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水在玉米生命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那么玉米需水有何特点呢?一起来看看玉米需水特点与节水灌溉技术吧!
玉米需水特点与节水灌溉技术
从玉米全生育期需水规律来看,幼苗期需水量较少,孕穗期增多,灌浆期多。春玉米亩产700千克,需水总量556毫米,平均日需水强度38毫米;夏玉米亩产560千克,需水总量492毫米,平均日需水强度57毫米。
玉米阶段需水量也有很大的差异:
(l)幼苗期(播种至拔节)需水较少。春玉米每亩需水量135毫米,占全生育期总量的242%:日需水强度仅28毫米。夏玉米播种后出苗快,幼苗期短,每亩需水量为72毫米,占全生育期总量的146%,日需水强度仅36毫米。
(2)孕穗期(拔节至抽雄)需水增多。这一阶段玉米茎叶繁茂生长,雌雄穗开始分化至全部长出,需水量增加。春玉米每亩需水量170毫米,占总需水量30.5%,日需水强度50毫米。夏玉米总需水量140毫米,占总需水量28.5%,日需水强度33毫米。
(3)灌浆期(抽雄至成熟)为一生需水多阶段。水分供给叶片光合作用和蒸腾消耗,满足籽粒灌浆需要。春玉米每亩需水量253毫米,占总需水量45.3%,日需水强度87毫米;夏玉米每亩需水量280毫米,占总需水量的56.9%,日需水强度7.4毫米。根据玉米阶段需水规律,高产玉米一般要灌溉4次,即播种水、拔节水、孕穗水和灌浆水。但在不同地区还要根据降水情况,因地制宜,灵活运用。
(一)播种水
高产玉米种子发芽和出苗适宜的土壤水分,一般在土壤田间持水量的70%左右。据试验,玉米播种时土壤田间持水量为40%时,出苗困难,出苗率为60%:播前适量灌溉,创造适宜的土壤墒情,是玉米保全苗的重要措施。北方春玉米区冬前耕翻整地后一般不进行灌溉,春季气候干旱,春玉米播种前进行灌溉,足墒下种。华北区套种玉米在麦收前25-30天结合小麦灌水,为玉米播种造好底墒;或者破埂作畦,单独给套种玉米浇足底墒水。夏玉米播种时农活紧张,只有在收小麦较早、水源充足的地方灌水和整地,一般在小麦收前7-10天给小麦浇一次“麦黄水”,不仅促使小麦籽粒灌浆饱满,千粒重增加,而且有利于夏玉米抢时足墒播种。
(二)拔节水
玉米拔节期正是旺盛生长、雌穗开始分化的时期。此时气温迅速升高,叶面蒸腾量大,需要供给较多的水分和养分。春玉米和夏玉米应结合追肥进行拔节期灌溉。麦行套种玉米应结合小麦灌溉浇一次麦黄水,起到“明浇小麦暗润玉米”的作用,解决小麦和玉米争水的矛盾。这一时期应使土壤田间持水量保持在70%以上,使玉米形成适宜的绿色叶面积,提高光合生产率,生产和累积更多的干物质。农民称这一水为“保收水”。据试验,增浇拔节水玉米增产20%左右。
(三)孕穗水
玉米从拔节直至抽雄受精。这一阶段是玉米一生中需水多的时期,一般占总需水量的30%-40%,每日平均需水量30-3.5立方米。各地自然降水量不能满足玉米生长发育的需要,特别是春玉米容易造成“卡脖旱”,雌雄穗发育不良而造成严重减产。及时灌溉,保持土壤田间持水量70%-90%。据试验,多浇1次孕穗水玉米增产12.9%。
(四)灌浆水
玉米雌穗花丝受精后进入籽粒形成和灌浆期,绿色叶片需要大量水分和养分进行光合作用,并把生产和积累的有机物质运输到籽粒中去。据试验,春玉米这一阶段需水量占总耗水量的22%左右,一昼夜每亩耗水2-3立方米;夏玉米这一阶段需水量占总耗水量的20%,一昼夜每亩耗水为2-3立方米。灌浆期缺水,常造成籽粒瘪小,粒重降低。华北地区农民有“春旱不算旱,秋旱减一半”的谚语。发生秋旱,应及时进行灌溉,使土壤保持田间水量75%左右。确保青秆绿叶,活秧成熟,预防早衰,使养分源源不断地运往籽粒。据试验,在缺水情况下,多灌1次灌浆水玉米增产8.0%,在干旱年份增产更为显著。
玉米需水特点与节水灌溉技术就介绍到这里了,您了解清楚了么?更多精彩资讯,尽在火爆农资招商网!
回答者:小王 时间:2015/12/14
0
(l)喷灌
喷灌是用一定的压力将水经过田间的管道和喷头喷向空中,使水经拔打后散成细小的水珠,象降雨一样均匀地喷洒在植株和地面上的灌溉方法。它是一种比较先进的灌溉技术,其优点,首先是节约用水,喷灌基本上不产生深层渗漏和地面径流,而且灌水比较均匀。一般可节水30%~50%。在透水性强、保水力差的沙质土壤地区,可节水70%~80%。其次,喷灌可以改善玉米生长发育的条件。喷灌每次灌水量较小,不易破坏土壤的结构,使玉米根系生长有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喷灌可增加空气湿度,降低气温,能有效防止“晒花”现象的发生。另外,在水温低于气温时,喷灌还可将水在空气中加温,从而增加地温。有利于玉米的生长发育。每次喷水量30~40毫米为宜,低产田喷的次数可少些,高产田可多些。喷灌的不足之处是设备投资高,风速大于3级时会影响灌溉质量。
(2)滴灌
滴灌是利用一种低压管道系统,将灌溉水经过分布在田间地面上的每一个滴头,以点滴状态缓慢地、经常不断地浸润玉米根部的灌溉过程。它的主要优点是能湿润玉米根部耕层土壤,避免因渗漏、棵间蒸发、地面径流等损失,比一般喷灌节水30%以上。滴灌的水滴对土壤的冲击力小,不易破坏土壤结构,能使根系一直处在比较适宜的环境中,有利于生长发育。滴灌也存在投资大、管道和滴头易堵塞等缺点。
(3)地下浸润灌溉
这种方法是利用人工铺设地下暗管或开凿“鼠道”,使灌溉水借助于土壤的毛细管作用,由地下上升到玉米根系分布层的灌溉方式。管道式是利用竹管或粘土烧制成的玩管、瓦片埋在地下40~60厘米处,管径5~15厘米,管道间的距离因土壤性质而变动。有压力时,壤上一般1.5米左右,宽者可达3~3.5米。沙性大,要适当窄些。粘性大,要宽些。道长一般在100米长为宜。这种方法要注意防淤防堵。鼠道式是用拖拉机或绳牵引钻洞器,钻成一排排的地下土洞。形似鼠道。道深以40~50厘米为宜,过浅,易被机具压坏,道距60厘米左右,洞的直径粘土7~8厘米,深翻地或轻质土壤可增加到10~12厘米。这种方式的缺点主要是土洞易塌陷。生产中具体采用哪种方式灌溉,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降雨量能基本满足的地区,由于发生干旱的机率较低,水源较充足,一般可采用传统的沟灌或畦灌的方法。在半干旱地区,大部分年份内,降雨无法满足玉米生长和发育的需要,这些地区可采用喷灌的方式。
回答者:小杨 时间:2017/5/2
0
1.整修渠道,加铺塑料布。目前地上渠道灌溉面积大,且土渠又较多,渗透水严重,这是玉米灌溉造成浪费水的主要原因。首先要修建渠道,然后铺一层塑料布,减少渗透,确保畅通,一般节约用水20—30%。
2.因地制宜,改进灌溉方法。一是对水资源比较丰富、宽垄窄畦、地面平整的地块,可以采用雨水夹浇的方法;二是对地势一头高一头低的地块,可采用修筑高水渠的方法,把水先送到地势高的一头,然后让水顺着地势往低处流;三是对水源缺乏的地方,可采用穴浇点播的方法,播前先挖好穴,然后再担水穴浇点播,一般可节约灌水80—90%。
3.推广沟渠或隔沟灌。玉米为高秆作物,种植行距较宽,采用沟灌非常方便。沟灌除了省水外,还能较好保持耕层土壤团粒结构,改善土壤通气状况,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抗倒伏能力。沟灌一般沟长可取50—100米,沟与沟间距为80厘米左右,入沟流量以每秒2—3升为宜,流量过大过小,都会造成浪费;隔沟灌可进一步提高节水效果,可结合玉米宽窄行距采用隔沟灌水,却在宽行开沟灌水。每亩每次灌水定额仅为20—30立方米。这种方法既省工省水。
4.管道输水灌溉。采用管道输水可减少损失、提高水的利用率。目前采用的一般有地下硬塑料管,地上软塑料管,一端接在水泵口上,另一端延伸到玉米畦田远端,灌水时,拉动管道出水口,边灌边退。这种移动式管道灌溉,不仅省水,功效也较高。
5.喷灌。喷灌具有省水、省地、省工、保土及适应性强的优点。据试验,喷灌全生育期较地面灌水每亩省水526立方米,还增产玉米75千克。一般每亩每次灌水18—23立方米为宜。
回答者:小贺 时间:2017/9/2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