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资问答 > 大田 > 粮食 > 小麦、玉米轮作平衡施肥技术

小麦、玉米轮作平衡施肥技术

提问时间:2017/5/13匿名 | 分类:大田 | 浏览1214次
4个回答

小麦、玉米品种搭配不合理,使玉米收获到小麦播种之间存在一段空闲,即浪费光热资源,又使水分蒸发加剧,恶化小麦播种时的土壤墒情。下面要给大家介绍的是关于小麦、玉米轮作平衡施肥技术的一些详细情况。

小麦、玉米轮作平衡施肥技术

(1)优化品种搭配模式:

主要根据播期早晚考虑小麦、玉米品种搭配。首先尽量满足玉米生长需求,选择本生态区株高中等、抗病性好、抗到、高产稳产、适宜晚播的优质高产小麦品种和玉米中晚熟高产品种。

(2)提高小麦播种质量:

采用玉米灌浆/小麦播种一水两用,玉米收后立即将秸秆粉碎还田进行小麦播种;或采用玉米带茬洇地,机械可以下地时收获玉米并直接粉碎秸秆;氮干旱时需浇足底商水。播种前施足底肥,精选种子,精耕匀播。因玉米秸秆还田造成部分“地虚”现象,可适当增加播种量以全苗。

(3)提高玉米播种质量:

小麦收获时立即将秸秆粉碎,施足底肥(可考虑每亩尿素5千克、磷酸二铵15千克、硫酸钾25千克、硫酸锌1千克),及时贴茬播种,并注意合理密植(高产田选密度上限,中低产田适当调整),种植方式一般等行距种植,行距60-70厘米,株距随密度而定,播种后及时浇水促进出苗。

(4)优化田间管理措施:

结合节水高产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做好小麦冬前、春季、后期管理和玉米苗期、穗期、花粒期管理。根据小麦、玉米的需肥特点、产量水平、地力条件,统筹考虑,科学合理配肥。

以上本文介绍的就是关于小麦、玉米轮作平衡施肥技术的一些情况,感谢大家的查阅和支持。如果大家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大家可以多多关注火爆农资招商网。

回答者:刘宽 时间:2017/5/13

0

近年来,冻害和倒春寒在我市发生频繁,为避免冬春两季稠苗旺长和冻害,目前小麦生产上提倡适当推迟播种期。另一方面,小麦/玉米轮作区农民往往重视小麦、忽视玉米,为了给小麦播种让路,偏重采用产量较低的早中熟玉米品种。小麦、玉米品种搭配不合理,使玉米收获到小麦播种之间存在一段空闲,即浪费光热资源,又使水分蒸发加剧,恶化小麦播种时的土壤墒情。此外,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有:

(1)肥料利用不合理,常常针对一种作物选用肥料,缺乏对整季作物的统筹考虑。

(2)小麦收获前后玉米播种不及时或播种后管理不及时,造成出苗迟缓,影响玉米产量。小麦/玉米轮作平衡增产技术则是以合理利用光、热、水肥资源,实现小麦和玉米两种作物平衡增产增效为目标,将单一作物的高产栽培技术优化整合,达到互补、综合的平衡增产效果。

技术要点:

(1)优化品种搭配模式:主要根据播期早晚考虑小麦、玉米品种搭配。首先尽量满足玉米生长需求,选择本生态区株高中等、抗病性好、抗到、高产稳产、适宜晚播的优质高产小麦品种和玉米中晚熟高产品种。

(2)提高小麦播种质量:采用玉米灌浆/小麦播种一水两用,玉米收后立即将秸秆粉碎还田进行小麦播种;或采用玉米带茬洇地,机械可以下地时收获玉米并直接粉碎秸秆;氮干旱时需浇足底商水。播种前施足底肥,精选种子,精耕匀播。因玉米秸秆还田造成部分“地虚”现象,可适当增加播种量以全苗。

(3)提高玉米播种质量:小麦收获时立即将秸秆粉碎,施足底肥(可考虑每亩尿素5千克、磷酸二铵15千克、硫酸钾25千克、硫酸锌1千克),及时贴茬播种,并注意合理密植(高产田选密度上限,中低产田适当调整),种植方式一般等行距种植,行距60-70厘米,株距随密度而定,播种后及时浇水促进出苗。

(4)优化田间管理措施:结合节水高产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做好小麦冬前、春季、后期管理和玉米苗期、穗期、花粒期管理。根据小麦、玉米的需肥特点、产量水平、地力条件,统筹考虑,科学合理配肥。

回答者:小贺 时间:2017/5/15

0

1

存在问题

(1)肥料利用不合理,常常针对一种作物选用肥料,缺乏对整季作物的统筹考虑。

(2)小麦收获前后玉米播种不及时或播种后管理不及时,造成出苗迟缓,影响玉米产量。小麦/玉米轮作平    衡增产技术则是以合理利用光、热、水肥资源,实现小麦和玉米两种作物平衡增产增效为目标,将单一作物的高产栽培技术优化整合,达到互补、综合的平衡增产效果。

2

技术要点

(1)优化品种搭配模式:主要根据播期早晚考虑小麦、玉米品种搭配。首先尽量满足玉米生长需求,选择本生态区株高中等、抗病性好、抗到、高产稳产、适宜晚播的优质高产小麦品种和玉米中晚熟高产品种。

(2)提高小麦播种质量:采用玉米灌浆/小麦播种一水两用,玉米收后立即将秸秆粉碎还田进行小麦播种;或采用玉米带茬洇地,机械可以下地时收获玉米并直接粉碎秸秆;氮干旱时需浇足底商水。播种前施足底肥,精选种子,精耕匀播。因玉米秸秆还田造成部分“地虚”现象,可适当增加播种量以全苗。

(3)提高玉米播种质量:小麦收获时立即将秸秆粉碎,施足底肥(可考虑每亩尿素5千克、磷酸二铵15千克、硫酸钾25千克、硫酸锌1千克),及时贴茬播种,并注意合理密植(高产田选密度上限,中低产田适当调整),种植方式一般等行距种植,行距60-70厘米,株距随密度而定,播种后及时浇水促进出苗。

(4)优化田间管理措施:结合节水高产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做好小麦冬前、春季、后期管理和玉米苗期、穗期、花粒期管理。根据小麦、玉米的需肥特点、产量水平、地力条件,统筹考虑,科学合理配肥。

回答者:晶晶 时间:2017/5/31

0

(1)肥料利用不合理,常常针对一种作物选用肥料,缺乏对整季作物的统筹考虑。

(2)小麦收获前后玉米播种不及时或播种后管理不及时,造成出苗迟缓,影响玉米产量。小麦/玉米轮作平衡增产技术则是以合理利用光、热、水肥资源,实现小麦和玉米两种作物平衡增产增效为目标,将单一作物的高产栽培技术优化整合,达到互补、综合的平衡增产效果。

技术要点:

(1)优化品种搭配模式:主要根据播期早晚考虑小麦、玉米品种搭配。首先尽量满足玉米生长需求,选择本生态区株高中等、抗病性好、抗到、高产稳产、适宜晚播的优质高产小麦品种和玉米中晚熟高产品种。

(2)提高小麦播种质量:采用玉米灌浆/小麦播种一水两用,玉米收后立即将秸秆粉碎还田进行小麦播种;或采用玉米带茬洇地,机械可以下地时收获玉米并直接粉碎秸秆;氮干旱时需浇足底商水。播种前施足底肥,精选种子,精耕匀播。因玉米秸秆还田造成部分“地虚”现象,可适当增加播种量以全苗。

(3)提高玉米播种质量:小麦收获时立即将秸秆粉碎,施足底肥(可考虑每亩尿素5千克、磷酸二铵15千克、硫酸钾25千克、硫酸锌1千克),及时贴茬播种,并注意合理密植(高产田选密度上限,中低产田适当调整),种植方式一般等行距种植,行距60-70厘米,株距随密度而定,播种后及时浇水促进出苗。

(4)优化田间管理措施:结合节水高产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做好小麦冬前、春季、后期管理和玉米苗期、穗期、花粒期管理。根据小麦、玉米的需肥特点、产量水平、地力条件,统筹考虑,科学合理配肥。

回答者:宇博 时间:2017/9/22

0
我来回答: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 *姓名:
  • *联系电话:
  • *留言内容: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版权所有 WWW.3456.TV-火爆农资招商网 Copy Right©2009-2025 豫公网安备 4101970200204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00047
本站只起到信息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欺骗性产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