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资问答 > 蔬菜 > 叶菜 > 香菜立枯病防治方法

香菜立枯病防治方法

提问时间:2015/12/31匿名 | 分类:蔬菜 | 浏览1443次
3个回答

香菜立枯病又叫做“死苗”,它属于病菌性病害,所以如果种植香菜感染了立枯病就一定 要及时防治,那大家知道香菜立枯病防治方法有哪些吗?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香 菜立枯病防治方法吧。

香菜立枯病症状识别

多发生在育苗的中、后期。主要危害幼苗茎基部或地下根部,初为椭圆形或不规则暗 褐色病斑,病苗早期白天萎蔫,夜间恢复,病部逐渐凹陷、溢缩,有的渐变为黑褐色,当 病斑扩大绕茎一周时.干枯死亡,但不倒伏。轻病株仅见褐色凹陷病斑而不枯死。苗 床湿度大时,病部可见不甚明显的淡褐色蛛丝状霉。从立枯病不产生絮状白霉、不倒伏且 病程进展慢.可区别于猝倒病。

香菜立枯病发病条件与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和菌核在土壤中或病组织上越冬,腐生性较强,一般可在土壤中存活2 ——3年。通过雨水、流水、带菌的堆肥及农具等传播。病菌发育适温20——24℃。刚出 土的幼苗及大苗均能受害,一般多在育苗中后期发生。多在苗期床温较高或育苗后期发生 、阴雨多湿、土壤过黏、重茬发病重。播种过密、间苗不及时、温度过高易诱发本病。

香菜立枯病防治方法

1、预防方案:

A、将青枯立克按600倍液稀释,每平米3升在播种前或播种后及栽前苗床浇灌。

B、在定植时或定植后和预期病害常发期前,将本产品按600倍液稀释,进行灌根,每 7天用药1次,用药次数视病情而定。

2、方案:

A、稀释倍数:青枯立克按500倍液稀释使用,病害严重时,可适当加大用药量。

B、用法:对病株及病株周围2——3米内植株进行灌根或小面积漫灌;若病原菌 同时为害地上部分,应在根部灌药的同时,地上部分同时进行喷雾,每5天用药1次。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香菜立枯病的防治方法,希望小编的文章做好立枯病的防治工 作有一定的帮助。

回答者:珍珍 时间:2015/12/31

1

(1)实行2~3年以上轮作,不能轮作的重病地应进行深耕改土,以减少该病发生。

(2)种植密度适当,及时摘除下部老叶片,注意通风透光,低洼地应实行高畦栽培,雨后及时排水,收获后及时清园。

(3)发病初期开始喷洒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600倍液。此外用30%倍生乳油200×10-6~375×10-6灌根也有一定防治效果。也可施用移栽灵混剂。

回答者:小杨 时间:2017/4/24

0

立枯病又称“死苗”,寄主范围广,除茄科、瓜类蔬菜外,一些豆科、十字花科、伞形科等蔬菜也能被害,已知有160多种植物可被侵染。那么香菜立枯病如何防治?下面中国农药网小编把香菜立枯病防治方法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帮助大家种植更好的香菜,提升香菜在市场上的经济价值。

多发生在育苗的中、后期。主要危害幼苗茎基部或地下根部,初为椭圆形或不规则暗褐色病斑,病苗早期白天萎蔫,夜间恢复,病部逐渐凹陷、溢缩,有的渐变为黑褐色,当病斑扩大绕茎一周时。干枯死亡,但不倒伏。轻病株仅见褐色凹陷病斑而不枯死。苗床湿度大时,病部可见不甚明显的淡褐色蛛丝状霉。从立枯病不产生絮状白霉、不倒伏且病程进展慢。可区别于猝倒病。

病菌以菌丝体和菌核在土壤中或病组织上越冬,腐生性较强,一般可在土壤中存活2-3年。通过雨水、流水、带菌的堆肥及农具等传播。病菌发育适温20-24℃。刚出土的幼苗及大苗均能受害,一般多在育苗中后期发生。多在苗期床温较高或育苗后期发生、阴雨多湿、土壤过黏、重茬发病重。播种过密、间苗不及时、温度过高易诱发本病。

防治方法

1、预防方案:

A、将青枯立克按600倍液稀释,每平米3升在播种前或播种后及栽前苗床浇灌。

B、在定植时或定植后和预期病害常发期前,将本产品按600倍液稀释,进行灌根,每7天用药1次,用药次数视病情而定。

2、方案:

A、稀释倍数:青枯立克按500倍液稀释使用,病害严重时,可适当加大用药量。

B、用法:对病株及病株周围2~3米内植株进行灌根或小面积漫灌;若病原菌同时为害地上部分,应在根部灌药的同时,地上部分同时进行喷雾,每5天用药1次。

回答者:小娜 时间:2017/12/4

0
我来回答: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 *姓名:
  • *联系电话:
  • *留言内容: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版权所有 WWW.3456.TV-火爆农资招商网 Copy Right©2009-2025 豫公网安备 4101970200204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00047
本站只起到信息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欺骗性产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