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症状特点:该病主要危害大白菜根部,从而影响植株地上部分形态。病株地下部分主根、侧根和须根形成大小不等的肿瘤。主根肿瘤大如鸡蛋,数量少;侧根肿瘤很小,呈天冬根形、圆筒形或手指形;须根肿瘤往往成串,极小,数目众多,可达20余个。肿瘤表面粗糙,进而龟裂,凸凹不平,后常因杂菌感染而腐败发臭。病株生长慢,基部叶片变黄萎蔫呈失水状,严重时植株枯死。
(2)发病条件:孢子囊萌发及入侵均需潮湿条件,酸性土壤、高湿、积水低洼地、平板地是根肿病发生有利的条件。土壤含水量在45%以下病菌开始死亡;氢离子浓度在63.09纳摩/升以下(pH7.2以上)发病逐渐减少。
(3)防治方法:
①实施检疫。本病仅在部分省(区)局部发生。切实严格地实施检疫法规,控制疫区内的蔬菜和种苗外调,保护无病区。
②调整土壤酸碱度。在定植前7~10天,每667米2撒熟石灰粉75~100千克于土表,调节土壤酸碱度至弱碱性,然后耙地做畦,抑制病菌发展。若已发病,可在白菜发病初期,用15%的石灰乳灌根,每株0.3~0.5升乳液,也可达到同样效果。
③加强栽培管理。定植白菜应选择晴天进行,并结合移栽剔除病弱苗,拔除田间病株并进行处理,均有防病作用。适宜的耕作方式是与非十字花科蔬菜实行4--5年间隔轮作。
④用药剂处理土壤。种植前每667米2用75%五氯硝基苯粉剂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5~3千克,对细土20~30千克,拌匀后开沟施于土中再栽苗可防治根肿病;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五氯硝基苯悬浮剂500倍液灌根,每株250毫升,有防病作用。
回答者:农资人 时间:2010/4/16
0
大白菜在玉田县种植面积较大,近几年来,根肿病时有发生,对大白菜的品质和产量造成较大影响。其症状表现为苗期受害,严重时幼苗枯死。白菜植株萎蔫,生长不良。主、侧根上为大小不一的圆形或长圆形瘤状物,初期肿瘤表面光滑,后变粗糙,进而龟裂。地上部植株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以后生长缓慢、矮化,中午基部叶片萎蔫,早晚恢复正常,后期叶片变黄直到枯萎死亡。
大白菜根肿病是一种土传真菌病害,多发生在十字花科蔬菜上。大白菜根肿病很难根治,病害发生后病菌直接妨碍营养成分向植株地上部分输送,蔬菜长到中期,严重的在前期就出现根部腐烂,造成成片的蔬菜大面积死亡,给农民经济带来巨大损失。
由于近年来重茬问题严重,造成真菌积累量大,更易发生大白菜根肿病。防治方法:重病地要与非十字花科作物实行6年以上轮作,并要铲除杂草。收菜后病根,集中销毁。在低洼地或排水不良的地块栽培大白菜,要采用高畦的形式栽培。同时适当增施石灰,调节酸性土壤至微碱性,播种前每亩撒石灰75-100公斤,对其消毒;防治时期为直播白菜播种至2-3叶期,用15%恶霜灵水剂500倍液、58%甲霜灵·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75%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700-1000倍液灌根,每穴灌250-500毫升,间隔10天,连灌3次。对于根肿病发病后期的大白菜病株,药剂防治不能很好地控制。为防止病情在田间继续蔓延,应及时将病株清出田外,烧毁或深埋,不可随意丢弃,再用石灰封闭病穴,并对健株用多菌灵、百菌清等药剂灌根。
回答者:小杨 时间:2017/6/6
0
一、物理防治措施:一是与非十字花科蔬菜实行轮作;二是发现病株及时,病株携出田外烧毁或深埋;三是施用石灰调节土壤酸碱度,一般亩施石灰粉75~100公斤;四是草木灰拌土盖种;五是合理的施肥。
二、化学防治:土壤消毒可用5O%多菌灵600倍液或敌克松500倍液泼施;5O%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O%甲基硫菌灵800倍液、58%雷多米尔100O倍液,每株0.4~0.5升灌根既可防止。
回答者:小杨 时间:2017/6/7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