冬。覆盖秸秆应同时施入氮肥,以及防治地下害虫等。

(五)化学制剂,保墒增温

化学抗旱制剂在农业上应用,可抑制土壤蒸发和叶片蒸腾,有显著的增温保墒效果。

1.保水剂。

保水剂又名吸水剂,是一种新型的功能高分子材料,能够吸收和保持自身重量400~1000倍、达5000倍的水分。保水剂有均匀缓慢释放水分的能力,可调节土壤含水量,起到“土壤水库”作用。保水剂可以用于种子涂层、包衣、蘸根等处理方法,据试验,用保水剂(浓度1~1.5%)给玉米涂层或包衣,提前2~3天出苗,出苗率比对照高6.1%,玉米产量增加8.5%。玉米播种时在穴内每亩施500克保水剂,对玉米出苗和后期生长均有良好作用。

2.抗旱剂。

抗旱剂是从风化煤中提取的一种天然腐殖酸,含有碳、氧、氢、氮、硫等元素,是种调节植物生长型的抗蒸腾抑制剂。主要作用是:(1)减少植物气孔开张度,减缓蒸发。一般喷洒一次引起气孔微闭所持续的时间可达12天左右,降低蒸腾强度,土壤含水量则提高。(2)改善植株体内水分状况,促进玉米穗分化进程。(3)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有利于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和干物质积累。(4)提高根系活力,防止早衰。每亩用抗旱剂50克加水10公斤,在玉米孕穗期均匀喷洒叶片,可使叶色浓绿,叶面舒展,粒重提高,每亩增产7.1~14.8%。

3.增温剂。

增温剂属于农用化学覆盖物,为高分子长碳键成膜物质。喷施在土壤表面,干后即形成一层连续均匀的膜,用以封闭土壤。主要作用是:(1)提高土壤温度,抑制水分蒸发,减少热耗,相对提高地温。(2)保持土壤水分。在大田的抑制蒸发率可达60~80%,土壤0~15厘米土层水分比对照田高19.3%。(3)促使土壤形成团粒结构。(4)减轻水土流失。增温剂喷施于土表后,增加了土层稳固性,可防风固土,减少冲刷,有明显的保持水上、抑制盐分上升的效果。

回答者:小杨 时间:2017/5/3

0

1土壤处理

1.1疏松土壤,蓄水保墒

秋季土壤深翻造埯,这样可以增加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隙度,降低土壤容重,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减少地表径流和雨水冲刷,“蓄住天上水,保住土中墒”,做到秋雨春用。实践证明这样可以比免翻或浅翻提高土壤含水量多50%以上,但深翻时特别注意不打乱土层,熟土在上,耕作层结构好;深翻必须在秋季进行,这样可以延长土壤风化时间,接纳冬春雨雪,促进养分转化。

1.2培肥土壤,调剂地墒

旱作玉米的表因是贫水,实质是缺肥。一是增施化肥,提高玉米籽粒和茎秆产量,增加还田的有机物质;二是施用厩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在耕层形成团粒结构、适宜的孔隙度和酸碱度,促进有益微生物活动,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1.3耙耱保墒

春季施完厩肥把土壤平整细碎,形成疏松的覆盖层,弥合空隙,切断毛管,减少水分蒸发。

1.4利用化学制剂,保墒增温

在玉米播种前用化学抗旱制剂,可抑制土壤水分蒸发,有明显的增温保墒效果。方法一,保水剂,玉米播种时在穴内每亩施500克保水剂,对出苗和后期生长均有良好作用,玉米穗粒数增加18%,百粒重提高15%;方法二,抑制剂,地表喷施抑制剂,可减少蒸发,降低地面太阳反射光,在玉米幼苗期可提高地温1-2℃,对玉米出苗和生长以及提高产量均有明显效果。

回答者:小贺 时间:2017/9/18

0
我来回答: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 *姓名:
  • *联系电话:
  • *留言内容: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版权所有 WWW.3456.TV-火爆农资招商网 Copy Right©2009-2025 豫公网安备 4101970200204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00047
本站只起到信息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欺骗性产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