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资问答 > 大田 > 粮食 > 影响玉米产量的因素及处理方法

影响玉米产量的因素及处理方法

提问时间:2017/8/12匿名 | 分类:大田 | 浏览963次
5个回答

玉米是高产作物,但由于自然、生产、社会等不同因素的影响,玉米公顷产量近10年来始终保持在1.8万斤上下,玉米的增产潜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下面为大家介绍影响玉米产量的因素及处理方法。

影响玉米产量的因素及处理方法

影响因素

1、品种选择

自交系混杂退化严重,亲本种子质量差、纯度低,个体发育差,从而降低了杂交种的增产效果;种子内在因素的影响,如生理机能退化、新陈代谢失调、体内输导系统障碍等,造成无果穗,影响产量。

2、土壤肥力

田块肥力较差,有机质含量低,氮、磷、钾肥比例失调,硼、锌肥缺乏,追肥不足,使果穗发育缓慢,不能正常授粉,增加空秆率。

3、栽培密度

种植密度过大,植株相互遮蔽,从而引起雌穗花丝发育不良,授粉不良,造成减产。

4、病虫危害

玉米病虫害较多,特别是大(小)斑病、黑穗病、玉米螟、叶蝉等,破坏玉米雌穗组织,消耗植株体内养分,影响穗的发育,降低产量。

5、气候因素

雨水过大,通风透光不良,干热风或出现中期低温冷害,抽穗不及时,影响或抑制幼穗分化,造成减产。

处理措施

1、品种选择

选用丰产性好、增产潜力大、品质优良、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紧凑型的品种,北疆地区主栽品种以新玉18号、登海9号、SC~704、农大108为主。

2、种子处理

播前进行种子包衣、晒种,用多菌灵粉剂1∶1000拌种,防治病虫危害。

3、播种时间

各地播期的确定必须依据当地历年气候资料和气象灾害发生的规律,将玉米抽雄、授粉期安排到伏旱之前,玉米地膜覆盖、育苗移栽播种期较常规种植提前10~15天,以移栽期和地膜玉米出苗期避过当地霜期为宜。在适播期内,抢墒早播,充分利用春末夏初的有利气候条件,避开伏旱。我区气温前期低,地上部生长慢,易蹲苗促壮,能增强抗旱力。适时早播还可延长生育期,增加营养物质积累,为穗大、粒多、籽粒饱满、增加粒重创造条件。

4、肥水管理

按配方施肥,巧施钾肥,补施硼、锌等微肥,追肥要轻施苗肥,巧施拔节肥,重施攻穗肥,酌施粒肥。基肥中磷钾肥不足时,在拔节或大喇叭口期适当增施,玉米拔节期667平方米追尿素10千克,田间持水量保持在65%~70%。在大喇叭口期667平方米追尿素10~15千克,佃间持水量保持在70%~80%,如土壤持水量低于这一水平,及时灌水。在扬花授粉灌浆阶段,667平方米追尿素5千克。玉米生长期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延长叶片功能期,促根壮秆,满足穗分化对养分的需求。

5、种植密度

根据地力、施肥水平、品种特性、栽培水平等因素来确定玉米的种植密度。如中晚熟、生长期较长、大穗型的品种,667平方米保留3800~4000株为宜;中早熟、生长期偏短、小穗型的品种,667平方米保留4200株~4500株为宜。在确定密度时,同一品种的密度不但要充分考虑株型结构,还要考虑播期、种植地块肥力水平,肥田宜稀,瘦田宜密,因地制宜,灵活掌握。

6、田管措施

玉米苗长到3片叶时间苗,间去拥挤苗、弱小苗和病残苗。玉米苗长到5片叶时按预订留苗密度定苗,做到去弱留壮、去小留大,力争苗齐苗匀,苗全苗壮。搞好中耕除草,作好病虫情监测工作。以点片防治为主,禁止普遍化防,发生虫害采取滴心、喷雾方法,防治效果明显。每667平方米用呋喃丹颗粒剂1.5~2千克加沙土或细炉渣15~20千克,混拌均匀后撒施在玉米心叶内。

在开花前可隔行去雄,苞叶过长的可剪去顶端3~7厘米,同时在晴天上午,待露干后用拉绳法或摇株法授粉,每隔2~3天1次,连续2~3次,可增加授粉机会,促进果穗饱满,在玉米叶丝中后期,对尚未结棒的单株,将其上部第1与第2叶之间的茎秆轻折,以不折断为适度,加大授粉几率。

感谢大家的查阅和支持,如果大家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大家可以多多的关注火爆农资招商网公众号:huobao3456tv。

回答者:刘宽 时间:2017/8/12

0

01品种选择

自交系混杂退化严重,亲本种子质量差、纯度低,个体发育差,从而降低了杂交种的增产效果;种子内在因素的影响,如生理机能退化、新陈代谢失调、体内输导系统障碍等,造成无果穗,影响产量。

02土壤肥力

田块肥力较差,有机质含量低,氮、磷、钾肥比例失调,硼、锌肥缺乏,追肥不足,使果穗发育缓慢,不能正常授粉,增加空秆率。

03栽培密度

种植密度过大,植株相互遮蔽,从而引起雌穗花丝发育不良,授粉不良,造成减产。

04病虫危害

玉米病虫害较多,特别是大(小)斑病、黑穗病、玉米螟、叶蝉等,破坏玉米雌穗组织,消耗植株体内养分,影响穗的发育,降低产量。

05气候因素

雨水过大,通风透光不良,干热风或出现中期低温冷害,抽穗不及时,影响或抑制幼穗分化,造成减产。

回答者:晶晶 时间:2017/8/14

0

影响因素

1、品种选择

自交系混杂退化严重,亲本种子质量差、纯度低,个体发育差,从而降低了杂交种的增产效果;种子内在因素的影响,如生理机能退化、新陈代谢失调、体内输导系统障碍等,造成无果穗,影响产量。

2、土壤肥力

田块肥力较差,有机质含量低,氮、磷、钾肥比例失调,硼、锌肥缺乏,追肥不足,使果穗发育缓慢,不能正常授粉,增加空秆率。

3、栽培密度

种植密度过大,植株相互遮蔽,从而引起雌穗花丝发育不良,授粉不良,造成减产。

4、病虫危害

玉米病虫害较多,特别是大(小)斑病、黑穗病、玉米螟、叶蝉等,破坏玉米雌穗组织,消耗植株体内养分,影响穗的发育,降低产量。

5、气候因素

雨水过大,通风透光不良,干热风或出现中期低温冷害,抽穗不及时,影响或抑制幼穗分化,造成减产。

处理措施

1、品种选择

选用丰产性好、增产潜力大、品质优良、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紧凑型的品种,北疆地区主栽品种以新玉18号、登海9号、SC~704、农大108为主。

2、种子处理

播前进行种子包衣、晒种,用多菌灵粉剂1∶1000拌种,防治病虫危害。

3、播种时间

各地播期的确定必须依据当地历年气候资料和气象灾害发生的规律,将玉米抽雄、授粉期安排到伏旱之前,玉米地膜覆盖、育苗移栽播种期较常规种植提前10~15天,以移栽期和地膜玉米出苗期避过当地霜期为宜。在适播期内,抢墒早播,充分利用春末夏初的有利气候条件,避开伏旱。我区气温前期低,地上部生长慢,易蹲苗促壮,能增强抗旱力。适时早播还可延长生育期,增加营养物质积累,为穗大、粒多、籽粒饱满、增加粒重创造条件。

4、肥水管理

按配方施肥,巧施钾肥,补施硼、锌等微肥,追肥要轻施苗肥,巧施拔节肥,重施攻穗肥,酌施粒肥。基肥中磷钾肥不足时,在拔节或大喇叭口期适当增施,玉米拔节期667平方米追尿素10千克,田间持水量保持在65%~70%。在大喇叭口期667平方米追尿素10~15千克,佃间持水量保持在70%~80%,如土壤持水量低于这一水平,及时灌水。在扬花授粉灌浆阶段,667平方米追尿素5千克。玉米生长期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延长叶片功能期,促根壮秆,满足穗分化对养分的需求。

5、种植密度

根据地力、施肥水平、品种特性、栽培水平等因素来确定玉米的种植密度。如中晚熟、生长期较长、大穗型的品种,667平方米保留3800~4000株为宜;中早熟、生长期偏短、小穗型的品种,667平方米保留4200株~4500株为宜。在确定密度时,同一品种的密度不但要充分考虑株型结构,还要考虑播期、种植地块肥力水平,肥田宜稀,瘦田宜密,因地制宜,灵活掌握。

6、田管措施

玉米苗长到3片叶时间苗,间去拥挤苗、弱小苗和病残苗。玉米苗长到5片叶时按预订留苗密度定苗,做到去弱留壮、去小留大,力争苗齐苗匀,苗全苗壮。搞好中耕除草,作好病虫情监测工作。以点片防治为主,禁止普遍化防,发生虫害采取滴心、喷雾方法,防治效果明显。每667平方米用呋喃丹颗粒剂1、5~2千克加沙土或细炉渣15~20千克,混拌均匀后撒施在玉米心叶内。

在开花前可隔行去雄,苞叶过长的可剪去顶端3~7厘米,同时在晴天上午,待露干后用拉绳法或摇株法授粉,每隔2~3天1次,连续2~3次,可增加授粉机会,促进果穗饱满,在玉米叶丝中后期,对尚未结棒的单株,将其上部第1与第2叶之间的茎秆轻折,以不折断为适度,加大授粉几率。

回答者:宇博 时间:2017/9/12

0

玉米是高产作物,但由于自然、生产、社会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农安县的玉米公顷产量近10年来始终保持在1.8万斤上下,玉米的增产潜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因此,笔者根据近10年来的观察总结进行如下分析:

1.玉米低产的原因

1.1自然灾害原因

1.1.1干旱年份带来的减产农安县地处在吉林省中西部地区,近10年来干旱年份占85%以上,其中春播干旱年份占70%左右,伏旱年份占10%左右,全年干旱年份占5%左右,平均减产20%以上。

1.1.2早春低温年份带来的减产近年来,春季出现低温的频率明显增加,不能适时播种和正常出苗,苗期营养体生长受阻,达不到生育时期的生物学标准,造成植株前期生长营养体小,籽粒变小,后期植株各生育期错过时令,一般减产为8%左右。

1.1.3早霜年份带来的减产虽然温度在逐渐提升,气候在不断变暖,初霜比往年来得晚些,但是早霜年份也经常出现,近几年,早霜年份出现频率在30%左右,这对一些生育期较长的玉米品种来说,造成的减产幅度是非常大的,也对播期较晚的地块造成一定程度的减产,平均年减产达5%~10%以上。

1.1.4大风年份带来的减产从近10年来看,风灾带来的危害主要是玉米生育中后期,遇到大风雨天气,玉米发生茎折和根倒的现象比较严重,尤其是近几年,由于种植一些不抗倒伏的品种和种植密度的不断加大,氮肥的施用量过多,钾肥施用量相对减少,导致玉米茎的韧性弱,根系不发达,抗倒伏能力差,增加了倒伏面积,平均减产在4.5%以上。

1.1.5病虫害为害带来的减产为害玉米严重和普遍发生的病害有大斑病、纹枯病和粗缩病;虫害有玉米螟和蚜虫。这些病虫害不但为害重,而且发生范围广面积大。平均每年减产都在15%~20%以上。

1.2生产技术落后原因

1.2.1土壤耕作技术落后带来的减产土壤耕层变薄,犁底层加厚。自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以来,农安县的耕作是以弯钩犁和小四轮拖拉机为主要动力的耕作制度,缺少大马力拖拉机和配套的深松机具,由于弯钩犁和小四轮拖拉机的机械动力与耕作深度有限,长年连续使用,导致土壤耕层变薄,犁底层加厚,耕层土壤量减少,容纳降水能力和抗逆性减弱,理化性状恶化,土壤供水供肥能力逐渐下降,生产能力不断降低;土壤板结通透性差。通过对全县十几年的农村调查,每年施用农家肥的地块面积仅占总耕地面积的10%左右,大部分土地都施用化肥,而且单位面积使用量每年都有不断增加,出现了投入和产出成反比的现象,再就是无论是春季播种还是夏季浇地,多数都用地下矿质化水,另外在耕地方法上,80%~90%使用的是小四轮作业,它的耕幅窄,车轮对土壤的碾压遍数多;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降低。现在农家肥施用数量越来越少,而且秸秆还田率很低,根茬即使是还田了,但粉碎得也不,起不到改良土壤的效果,经土壤化验,全县土壤有机质含量在2.25%左右,根据土壤学专家认定,这种土壤为极贫瘠的土壤;土壤保水性能差。由于土壤有机质含量少,导致土壤中团粒结构形成受阻,同时大量施入化肥影响了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破坏了土壤中的团粒结构,使土壤的保水性能变差;土壤碱度和含盐量提高。化肥的长时间使用,使化肥中一些有用的元素被植物吸收,而一些多余的元素则残留在土壤耕层中,致使土壤酸化或盐碱化,另外,使用地下水使一些重金属离子滞留在土壤表层,也是使土壤碱度和含盐量增高的主要病因。

1.2.2玉米播种技术落后带来的减产品种选择不对。由于种子市场混乱,导致部分经销商把一些劣质品种混入市场,误导农民选购;种子精选质量不过关。不了正常株数,出现缺苗断条和三类苗的现象;种子处理不过关。种子在播种前进行晾晒,不是把种子摊开晾晒不合格,而是装在种子袋里晾晒,再就是包衣质量差,部分种衣剂的质量不合格;播种方法落后。还采用人工扎眼播种或手动式播种机播种,因此播种周期长,有的从播种到结束达7天左右,不能在适耕期内播种,不能充分利用水热资源;种植方式不合理。清种仍然是主要种植方式,使植株不能充分利用光、气、热、肥等自然资源。

1.2.3施肥技术不合理带来的减产施农家肥少,多以化肥为主。由于近些年来党的富民政策好,农民的生活富裕起来了,经济充足了,多数农户都购买了小四轮拖拉机,导致饲养牛马的农户减少,造成农肥数量下降,致使施入土壤中的农肥数量减少,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出现瘠薄风沙化;施肥养分比例不合理。由于受市场价格的影响,农民偏重多买便宜的氮肥,对价格高的磷、钾肥买的少,尤其是钾肥的用量更少,钾肥缺少造成土壤养分比例失调,限制了植株的生长发育;重视大量元素,忽视中、微量元素。由于大多数农民的科技意识不强,对中、微量元素的认识不够,舍不得花钱去购买和使用,使植株的生长发育受阻;施肥方式不合理。当前化肥的使用都是集中施用,而玉米是须根系作物,所以集中施肥,玉米不能及时吸收养分,影响了玉米的正常生长发育。

1.2.4田间管理不到位带来的减产化学除草使用质量差。农民在使用除草剂时,不是对水数量不够,就是使用时间不对,再就是除草剂买的不对,加之整地质量粗糙,经常出现草死苗也死或畸形苗现象;苗期病虫害发现晚防治不及时。有相当一部分农民播完种之后就外出打工,不能够及时查看苗情,等到发现小苗得病生虫子时,再寻求防治已经太晚了;追肥方法不合理。农民在追肥时还是使用大铧犁,玉米的根系已经分布整个垄台的土壤中,大犁趟后必然要伤到大量根系,还有等到玉米拔节后再追肥,在这个季节里一般都容易出现连阴雨天气,植株长得快,茎秆脆,这时追肥极易导致打秆和拉倒植株的可能,造成玉米严重减产;玉米螟、蚜虫发生重防治不得利。玉米螟和蚜虫的发生都比较严重,农民还相信过去那老一套,认为“虫子咬不坏、蚜虫腻不死”,任其自由泛滥,偶尔有几户防治的也对群体大发生起不到控制作用;封垄时垄起的太高、伤根失水严重。在80年代前,农民种玉米封尖头垄是为了防涝,而80年代后由于气候的变化,干旱已经成为主要矛盾,再封尖头垄,不但失水快不抗旱,而且伤根严重,导致植株不抗倒伏。

回答者:宇博 时间:2017/9/13

0

1.玉米低产的原因

1.1自然灾害原因

1.1.1干旱年份带来的减产农安县地处在吉林省中西部地区,近10年来干旱年份占85%以上,其中春播干旱年份占70%左右,伏旱年份占10%左右,全年干旱年份占5%左右,平均减产20%以上。

1.1.2早春低温年份带来的减产近年来,春季出现低温的频率明显增加,不能适时播种和正常出苗,苗期营养体生长受阻,达不到生育时期的生物学标准,造成植株前期生长营养体小,籽粒变小,后期植株各生育期错过时令,一般减产为8%左右。

1.1.3早霜年份带来的减产虽然温度在逐渐提升,气候在不断变暖,初霜比往年来得晚些,但是早霜年份也经常出现,近几年,早霜年份出现频率在30%左右,这对一些生育期较长的玉米品种来说,造成的减产幅度是非常大的,也对播期较晚的地块造成一定程度的减产,平均年减产达5%~10%以上。

1.1.4大风年份带来的减产从近10年来看,风灾带来的危害主要是玉米生育中后期,遇到大风雨天气,玉米发生茎折和根倒的现象比较严重,尤其是近几年,由于种植一些不抗倒伏的品种和种植密度的不断加大,氮肥的施用量过多,钾肥施用量相对减少,导致玉米茎的韧性弱,根系不发达,抗倒伏能力差,增加了倒伏面积,平均减产在4.5%以上。

1.1.5病虫害为害带来的减产为害玉米严重和普遍发生的病害有大斑病、纹枯病和粗缩病;虫害有玉米螟和蚜虫。这些病虫害不但为害重,而且发生范围广面积大。平均每年减产都在15%~20%以上。

1.2生产技术落后原因

1.2.1土壤耕作技术落后带来的减产土壤耕层变薄,犁底层加厚。自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以来,农安县的耕作是以弯钩犁和小四轮拖拉机为主要动力的耕作制度,缺少大马力拖拉机和配套的深松机具,由于弯钩犁和小四轮拖拉机的机械动力与耕作深度有限,长年连续使用,导致土壤耕层变薄,犁底层加厚,耕层土壤量减少,容纳降水能力和抗逆性减弱,理化性状恶化,土壤供水供肥能力逐渐下降,生产能力不断降低;土壤板结通透性差。

通过对全县十几年的农村调查,每年施用农家肥的地块面积仅占总耕地面积的10%左右,大部分土地都施用化肥,而且单位面积使用量每年都有不断增加,出现了投入和产出成反比的现象,再就是无论是春季播种还是夏季浇地,多数都用地下矿质化水,另外在耕地方法上,80%~90%使用的是小四轮作业,它的耕幅窄,车轮对土壤的碾压遍数多;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降低。

现在农家肥施用数量越来越少,而且秸秆还田率很低,根茬即使是还田了,但粉碎得也不,起不到改良土壤的效果,经土壤化验,全县土壤有机质含量在2.25%左右,根据土壤学专家认定,这种土壤为极贫瘠的土壤;土壤保水性能差。由于土壤有机质含量少,导致土壤中团粒结构形成受阻,同时大量施入化肥影响了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破坏了土壤中的团粒结构,使土壤的保水性能变差;土壤碱度和含盐量提高。

化肥的长时间使用,使化肥中一些有用的元素被植物吸收,而一些多余的元素则残留在土壤耕层中,致使土壤酸化或盐碱化,另外,使用地下水使一些重金属离子滞留在土壤表层,也是使土壤碱度和含盐量增高的主要病因。

1.2.2玉米播种技术落后带来的减产品种选择不对。由于种子市场混乱,导致部分经销商把一些劣质品种混入市场,误导农民选购;种子精选质量不过关。不了正常株数,出现缺苗断条和三类苗的现象;种子处理不过关。种子在播种前进行晾晒,不是把种子摊开晾晒不合格,而是装在种子袋里晾晒,再就是包衣质量差,部分种衣剂的质量不合格;播种方法落后。

还采用人工扎眼播种或手动式播种机播种,因此播种周期长,有的从播种到结束达7天左右,不能在适耕期内播种,不能充分利用水热资源;种植方式不合理。清种仍然是主要种植方式,使植株不能充分利用光、气、热、肥等自然资源。

1.2.3施肥技术不合理带来的减产施农家肥少,多以化肥为主。由于近些年来党的富民政策好,农民的生活富裕起来了,经济充足了,多数农户都购买了小四轮拖拉机,导致饲养牛马的农户减少,造成农肥数量下降,致使施入土壤中的农肥数量减少,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出现瘠薄风沙化;施肥养分比例不合理。

由于受市场价格的影响,农民偏重多买便宜的氮肥,对价格高的磷、钾肥买的少,尤其是钾肥的用量更少,钾肥缺少造成土壤养分比例失调,限制了植株的生长发育;重视大量元素,忽视中、微量元素。由于大多数农民的科技意识不强,对中、微量元素的认识不够,舍不得花钱去购买和使用,使植株的生长发育受阻;施肥方式不合理。当前化肥的使用都是集中施用,而玉米是须根系作物,所以集中施肥,玉米不能及时吸收养分,影响了玉米的正常生长发育。

1.2.4田间管理不到位带来的减产化学除草使用质量差。农民在使用除草剂时,不是对水数量不够,就是使用时间不对,再就是除草剂买的不对,加之整地质量粗糙,经常出现草死苗也死或畸形苗现象;苗期病虫害发现晚防治不及时。有相当一部分农民播完种之后就外出打工,不能够及时查看苗情,等到发现小苗得病生虫子时,再寻求防治已经太晚了;追肥方法不合理。

农民在追肥时还是使用大铧犁,玉米的根系已经分布整个垄台的土壤中,大犁趟后必然要伤到大量根系,还有等到玉米拔节后再追肥,在这个季节里一般都容易出现连阴雨天气,植株长得快,茎秆脆,这时追肥极易导致打秆和拉倒植株的可能,造成玉米严重减产;玉米螟、蚜虫发生重防治不得利。

玉米螟和蚜虫的发生都比较严重,农民还相信过去那老一套,认为“虫子咬不坏、蚜虫腻不死”,任其自由泛滥,偶尔有几户防治的也对群体大发生起不到控制作用;封垄时垄起的太高、伤根失水严重。在80年代前,农民种玉米封尖头垄是为了防涝,而80年代后由于气候的变化,干旱已经成为主要矛盾,再封尖头垄,不但失水快不抗旱,而且伤根严重,导致植株不抗倒伏。

回答者:小娜 时间:2017/10/11

0
我来回答: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 *姓名:
  • *联系电话:
  • *留言内容: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版权所有 WWW.3456.TV-火爆农资招商网 Copy Right©2009-2024 豫公网安备 4101970200204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00047
火爆农资招商网由河南国基律师事务所孙学军律师担任法律顾问 联系电话:13073709163 版权所有,欢迎转载,注明来源,合作共赢!
本站只起到信息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欺骗性产品信息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火爆商标注册证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