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资问答 > 蔬菜 > 食用菌 > 地栽香菇怎样管理,地栽香菇的管理方法

地栽香菇怎样管理,地栽香菇的管理方法

提问时间:2016/10/21匿名 | 分类:蔬菜 | 浏览693次
4个回答

我国是世界上种植和生产香菇的大国,可见香菇在我国的种植面积之大,那大家知道地栽香菇是怎样进行管理的吗?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地栽香菇的管理方法吧。

地栽香菇的管理方法

l、建棚:根据栽种数量的多少,建发菌棚,一般每1万袋占地120平方米,棚里亮度不能过大,否则会影响菌丝的正常生长。

2、备料:以1万袋计算,湿粗锯末11吨,细阔叶锯末3立方米,麸皮2吨,糖100千克,石膏100千克等各种物料必须备齐使用。

3、装袋:①把粗细锯末、麸皮、石膏充分搅拌均匀,把糖充分融化加入水中。把水均匀地撒到搅拌好的料上。水的多少根据锯末的干湿决定。使拌完的水分达到65%—70%为宜。②把料用装袋机装入53厘米×15.2厘米的菌袋中,装好的菌袋重量在1.8—1.9千克,上下松紧要一致,装得过紧容易产生撑袋,过松会影响其产量并且菌袋容易折断。

4、:通常用常压,每锅装3000—3500袋为宜。用蒸气使菌袋达到100℃,蒸20小时,灭掉料中有害的杂菌。

5、接种:用密闭的方式把温度降到25℃以下,对已经灭过菌的菌袋再熏蒸方式3—5小时。之后在每袋的正面打4个穴,把菌料塞满、塞严,再用胶带纸粘牢。

6、发菌:将已接好菌种的菌袋在常温下恢复2天后,把温度提高到18—25℃,进行发菌,菌室保持清洁,待菌长到10厘米的时候进行刺孔放氧,把原来4个堆积在一起的变为3个,使空气充分进入垛中。待菌长至背面的时候,再进行第二次放氧,刺孔的数量为18—22个。在发菌过程的后期,菌袋自身产热,温度应掌握在28℃以下。

7、下地:6月份,把发好的菌袋外袋脱下,下地到已建好的小拱棚中,用细沙把各袋的缝塞满塞严。同时要用微喷或人工喷水的方式,使菌袋不能失水,根据天气情况,每天喷水3—4次。出菇棚的遮阳网密度应在90%以上。

8、出菇管理:经过3—5天的喷水,小菇蕾就会长大,应摘去过密、畸形的菇蕾。随着菇蕾的长大,喷水的数量应逐步减少,否则会影响菇的质量。出菇棚不得超过25℃,根据收菇的质量进行采摘,每天至少3次。

9、二茬菇以后的管理:随着菇的数量的减少,增加喷水次数进行补水,使水分充分补充,进行休菌。待菌休好后,用胶皮或软的泡沫对菌棒进行震动,刺激出菇。随着出菇数量的多少,菌棒会收缩,菌棒之间会产生裂缝,要及时用细沙把裂缝抹平。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地栽香菇的栽培管理方法,大家了解了吗?希望小编的文章对大家了解更多的关于地栽香菇的知识有一定的帮助。

回答者:珍珍 时间:2016/10/21

1

6月份地栽香菇的管理仍然是转色及出菇。转色的作用非常关键,直接关系到整个生产周期的产量和香菇的质量。菌丝转色层起到类似树皮的作用,能保护内部菌丝,提高菌块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防止水分迅速蒸发,抑制病虫害直接侵入,防止光线过程的损伤及危害,增强菌块的机械强度。

转色好的菌块应为带有光泽的棕红色,特点为:出菇正常,稀密适当、产量高、质量好;褐色的转色层其特点为:出菇迟、出菇稀、菇体大、产量较高;呈黄褐色的转色层特点为:出菇稍早、菇较密、菇体较小、质量一般,产量较高;表面呈灰白色的转色层特点为:出菇早而密,菇体小,畸形菇多,质量差,产量低。

在转色管理过程,要及时调整好四个环境因子(温度、湿度、光照、空气),重点掌握的技术要点是:

一、转色管理

1、控温、保湿、降温、降湿:撤土后重新盖膜

时在2—4天不要掀动薄膜,温度保持在18—26℃,空气相对湿度在85%以上,创造菌丝生长的小气候条件。当温度高于26℃时,要在短时间内掀膜降温,约在4—5天左右,菌丝表面的绒毛长至2毫米时,立即掀膜,降温、降湿,一天约2—3次,每次20—30分钟,促进菌丝倒伏,并在菌丝表面分泌出一种褐色素,转色开始。

2、排除黄水:当菌层不断生理成熟时,会吐出大量黄色水珠,此时,降雨较多,要及时用木棒将培养基扎透将水放掉,再通风1—2小时至菌膜稍干,再盖好薄膜,重复掀膜次数调整温度及湿度。

3、加强光照:转色过程中,畦内应有足够的光线,光线强,转色快,但应掌握适度,不能在增加光照的同时使菌层失水。

4、空气(通风)管理:空气流通畅,新鲜,转色好而快,但一定应注意菌块的保湿条件。若保湿条件差,转色前已失水明显变轻的菌块,用手触有明显粗糙感,菌块上不留指纹印,这样的菌块即使转色,颜色也浅。采取的措施为:注意盖膜,结合掀膜换气,适量喷水后紧盖薄膜,连续数天,用手触摸时菌块有柔软感,不刺手为宜,再按前述转色管理即可。

二、出菇管理

1、温差刺激:香菇是一种变湿结实性菌类,温差越大,出菇越多,产量越高。若自然天气适宜条件下,在6月中旬至6月下旬可出潮菇。在香菇原基形成期,温差能达到10℃以上,次也应达到5℃以上。管理时白天罩膜内的温度为23℃左右,半夜温度降至10℃左右,连续4—5天,原基能迅速形成。

2、创造干湿差:转色后每天早晚各通风一次,每次20—30分钟,通风后盖好薄膜,干湿交替,促进原基分化形成。

3、给予充足光照:香菇子实体生长期间要有一定的散射光,在畦床要有能顺利阅读报纸小字的光照强度就可以,若光照不足,会引起菌盖着色不足呈浅褐色或黄褐色,畸形菇多。

4、通风量:每天通风不少于3次,早、中、晚进行,18—23℃,早晚各通风一次,17℃以下,每天通风一次,若因通风造成水分损失,可通过喷水来补足。

回答者:小杨 时间:2017/3/30

0

1、选地与作畦

⑴栽培场地应选择生态环境好、空气清新、水质优良、土壤未受污染、周围300米无各种污染源、东西依山、光照较短、昼夜温差大的有山垄田。水源是山泉水或水库存水,地势需较平坦且排灌方便,交通便利。⑵常遭冰雹袭击,易遭洪水淹没的田块不选做菇场。⑶东西走向作畦,可偏南或偏北,地势较高的地块或坡地应做低畦,地势低洼的地块应做平畦或高畦。

2、菌袋制作

⑴品种选择。选用适合北方气候特点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尤其是抗高温的品种。如香66、武香1号、C26、Cr04、L937、C867等。

⑵栽培季节。为确保6-9月正常出菇,当年11月下旬-次年3月制袋为宜。

⑶栽培基质。主要选料用杂木木屑,不能有霉变或混有机油,粗细各半。在培养料中加入一定数量的麸皮、米糠、玉米面、豆粉等新鲜辅料。配方1:阔叶树(干)木屑79%、麦麸15.56%、玉米粉1%、米皮糠2%、蔗糖0.8%、石膏粉1.6%、磷酸二氢钾0.02%、硫酸镁0.02%。

配方2:阔叶树(干)木屑50%、棉籽壳30%、麦麸8%、蔗糖10%、石膏粉1%、活性炭0.15%、草木灰0.4%、磷酸二氢钾0.15%、硫酸镁0.15%、过磷酸钙0.15%。

⑷装袋。按选定的配方将培养料拌均匀,含水量60%,装袋机装料通常2-3人轮换操作,一人装料,一人装袋,操作时一人将筒袋套入出料口,进料时一手用力顶住袋底,慢慢地使其往后推,直至一个菌袋装满,然后将袋口用细绳扎紧。

3、与接种

⑴。家常100℃10-12小时。⑵接种。接种环境要求清洁、干燥。并进行消毒处理,料温冷却到28℃以下后,放入接种箱或无菌室内,接种箱或无菌室内放入适量的消毒药剂,密闭熏蒸0.5小时后接种,每袋栽培种接种20-30袋栽培袋。

4、菌丝培养

⑴培养室。应经常消毒,要求清洁、干燥、通风、遮光。⑵培养方法。接种面朝上,采用“井”字形叠放。⑶培养管理。发菌室温度要求22-25℃,空气相对湿度65%-70%,用草帘遮光,使发菌室基本黑暗。适时开窗门进行通风换气,保持发菌室空气新鲜,接种后期结合翻堆检查1次,及时不良菌袋。⑷拆胶排气。15-20天后,菌丝在袋内蔓延范围已达到直径8-10厘米时,可将贴在接种口上的胶布或胶带拆开一角以免菌袋中氧气不足,影响下阶段菌丝继续生长。⑸菌袋质量标准。正常情况下,菌袋接种50-60天时,菌丝基本可长满袋,继续培养菌丝逐渐加浓,局部地方还会形成白点状的菌膜,接着基质表面开始发皱收缩,并分泌出浅黄色的液体。此时菌袋基本成熟,可以移到菇棚进行转色覆土等下一步管理工作。

5、脱袋转色覆土

⑴脱袋。覆土地栽香菇在菌袋培养90-110天后可进行脱袋。用锋利的刀片划割菌袋,先剥去菌袋两端,再将菌袋剥离随即平排于畦面。

⑵菇畦消毒。菇畦清理干净后,按每千袋畦面用6千克漂白粉或50千克石灰水喷洒,2-3天后再用2千克左右硫酸铜喷洒于畦面,盖好薄膜,消毒3天,然后揭膜,畦面铺盖2厘米细沙,用1瓶辛硫磷、2.5千克甲醛对水70千克洒于畦面,再盖膜3天,将膜揭开后再用0.5千克高锰酸钾对水70千克洒于畦面,然后洒上一层石灰水后即可排筒。

⑶转色。菌袋排于畦面后及时盖薄膜,做到边脱袋边排筒,边盖膜,盖膜3天后,第4天必须全部揭开薄膜,此时发现杂菌要及时清理,清理后撒上石灰粉覆盖薄膜,第5天早晚

各加强通风1次,并用干净的水冲洗菌筒。以后保持转色期适温为18-22℃,完成转色成熟需20-30天。

⑷菌筒覆土。覆盖菌筒的泥土需选用表土,30厘米以下的沙质土在烈日下暴晒2天,不过筛,去碎石杂物,拌入10%的石灰粉或火烧土,草木灰,待菌筒80-90%转色,停止浇水4-5天,填入调好的覆盖土稍加压实,直至菌筒面覆盖3厘米,使菌筒全部覆盖住,白天不盖膜,晚间盖膜,浇水次数增加,无论晴天还是阴天都要浇。田间畦沟内引灌入流动的小溪水或山泉水、水库水,每天换1次,此时雨天盖膜,晴天不盖膜。

6、出菇管理

⑴催菇。菌筒经过转色期的浇水管理后,停止浇水4-5天,然后采用干湿交替的方法进行催菇,或把水高高浇下落到菌筒面上2-3次,即可产生大量的小菇。为保护菌筒,促进多产优质菇,必须疏去多余的菇蕾。

⑵前期管理。覆土地栽香菇大都采用反季节栽培,填补夏季鲜菇市场需求,脱袋后发生的第1批菇一般在5-6月上旬,此期气温由低向高,夜间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大,且是雨季,湿度大,对子实体分化有利。由于气温逐渐升高,应加强通风,把薄膜挂高,不让雨水淋菌筒,当第1批香菇采收结束之后,放去畦沟水,并停止浇水,降低菇床湿度,让菌丝恢复生长,积累养分,待采菇凹陷处的菌丝已恢复长白,可灌畦沟水并加强浇水刺激下一批子实体的迅速形成。

⑶中期管理。这期间为5月下旬-7月下旬,为全年气温的季节,出菇较少,覆土地栽香菇均靠自然气温生长,结合人为调控。中期管理以降低菇床的温度为主,促进子实体的发生。一般引灌山泉水或水库水,加大水的流动量,并增加通风量,防止高温烧菌筒。

⑷后期管理。这期间为8月下旬-9月底,气温有所下降,菌筒已经前期、中期出菇的营养消耗,菌丝不如前期生长那么旺盛,因此这阶段的菌筒管理主要是注意防止烂筒和烂菇。

7、采收。根据国际市场需求,保鲜覆土香菇的采收标准通常高于脱水菇,一般要求香菇5分开左右,菌幕尚未完全破裂时采摘,并尽量保存菌盖上的鳞,以免菌盖上有擦伤痕迹,装菇时要防止木屑或其他杂物降落在菌褶部位,须保持鲜菇外观的清洁。

回答者:宇博 时间:2017/10/6

0

地栽香菇我们多年实践总结出来的一项新技术。该技术的出现,填补了中国北方夏秋高温季节不出鲜品香菇的空白,有很强的推广价值。现将地栽香菇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1、建棚:根据栽种数量的多少,建发菌棚,一般每1万袋占地120平方米,棚里亮度不能过大,否则会影响菌丝的正常生长。

2、备料:以1万袋计算,湿粗锯末11吨,细阔叶锯末3立方米,麸皮2吨,糖100千克,石膏100千克等各种物料必须备齐使用。

3、装袋:①把粗细锯末、麸皮、石膏充分搅拌均匀,把糖充分融化加入水中。把水均匀地撒到搅拌好的料上。水的多少根据锯末的干湿决定。使拌完的水分达到65%―70%为宜。②把料用装袋机装入53厘米×15.2厘米的菌袋中,装好的菌袋重量在1.8―1.9千克,上下松紧要一致,装得过紧容易产生撑袋,过松会影响其产量并且菌袋容易折断。

4、:通常用常压,每锅装3000―3500袋为宜。用蒸气使菌袋达到100℃,蒸20小时,灭掉料中有害的杂菌。

5、接种:用密闭的方式把温度降到25℃以下,对已经灭过菌的菌袋再熏蒸方式3―5小时。之后在每袋的正面打4个穴,把菌料塞满、塞严,再用胶带纸粘牢。

6、发菌:将已接好菌种的菌袋在常温下恢复2天后,把温度提高到18―25℃,进行发菌,菌室保持清洁,待菌长到10厘米的时候进行刺孔放氧,把原来4个堆积在一起的变为3个,使空气充分进入垛中。待菌长至背面的时候,再进行第二次放氧,刺孔的数量为18―22个。

在发菌过程的后期,菌袋自身产热,温度应掌握在28℃以下。

7、下地:6月份,把发好的菌袋外袋脱下,下地到已建好的小拱棚中,用细沙把各袋的缝塞满塞严。同时要用微喷或人工喷水的方式,使菌袋不能失水,根据天气情况,每天喷水3―4次。出菇棚的遮阳网密度应在90%以上。

8、出菇管理:经过3―5天的喷水,小菇蕾就会长大,应摘去过密、畸形的菇蕾。随着菇蕾的长大,喷水的数量应逐步减少,否则会影响菇的质量。出菇棚不得超过25℃,根据收菇的质量进行采摘,每天至少3次。

9、二茬菇以后的管理:随着菇的数量的减少,增加喷水次数进行补水,使水分充分补充,进行休菌。待菌休好后,用胶皮或软的泡沫对菌棒进行震动,刺激出菇。随着出菇数量的多少,菌棒会收缩,菌棒之间会产生裂缝,要及时用细沙把裂缝抹平。

回答者:小娜 时间:2017/11/15

0
我来回答: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 *姓名:
  • *联系电话:
  • *留言内容: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版权所有 WWW.3456.TV-火爆农资招商网 Copy Right©2009-2024 豫公网安备 4101970200204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00047
火爆农资招商网由河南国基律师事务所孙学军律师担任法律顾问 联系电话:13073709163 版权所有,欢迎转载,注明来源,合作共赢!
本站只起到信息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欺骗性产品信息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火爆商标注册证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