茭白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水生蔬菜,所以水分是茭白生长期间所离不开的,那大家知道茭白怎样进行节水灌溉吗?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在茭白生长过程中,茭白植株需水量大,茭农仅凭经验灌水,且多数长期灌深水,既造成水资源严重浪费,又易使茭白病虫害发生为害加重,出现严重的茭白连作障碍现象,不利于茭白的高效生产。
据试验表明,茭白节水灌溉栽培技术,有利于茭白产业可持续发展。在双季茭白秋茭栽培技术中利用“干湿管理促分蘖技术”,明显节约了灌溉水量。 通过研究表明,双季茭白秋茭在分蘖前中期、分蘖后期和孕茭期分别比传统灌溉减少了1/3-1/2 的灌溉水量,可以使茭白产量有所增加。在分蘖期灌溉水位为 4~5 cm 时进行干湿交替灌溉,既减少用水量,又茭白产量不受影响,也能延长茭白的贮藏期。
双季茭白秋茭节水灌溉栽培技术要点
①7 月定植前 7~10d 施基肥,定植后 20 d 内保持水位 8~10cm,以防高温烧苗。
②8月中下旬茭白植株返青至分蘖期后,自然落干至茭白田表面出现细纹裂痕(称为“小搁田”),然后再灌水至 4~5 cm 深时施追肥,小搁田与灌溉水位 4~5 cm相间进行,如此交替循环多次,直至植株进入孕茭期。
③10 月进入孕茭期后保持水位 8~10 cm,并在孕茭初期施 1 次肥料。
④11月进入茭白采收期间,田间水位自然降至 4~5cm,并保持该水位,直至茭白采收结束。
⑤12 月上中旬茭白采收完毕后,自然落干或及时排干田间积水,适当搁田,翌年 1 月保持田间水位 2~3cm。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双季茭白秋茭节水灌溉栽培技术要点,这样做既减少用水量,又茭白产量不受影响,种植茭白的朋友可以尝试一下,希望小编的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
回答者:珍珍 时间:2016/8/2
1
3月上旬至4月上旬进行种苗培育,移栽前茭白田施用有机进口磷肥和碳酸氢铵,寄秧后,苗高20cm左右时分墩,将种墩用刀劈成含1~2个薹管的小墩移植到秧田,株行距50cm×50cm。
5月中旬和6月中旬各追肥1次,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同大田的方法。7月上旬夏茭采收后挖墩,单株分蘖苗去叶后用于大田定植。
回答者:小杨 时间:2017/4/6
0
灰茭、雄茭:由于灰茭、雄茭每年都会在正常的茭白田内自然产生,因此必须年年选种。在一些新引种茭白的地方,往往是第1年生产较好,第2年即开始出现灰茭、雄茭现象,第3年种墩就不能做种,出现大量灰茭、雄茭,产量大幅度降低。若用灰茭、雄茭的种墩或分株做种,第2年还是灰茭和雄茭,绝不会成为正常茭。
选种株:在秋茭采收前,选取孕茭早、茭肉粗壮白嫩、主茭与蘖茭采收期一致、无灰茭、无病虫害、四周无雄茭的优良单株,插竿作为标记,发现灰茭、雄茭应将叶片打结作为记号,到第2年春季分墩时,先将灰茭、雄茭连根挖去。每亩田需种株200-300墩。选好的优良种株待采收后,于12月中旬至翌年1月中旬将种茭丛连根挖起。
培育种株:茭白种株以地表向下1-2节地下茎所萌发的芽为有效分蘖,所以应切除种株上部和下部各节,留中间一段进行扦插假植。假植的行距为50厘米,株距15厘米,每隔5-6行留出80厘米的走道,假植深度以齐茭墩泥为度,并保持1-2厘米的浅水层。为了促使假植苗早发根萌芽,防止受冻,秧田可采用地膜覆盖,能使茭白提早生长发育,从而提早成熟和提高产量。
育苗管理:当假植苗成活后,每亩秧田可施入碳酸氢铵3-4公斤,促进幼苗生长。春季对根茎密集、分蘖拥挤的茭墩,当苗高10厘米左右时应将细弱分蘖除去,同时向根际压1块泥,使蘖芽向四周散开,以改善营养状况和株间通风透光。在移栽定植前1周,除去生长势过旺、趋向“雄化”的幼苗,以减少雄茭的发生。由匍匐茎上萌芽的“游茭”不能作种茭用。
回答者:晶晶 时间:2017/5/1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