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病害反复发作是为什么?建议菜农应考虑多方面影响因素,并树立病害预防的观念。寄主、病原、环境,即病害三角,是病害发生流行的三要素,理清这三方面原因,然后对症,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大棚病害反复发作是为什么
一是棚内环境适宜病害发生当前,由于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棚室环境利于病害发生,所以大家注意降低夜间棚室湿度,可以通过白天加大通风等方式进行。
二是植株本身因素由于到了生长后期,植株开始衰老,叶片发黄,抗性渐低,加之连续结果,导致营养供应不足,所以这段时期注意养护根系和叶片,注意营养供应,如果病害有所发生应适当减少结果。
三是棚内病原菌多很多病害的高发是因为病原菌数量增加所导致,例如黄瓜霜霉病,很多棚室春季严重发生,夏季大家认为会有所减轻下,如果携带病原菌的老叶不及时清理出棚,棚室环境适宜的情况下病害会再次感染。
感谢大家的查阅和支持,如果大家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大家可以多多的关注火爆农资招商网公众号:huobao3456tv。
回答者:刘宽 时间:2017/8/22
0
有的蔬菜都是从地里挖出来的,没有清理,里面含有虫子,再加上不清理大棚,就越来越重了。
塑料大棚由于它相对密闭的环境,加上常年连作,使棚内病原菌和虫卵不断积聚,侵染基数越来越大,所以就越发严重。的防治方法就是轮作倒茬。
回答者:宇博 时间:2017/9/12
0
大剂量、高频次、不科学的使用农药,造成病虫抗性越来越强,作物免疫力越来越差,土壤微生态平衡严重破坏。
1、病虫抗药性。病虫抗药性简单来说就是病菌、害虫对防治农药敏感性降低,用药效果比较差甚至无效。由于化学农药的长期使用,大部分有害生物(包括病菌、害虫、杂草)均不同程度地产生抗药性,有的甚至已经发展到无药可治的地步。
2、抗药性形成的特点。生活史越短,繁殖速递越快,群体越大,接触农药机会越多的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越快;用药剂量越大,用药次数越多,抗药性越容易形成;选择性越好、专业性越强的内吸性高效农药,越易产生抗药性;作用机理相似的农药混用,易产生抗药性,而作用机理相差较大的保护性杀菌剂与内吸性杀菌剂混用就不易产生抗药性。
3、避免抗药性形成的措施。合理确定用药浓度和用药量;均匀施药,喷雾器的雾化要好,喷到作物上要形成一层能维持较长时间的药膜,杀虫治病效果才好;轮换施药、混合施药,药剂种类建议不要超过四种。
4、作物免疫力及的措施。作物的免疫力就是作物抵抗病菌侵染的能力。免疫力有强弱之分,还有遗传性。免疫力既可以在病菌侵染时诱发产生来围剿病菌,避免病害发生,也可以加强自身氧化酶的活性来抵抗病菌,减弱病害发生。作物这种抵御病菌侵染的能力,在经受病害侵染过程中可以加强,也会在频繁使用农药的情况下弱化,甚至完全丧失。提高作物免疫力简单也是行之有效的措施有两个,不要频繁打药,间隔期不要低于5天,以7-10天为宜;第二就是在打药时加上高品质的叶面肥。
5、土壤微生态平衡及保护。土壤是微生物的天堂,也是微生物繁殖的自然基础。土壤中的微生物一般分为三大类,一类是对作物生长有益的良性菌,如:固氮菌、根瘤菌、光合菌、磷细菌、钾细菌、放线菌和菌根真菌等;一类是对作物生长有害的恶性菌,如:镰孢菌、丝核菌、腐霉菌、疫霉菌等;良性菌和恶性菌在土壤中的数量都不大,而数量的是中性菌。
中性菌的特点是,谁的实力强就跟谁跑。在正常情况下,良性菌和恶性菌势均力敌,而当过量施用化肥农药时,良性菌就会受到严重伤害,若长期大剂量高频次施用农药,良性菌伤害更加严重,微生态平衡就会受到严重破坏,中性菌就会随之成为恶性菌,作物病害就会严重发生,而且难以。土壤微生态特点告诉我们,在防治土传病害时,既要考虑准确用药,用好药,又要考虑少用药,小范围用药,尽量减少对有益菌的伤害,保护生态平衡。当土传病害发生时,首先用药控制中心病株,或中心区域,并对中心病株或中心区域周围1-2米以内的其他植株进行防治,尽量减少全田用药次数。
耐可丰【甲壳丰】、【寡糖精肥】素对土壤肥力提高、土壤环境改善、有益微生物菌落增殖、防治病虫害及消除作物自身毒素、促进作物生长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全面解决作物重茬危害。一般冲一次【甲壳丰】、【寡糖精肥】水溶肥即可明显减少死棵数;15-30天内连冲3次,弱苗可“起死回生”;连续使用2年,可改善土壤问题。经过几年的试用,确实效果明显。
回答者:小娜 时间:2017/10/1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