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灰霉病是影响猕猴桃生长的主要病虫害,它主要发生在猕猴桃花期、幼果期和贮藏期。在严重年份果园发病率和贮藏期发病率可达50%以上。那大家知道猕猴桃灰霉病的发病规律和防治措施吗?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猕猴桃灰霉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一、症状幼果(5月底至6月初)发病时,残存的雄蕊和花瓣上密生灰色孢子,初发生时,幼果茸毛变褐,果皮受侵染,严重时可造成落果。带菌的雄蕊、花瓣附着于叶片上,并以此为中心,形成轮纹状病斑,病斑扩大,叶片脱落。如遇雨水,该病发生较重。果实受害后,表面形成灰褐色菌丝和孢子,后形成黑色菌核。贮藏期果实易被病果感染。
二、发生规律病菌以菌核和分生孢子在果、叶、花等病残组织中越冬。在第2年初花至末花期,遇降雨或高湿条件,病菌侵染花器引起花腐,带菌的花瓣落在叶片上引起叶斑,残留在幼果梗的带菌花瓣从果梗伤口处侵入果肉,引起果实腐烂。病原菌的生长发育温度为0-30℃,适温度为20℃左右。与果实软腐病相比,在20℃以下的温度中,灰霉病源菌生长旺盛。因此灰霉病在低温时发生较多,病源菌在空气湿度大的条件下易形成孢子,随风雨传播。
三、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1)实行垄上栽培,注意果园排水,避免密植。保护良好的通风透光,适宜的湿度条件是果园管理基本要求。秋冬季节注意园内及周围各类植物残体、农作物秸秆,尽量避免用木桩作架。
2)防止枝梢徒长,对过旺的枝蔓进行夏剪,增加通风透光,降低园内湿度。树冠密度以阳光投射到地面空隙为筛孔状为佳。
2、化学防治
1)采前防治。花前开始喷杀菌剂,如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80%喷克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等均可。每隔7天喷1次,连喷2-3次。夏剪后,喷保护性杀菌剂或生物制剂。
2)采后防治。采前一周喷1次杀菌剂。采果时应避免和减少果实受伤,避免阴雨天和露水未干时采果。去除病果,防止二次侵染。入库后,适当延长预冷时间。努力降低果实湿度,再进行包装贮藏。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猕猴桃灰霉病的发病规律和防治技术,大家了解了吗?希望小编的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
回答者:珍珍 时间:2016/6/1
1
猕猴桃灰霉病主要发生在猕猴桃花期、幼果期和贮藏期。在严重年份果园发病率和贮藏期发病率可达50%以上。猕猴桃灰霉病已成为影响猕猴桃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病害之一。
一、症状幼果(5月底至6月初)发病时,残存的雄蕊和花瓣上密生灰色孢子,初发生时,幼果茸毛变褐,果皮受侵染,严重时可造成落果。带菌的雄蕊、花瓣附着于叶片上,并以此为中心,形成轮纹状病斑,病斑扩大,叶片脱落。如遇雨水,该病发生较重。果实受害后,表面形成灰褐色菌丝和孢子,后形成黑色菌核。贮藏期果实易被病果感染。
二、发生规律病菌以菌核和分生孢子在果、叶、花等病残组织中越冬。在第2年初花至末花期,遇降雨或高湿条件,病菌侵染花器引起花腐,带菌的花瓣落在叶片上引起叶斑,残留在幼果梗的带菌花瓣从果梗伤口处侵入果肉,引起果实腐烂。病原菌的生长发育温度为0-30℃,适温度为20℃左右。与果实软腐病相比,在20℃以下的温度中,灰霉病源菌生长旺盛。因此灰霉病在低温时发生较多,病源菌在空气湿度大的条件下易形成孢子,随风雨传播。
三、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1)实行垄上栽培,注意果园排水,避免密植。保护良好的通风透光,适宜的湿度条件是果园管理基本要求。秋冬季节注意园内及周围各类植物残体、农作物秸秆,尽量避免用木桩作架。
2)防止枝梢徒长,对过旺的枝蔓进行夏剪,增加通风透光,降低园内湿度。树冠密度以阳光投射到地面空隙为筛孔状为佳。
2、化学防治
1)采前防治。花前开始喷杀菌剂,如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80%喷克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等均可。每隔7天喷1次,连喷2-3次。夏剪后,喷保护性杀菌剂或生物制剂。
2)采后防治。采前一周喷1次杀菌剂。采果时应避免和减少果实受伤,避免阴雨天和露水未干时采果。去除病果,防止二次侵染。入库后,适当延长预冷时间。努力降低果实湿度,再进行包装贮藏。
回答者:小杨 时间:2017/4/10
0
猕猴桃灰霉病主要发生在猕猴桃花期、幼果期和贮藏期。在严重年份果园发病率和贮藏期发病率可达50%以上,严重影响猕猴桃的生产。
1: 危害症状
主要危害花、幼果、叶及贮运中果实。花染病,花朵变褐并腐烂脱落。幼果发病时,先在残存的雄蕊和花瓣上密生灰色孢子,果蒂处出现水泽状斑,然后幼果绒毛变褐,果皮受侵染扩展到全果,果顶一般保持原状,湿度大时病果皮上出现灰白色霉状物,加上与因用铅丝架而流下的墨水混合,果表面发生灰黑色污染物,严重时可造成落果。染病的花或病果掉到叶片上后,引起叶片产生白色至黄褐色轮纹状病斑,湿度大时也常出现灰白色霉状物,病斑扩大,叶片脱落。果实受害后表面形成灰褐色菌丝和孢子交织在一起,可产生黑色片状菌核。
2:发病规律
病原菌为葡萄孢属灰葡萄孢引起。病菌以菌丝体在病部或腐烂的病残体上越冬,或落入土壤中的菌核越冬。次年初花至末花期,遇降雨或高湿条件,病菌侵染花器引起花腐,带菌的花瓣落在叶片上引起叶斑,残留在幼果梗的带菌花瓣从果梗伤口处侵入果肉,引起果实腐烂。病原菌的生长发育温度为0~30摄氏度,适温度为20℃左右。病菌在空气湿度大的条件下易形成孢子,随风雨传播。温度15~20℃,持续高温、阳光不足、通风不良易发病,湿气滞留时间长发病重。如遇雨水,该病发生较重。
3:防治方法
(1)加强管理,增强树体抗病性。秋冬季节注意园内及周围各类植物残体、农作物秸秆,尽量避免用木桩做架。实行垄上栽培,注意果园排水,避免密植。防止枝梢徒长,对过旺的枝蔓进行夏剪,增加通风透光条件,降低园内湿度。树冠密度以阳投射到地面空隙为孔状。保护良好的通风透光、适宜的湿度条件是果园管理基本的要求。
(2) 花前开始喷杀菌剂,如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80%喷克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等均可。每隔7天喷一次,连喷2~3次。夏剪后,喷保护性杀菌剂或生物制剂。采前一周喷一次杀菌剂。采果时应避免和减少果实受伤,避免阴雨和露水未干采果。去除病果,防止二次侵染。入库后,适当延长预冷时间。努力降低果实湿度,再进行包装贮藏。
回答者:晶晶 时间:2017/6/15
0
1、农业防治
1)实行垄上栽培,注意果园排水,避免密植。保护良好的通风透光,适宜的湿度条件是果园管理基本要求。秋冬季节注意园内及周围各类植物残体、农作物秸秆,尽量避免用木桩作架。
2)防止枝梢徒长,对过旺的枝蔓进行夏剪,增加通风透光,降低园内湿度。树冠密度以阳光投射到地面空隙为筛孔状为佳。
2、化学防治
1)采前防治。花前开始喷杀菌剂,如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80%喷克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等均可。每隔7天喷1次,连喷2-3次。夏剪后,喷保护性杀菌剂或生物制剂。
2)采后防治。采前一周喷1次杀菌剂。采果时应避免和减少果实受伤,避免阴雨天和露水未干时采果。去除病果,防止二次侵染。入库后,适当延长预冷时间。努力降低果实湿度,再进行包装贮藏。
回答者:小贺 时间:2019/1/5
0
我来回答: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