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每年都有一些稻区受干旱缺水威胁,受害轻的,影响水稻生长发育,造成减产或大幅减产;受害重的,稻田干裂,稻株枯死,颗粒无收,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今天就来介绍一下水稻生育期的灌溉方法。
水稻的需水特点
水稻是喜水并对缺水敏感的作物,水是其正常生理活动和有机体形成的基础。水稻植株含水量在70%以上,叶片含水量为85%~96%,根系含水量为90%~95%,成熟种子含水量为13%~16%。
水稻不同生育期对水的需要量各不相同,即使同一生育期由于品种、栽培季节、栽植密度、施肥、土壤或成熟期等不同也有很大差异。研究表明,水稻不同生育期需水量占整个生育期需水量的比例为:移栽返青期双季早稻4%~8.2%,双季晚稻3.6%~11.4%;分蘖前期双季早稻6.4%~23.6%,双季晚稻7%~26.9%;分蘖后期双季早稻7.4%~23.8%,双季晚稻8.7%~25.5%;拔节孕穗期双季早稻15.3%~32.9%,双季晚稻14.1%~31%;抽穗开花期双季早稻10.2%~17.7%,双季晚稻7.2%~20.4%;乳熟期双季早稻7.7%~15.9%,双季晚稻7.4%~18.9%;黄熟期双季早稻7%~31.3%,双季晚稻3.1%~20%。
分蘖期保持浅水层(水层超过7厘米将抑制分蘖)或土壤湿润有利于分蘖并提高有效分蘖率,土壤持水量低于70%就会影响水稻分蘖。
稻穗分化和抽穗期需水多,特别是花粉细胞减数分裂期对水尤为敏感。稻田土壤持水量低于50%时,稻穗分化等正常生理活动将受明显影响。此期应保持中水层,以利稻穗分化、抽穗和吸收肥水。
抽穗扬花期对水很敏感。如缺水,一是抽穗会受影响;二是花粉和雌蕊柱头枯萎,不能开花授粉,造成大量空粒。此期田间以保持5厘米水层为宜。
灌浆结实期保持田间土壤干干湿湿即可,这样有利于以水调温、以水调气、以水养根、以根健叶。
水稻生育期的灌溉方法
水稻生育期合理灌溉的原则是:深水返青,浅水分蘖,有水壮苞,干湿壮籽。
深水返青水稻移栽后,根系受到大量损伤,吸引水分的能力大大减弱,这时如果田中缺水,就会造成稻根吸收的水分能力大大减弱,叶片丧失的水分多,导致水分入不敷出,轻则造成返青期延长,重则卷叶死苗。因此,水稻禾苗移栽后必须深水返青,以防生理失水,提早返青,减少死苗。但是,深水返青并不是灌水越深越好,一定要适度,一般以3~4厘米为宜。
浅水分蘖水稻分蘖期如果灌水过深,就会造成土壤缺氧闭气,养分分解缓慢,稻株基部光照弱,对分蘖不利。但分蘖期也不能没有水层。一般以保持1.5厘米深的浅水层为宜,并要做到“后水不见前水”,以利协调土壤中水、肥、气、热的矛盾。
有水壮苞水稻稻穗形成期间,是水稻一生中需水量多的时期,特别是减数分裂期,对水分的反应更加敏感。这时如果缺水,就会造成颖花退化,穗短、粒少、空壳多等。所以,水稻孕穗到抽穗期间,一定要保持田间有3厘米左右的水层,以保花增粒。
干湿壮籽水稻抽穗扬花以后,叶片停止长大,茎叶不再伸长,颖花发育完成,禾苗需水量减少。为了加强田间透气,减少病害发生,提高根系活力,防止叶片早衰,促进茎秆健壮,应采取“干干湿湿,以湿为主”的水管理方法,以期达到的以水调气,以气养根,以根保叶,以叶壮籽的目的。
关于水稻生育期的灌溉方法就介绍到这里了,想要解决更多的问题欢迎关注火爆农资招商网微信号:huobao3456tv),留言即回复您想了解的植保信息。
回答者:小娜 时间:2017/12/6
0
1.水稻耗水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水稻耗水量影响因素较多,主要有蒸腾、蒸发、渗漏(含旁渗和垂直渗漏)。水稻本身光合作用所需的水分,相比之下较少,可以忽略不计。蒸腾和蒸发消耗水分的多少主要受气象条件的制约,而在气象条件中,温、光对水稻蒸腾、蒸发的量起着决定性作用。
(1)水稻生育阶段耗水量与温度的关系
利用水稻生育阶段耗水量与其大于0℃的积温(用∑T表示)建立数学算式:
气温越高,水稻耗水量越大。这是因为随着气温的升高,水面蒸发量就增大;同时,在一定的温度范围之内,随着温度的升高,作物体内各种酶的活性也随之增强,新陈代谢、光合作用、蒸腾等消耗的水分也就越多。
(2)水稻生育阶段耗水量与日照的数量关系
水稻生育阶段耗水量与其日照(用∑S表示)有较好的一一对应关系。
水稻拔节至灌浆期是水稻由营养生长逐渐向生殖生长过渡的时期,植株日趋长大定型,群体日趋茂盛,需要足够的日照,用于增强光合作用,用于蒸腾、蒸发,因此耗水量也就多。
2.水稻灌溉量的确定方法
(1)确定水稻生育期耗水量的综合模式
水稻耗水量是在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促成的,这些因素的作用有主次之分,若其他条件相对稳定时,水稻的耗水量(用E表示),基本就是(∑T)、(∑S)的函数。因此运用相关集成综合法就得到关于水稻耗水量的数学关系式:
(2)某一时段耗水量的确定方法
由于外界条件、生理和生态的影响,不同阶段的耗水量有明显差异,存在一定的规律。要知道水稻某时段的耗水量,只要算出某时段前后两次的耗水量的差值即可。
(3)水稻耗水量与渗漏及地下水位的关系
根据试验资料,水稻生长期间,水稻田地下水位的变幅不大。渗漏量因土壤性质而异,高沙土田块渗漏量大,黏壤土渗漏量较小。对同一土壤性质而言,渗漏量基本是一个定数,可用G=dn表示。式中G为渗漏量,d为日渗漏量,n为天数。
(4)灌溉量的确定
一是计算灌溉量的确定。
水稻灌溉量主要用于蒸腾、蒸发、渗漏;它的多少还受降水量的影响。因此,灌溉量用函数关系式表示为:
式中:G为渗漏量,R为降水量,当日降水量大于50mm时,只计算50mm,多余的降水量视为被排除。
二是实际灌溉量的确定。
某时段的灌溉量可以计算出来,但还必须考虑未来3~4d的降水趋势和土壤性质来决定灌溉的水量。现设计了灌溉量决策分级表(表1),基本能综合考虑上述三者的作用,然后采取相应的灌溉量。
表1 灌溉量决策分级表
计算灌溉量(mm)高沙土降水量级砂壤土降水量级壤土地降水量级
无小中大无小中大无小中大
10~20ⅠⅠⅡⅣⅠⅠⅡⅣⅠⅡⅡⅣ
20~40ⅠⅠⅡⅣⅠⅠⅡⅣⅠⅡⅡⅣ
≥40ⅠⅠⅢⅣⅠⅡⅢⅣⅠⅡⅢⅣ
表1根据计算灌溉量,预测未来降水量和土壤性质,将灌溉量明确分为4级,分别采取4种相应的决策。
Ⅰ:灌溉量为计算灌溉量;
Ⅱ:灌溉量为计算灌溉量的80%;
Ⅲ:灌溉量为计算灌溉量的50%;
Ⅳ:暂不灌溉。
当计算灌溉量小于10mm时,无论是什么土壤性质,无论是未来有没有降雨,均不予灌溉。
运用表1对如皋市2001年水稻生长期的灌溉量进行测报,预报结论和实际基本吻合。
(5)灌溉方法
在实际操作中要考虑到劳力和电灌站的工作安排,一般是每4~5开机灌溉一次,灌溉量为前4~5d各种要素输入模式后计算的耗水量加上这4~5d的渗漏量和与降水量的差值。因此,水稻田就形成了以浅水和湿润相结合,以湿润为主的一种灌溉技术,同时根据水稻生长特性在分蘖末期,当苗数达到有效穗数的80%左右时,为抑制无效分蘖,实行落干晒田,晒到人可以在稻田走而不陷脚为止。
3.结语
(1)2001年运用试验结果动态模式确定的水稻灌溉量,灌溉试验田与以常规灌水方法为对照田比较,平均节水5476.5m3/hm2,节电87kW·h/hm2,平均增产906kg/hm2,按照水稻1.40元/kg计算,平均每公顷增收1168.4元。
(2)该节水灌溉技术的特点是根据水稻各生育期耗水规律,结合防治病虫害,适时采取浅、湿、干调节,合理利用自然降水。突破水稻长期淹水的灌溉模式,使稻田水分多样化,促控结合,既满足了水稻需水要求,又改善了农田小气候,增加土壤中空气流动,促进根系的发育。故试验田水稻茎秆粗壮,成熟时秸青籽黄,籽粒黄亮饱满,未发现纹枯病及倒伏现象。
(3)因水稻耗水量是多种气象因素作用的结果,本文考虑了主要因素,还有一些起次要作用的不确定因素,如风的大小对蒸发量的多少有一定影响等等有待进一步研究。
回答者:小娜 时间:2017/12/6
0
水稻生育期合理灌溉的原则是:深水返青,浅水分蘖,有水壮苞,干湿壮籽。
深水返青水稻移栽后,根系受到大量损伤,吸引水分的能力大大减弱,这时如果田中缺水,就会造成稻根吸收的水分能力大大减弱,叶片丧失的水分多,导致水分入不敷出,轻则造成返青期延长,重则卷叶死苗。因此,水稻禾苗移栽后必须深水返青,以防生理失水,提早返青,减少死苗。但是,深水返青并不是灌水越深越好,一定要适度,一般以3~4厘米为宜。
浅水分蘖水稻分蘖期如果灌水过深,就会造成土壤缺氧闭气,养分分解缓慢,稻株基部光照弱,对分蘖不利。但分蘖期也不能没有水层。一般以保持1.5厘米深的浅水层为宜,并要做到“后水不见前水”,以利协调土壤中水、肥、气、热的矛盾。
有水壮苞水稻稻穗形成期间,是水稻一生中需水量多的时期,特别是减数分裂期,对水分的反应更加敏感。这时如果缺水,就会造成颖花退化,穗短、粒少、空壳多等。所以,水稻孕穗到抽穗期间,一定要保持田间有3厘米左右的水层,以保花增粒。
干湿壮籽水稻抽穗扬花以后,叶片停止长大,茎叶不再伸长,颖花发育完成,禾苗需水量减少。为了加强田间透气,减少病害发生,提高根系活力,防止叶片早衰,促进茎秆健壮,应采取“干干湿湿,以湿为主”的水管理方法,以期达到的以水调气,以气养根,以根保叶,以叶壮籽的目的。
回答者:宇博 时间:2017/12/7
0
我国每年都有一些稻区受干旱缺水威胁,受害轻的,影响水稻生长发育,造成减产或大幅减产;受害重的,稻田干裂,稻株枯死,颗粒无收,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今天就来介绍一下水稻生育期的灌溉方法。
水稻的需水特点
水稻是喜水并对缺水敏感的作物,水是其正常生理活动和有机体形成的基础。水稻植株含水量在70%以上,叶片含水量为85%~96%,根系含水量为90%~95%,成熟种子含水量为13%~16%。
水稻不同生育期对水的需要量各不相同,即使同一生育期由于品种、栽培季节、栽植密度、施肥、土壤或成熟期等不同也有很大差异。
研究表明,水稻不同生育期需水量占整个生育期需水量的比例为:移栽返青期双季早稻4%~8.2%,双季晚稻3.6%~11.4%;分蘖前期双季早稻6.4%~23.6%,双季晚稻7%~26.9%;分蘖后期双季早稻7.4%~23.8%,双季晚稻8.7%~25.5%;拔节孕穗期双季早稻15.3%~32.9%,双季晚稻14.1%~31%;抽穗开花期双季早稻10.2%~17.7%,双季晚稻7.2%~20.4%;乳熟期双季早稻7.7%~15.9%,双季晚稻7.4%~18.9%;黄熟期双季早稻7%~31.3%,双季晚稻3.1%~20%。
分蘖期保持浅水层(水层超过7厘米将抑制分蘖)或土壤湿润有利于分蘖并提高有效分蘖率,土壤持水量低于70%就会影响水稻分蘖。
稻穗分化和抽穗期需水多,特别是花粉细胞减数分裂期对水尤为敏感。稻田土壤持水量低于50%时,稻穗分化等正常生理活动将受明显影响。此期应保持中水层,以利稻穗分化、抽穗和吸收肥水。
抽穗扬花期对水很敏感。如缺水,一是抽穗会受影响;二是花粉和雌蕊柱头枯萎,不能开花授粉,造成大量空粒。此期田间以保持5厘米水层为宜。
灌浆结实期保持田间土壤干干湿湿即可,这样有利于以水调温、以水调气、以水养根、以根健叶。
水稻生育期的灌溉方法
水稻生育期合理灌溉的原则是:深水返青,浅水分蘖,有水壮苞,干湿壮籽。
深水返青水稻移栽后,根系受到大量损伤,吸引水分的能力大大减弱,这时如果田中缺水,就会造成稻根吸收的水分能力大大减弱,叶片丧失的水分多,导致水分入不敷出,轻则造成返青期延长,重则卷叶死苗。因此,水稻禾苗移栽后必须深水返青,以防生理失水,提早返青,减少死苗。但是,深水返青并不是灌水越深越好,一定要适度,一般以3~4厘米为宜。
浅水分蘖水稻分蘖期如果灌水过深,就会造成土壤缺氧闭气,养分分解缓慢,稻株基部光照弱,对分蘖不利。但分蘖期也不能没有水层。一般以保持1.5厘米深的浅水层为宜,并要做到“后水不见前水”,以利协调土壤中水、肥、气、热的矛盾。
有水壮苞水稻稻穗形成期间,是水稻一生中需水量多的时期,特别是减数分裂期,对水分的反应更加敏感。这时如果缺水,就会造成颖花退化,穗短、粒少、空壳多等。所以,水稻孕穗到抽穗期间,一定要保持田间有3厘米左右的水层,以保花增粒。
干湿壮籽水稻抽穗扬花以后,叶片停止长大,茎叶不再伸长,颖花发育完成,禾苗需水量减少。为了加强田间透气,减少病害发生,提高根系活力,防止叶片早衰,促进茎秆健壮,应采取“干干湿湿,以湿为主”的水管理方法,以期达到的以水调气,以气养根,以根保叶,以叶壮籽的目的。
回答者:小娜 时间:2017/12/8
0
我来回答: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