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资问答 > 大田 > 粮食 > 玉米种植增大种植密度提升产量

玉米种植增大种植密度提升产量

提问时间:2017/6/13匿名 | 分类:大田 | 浏览1026次
3个回答

玉米是保障我国粮食的主要作物之一,在我国是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作物。但面积增加的潜力是有限的,只有通过科技创新,不断实现玉米单位面积的更高产,才能大幅度地增加玉米的总产量。下面就围绕玉米种植增大种植密度提升产量来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玉米种植增大种植密度提升产量

玉米高产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增加密度是玉米增产的主要措施。推广种植耐密植品种可以推动玉米科研和生产水平全面提高,但是应注意几个方面:

首先,在黄淮海夏播玉米区(包括京、津、唐夏玉米区)、东北玉米区以及西北灌溉玉米区等土壤肥力和灌溉条件较好的地区,要优先推广,合理密植。一般比目前每亩增加500~1000株,可显著提高玉米单产50~100公斤。而在西南等一些阴雨寡照天气较多地区和干旱瘠薄的地区和一些适合稀植的特殊生态区,还是以稀植大穗型品种为主。但即使在这些地区,适当增加密度也能起到增产的作用。

其次,推广耐密植品种及配套技术首先要有过硬的品种。目前的郑单958是一个不错的耐密植品种,之所以能推广这样大的面积(2006年预计约有7000万亩以上,约占全国面积的1/5),也充分说明了农民对耐密植品种的喜爱和生产上的需要。但为了预防生态上和遗传上的单一性和脆弱性,不能使单一品种面积过大,因此需要选育出一批不同基因型的更好的耐密型品种在生产上推广。

第三,降低套播面积,增加夏直播面积,特别是推广夏玉米铁茬播种技术。套种玉米密度不足,苗子不匀,群体不整齐,病虫害严重,田间操作困难,适于中产水平,难以适应更高产的要求。山东、河南等省应将此作为一项重要措施来抓。

第四,在增加密度同时,将促进行距的调整。在株行距配置方式上,总的趋势是缩小行距。以实现密植增产,如机械播种地区行距一般为60厘米~70厘米。人工播种地块大部分为50厘米~60厘米。有些地区因地制宜采取大小垄和宽窄行种植,利于通风透光、田间作业和水肥集中施用等。

第五,提高规模化和机械化水平。我国的蔬菜等作物适于劳动密集型的精耕细作园艺式管理,而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适于走规模化、机械化发展之路。

第六,种植耐密型品种就需要相应地增施肥料和平衡配方施肥。促进了农民施肥投入的增加,如果没有肥、水的供给保障,很难发挥耐密型品种的增产潜力。同时特别强调通过施肥机械的改进研制和推广,实现化肥深施,提高肥料利用率。

为了大面积提高玉米产量,我国还可以借鉴美国高产竞赛的经验,在我国开展“超级玉米”竞赛项目。

感谢大家的查阅和支持,如果大家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大家可以多多关注火爆农资招商网,去了解更多更加详细的农业技术信息。

回答者:刘宽 时间:2017/6/13

0

随着密度增大,玉米株高先增加后降低,与产量变化趋势相似(图4),在5930株/亩时,植株;当密度超过7410株/亩之后,株高下降。穗位高前期走势与株高类似,在5930株/亩时;此后,穗位变化不大,整体与密度正相关。

随着密度增大,穗行数和行粒数均下降(图5)。通常,产量是由亩穗数、穗行数和行粒数构成。在种植密度未达到5930株/亩时,随着密度增大,产量增加,说明亩穗数增加能够有效的弥补穗行数和行粒数的减少。此后,随着密度进一步增大,产量开始下降,这时,亩穗数增加对产量的贡献已不能抵消穗行数和行粒数变化带来的产量损失。

回答者:晶晶 时间:2017/6/13

0

一、在玉米育种、栽培措施与产量提高的互动过程中,基本上是“提高品种的耐密抗倒性→密度提高→施肥量增加→产量提高”的过程。玉米科研和生产发展过程的主线,即是“密度增加→带动施肥量的增加→促进产量的提高”的过程。种植密度的加大和施肥水平的提高是玉米增产的主要措施。

增加密度对产量的提高是直接有效的,玉米亩产量的构成是株数×平均单株产量或者亩穗数×平均单穗重。在单株产量基本稳定的前提下,亩株数越多,产量越高。玉米是单杆作物,不像小麦、水稻可以分蘖,一般每棵玉米只结一个果穗。因此要提供产量,一方面是提高和稳定单穗重,另一方面是增加株数。增加密度对产量的提高是直接有效的。

1.玉米是高光效C4作物,增产潜力大。

其光合效率高于小麦、水稻等C3作物。从干物质生产角度分析,产量主要由叶面系数、光合效率和光合时间等决定。每亩株数越多,叶面积系数越高,干物质生产量和产量就越高。玉米在作物中是为数不多的C4作物,光合效能和水分利用系数较高,耐旱节水,抵御灾害能力强,产量潜力大。我国玉米亩产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64千克提高到目前的350多千克的水平,并涌现出许多大面积高产地块和小面积亩产达到1000千克的超高产地块,亩产纪录达到1400多千克。美国是世界上玉米的生产国和消费国,也是目前玉米科研和生产水平的国家,全国平均亩产超过600千克,有许多大面积亩产超过1000千克的地块。并创造了亩产1850千克的世界高产纪录。随着玉米科研和生产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单产水平还可以大幅度提高。

2.选择耐密抗倒品种,耐密型品种不完全等同于紧凑型品种,有些紧凑型品种不耐密植。

应该说耐密植品种是紧凑型玉米的进一步发展。耐密植品种除了株型紧凑、叶片上冲外,还应具备小雄穗、坚茎秆、开叶距、低穗位和发达的根系等耐密植形态特征。不但可以耐高密度(一般可以耐每亩5000株以上密度),密植而不倒,果穗全(全有穗、无空秆)、匀(大小均匀一致)、饱(灌浆饱满、无秃尖),而且还具有较强的抗倒伏能力、耐阴雨寡照能力、较大的密度适应范围和较好的施肥响应能力。例如当每种植3000株时,也有较高的产量水平,而当密植到5000~6000株/亩时,也不易发生倒伏,且有更高的产量水平,适应轻简栽培、机械播种和机械收获等。

3.主要耐密型品种。

经国家或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品种管理部门组织的严格规范的品种统一区域试验,在每亩4000株或更高密度条件下,能够表现出耐密抗倒、高产稳产特点,并通过国家或省(直辖市)级审定的品种,都可以称作耐密型品种。但这些品种的耐密程度是有差异的,应该通过更高的密度试验签订出更加耐密的高产品种。国家黄淮海和京津唐夏玉米品种区域密度已经提高到4500株/亩,这有利于选拔耐密型品种。目前,生产上种植面积较大的耐密型品种主要有郑单958、鲁单9002、京单28、秀清73-1、辽单565、登海11、中科11等。其中郑单958是目前种植面积的品种,占全国玉米播种面积的20%左右。这也充分说明耐密型品种深受农民的欢迎。但单一品种面积过大将导致遗传上的单一性和生态上的脆弱性。因此,还需要不断地选育和推广新的耐密型品种。

二、在增加密度措施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1.因地制宜,合理密植。

在黄淮海夏播玉米区(包括京、津、唐夏玉米区)、东北春玉米区以及西北灌溉玉米区等土壤肥力和灌溉条件较好的地区,要优先推广。合理密植,一般在目前密度基础上每亩增加500株,每亩可显着提高玉米产量50千克。而在西南等一些阴雨寡照天气较多地区、干旱瘠薄的地区和一些适合稀植的特殊生态区,还是以稀植的高秆大穗型品种为主。但即使在这些地区,适当增加密度也能起到增产的作用。

2.行距调整。

在增加密度的同时,促进行距的调整。在株行距配置方式上,总的趋势是缩小行距,以实现密植增产。如机械播种地区行距一般为60~70厘米,人工播种地块行距大部分为50~60厘米。有些地区因地制宜采取大小垄和宽窄行种植,利于通风透光、田间作业和水肥集中施用等,这在一些特殊生态区和生产条件下是增产的一项有效技术。

3.科学的肥、水管理。

种植耐密型品种就需要相应地增施肥料和平衡配方施肥,促进了农民施肥投入的增加。如果没有肥、水的供给保障,很难发挥耐密型品种的增产潜力。同时特别强调通过施肥机械的改进研制和推广,实现化肥深施和长效缓释专用肥的应用,提高肥料利用率。

回答者:宇博 时间:2017/9/15

0
我来回答: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 *姓名:
  • *联系电话:
  • *留言内容: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版权所有 WWW.3456.TV-火爆农资招商网 Copy Right©2009-2024 豫公网安备 4101970200204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00047
本站只起到信息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欺骗性产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