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的需肥规律是指在小麦一生中,随各生育时期的阶段性变化而表现出的对养分吸收的相对数量及动态变化趋势,是指导小麦施肥,提高化肥使用效益的理论依据之一。
一般每生产100公斤籽粒,约需3公斤氮素、1公斤磷(P2O5)和3公斤钾(K2O),氮、磷、钾的比例约为3:1:3。这一规律可作为计算一定产量水平下,小麦经济施肥量的理论依据。小麦需肥的一般规律是:冬小麦在返青前由于植株生长量小,吸收氮、磷、钾的数量相对较少,返青后,迅速生长,对养分吸收量急剧增加,其中
磷钾的吸收比氮更突出,约50%以上的磷钾和30%左右的氮素在这一阶段吸收。开花以后逐渐减少。春小麦在分蘖期以前吸收的养分较少,拔节至孕穗期为氮肥和钾肥的个吸收高峰,孕穗到开花吸收量明显减少,开花到乳熟期的吸收量又显著增加,达到第二个氮钾吸收高峰。磷的吸收量拔节前较少,拔节后逐渐增多,直到乳熟期仍维持较高水平。
根据小麦的需肥规律,在小麦生育前期,冬小麦在返青前,春小麦在分蘖前,应适量追施氮、磷化肥,对促进根、茎、蘖的生长,增强抗性具有积极意义。冬小麦生长进入返青至拔节期,是追肥的关键时期,应重施返青拔节肥。对地力较差和晚播弱苗,早追返青肥极为重要,应以氮肥为主,并配合磷肥和钾肥,追施量占总追肥量的50%~60%。在拔节至开花阶段也是施肥的关键时期,此时生长中心和营养中心转向茎和穗,特别是高产麦田,更要重施拔节,必须加强氮素营养,才能有利于小花分化,增加结实率,促进穗大粒多。
春小麦应重施分蘖肥,在未施分蘖肥时,要重施拔节肥。在开花前,还应施用一定数量的孕穗肥,以满足春小麦第二需肥高峰的需要。追肥应以氮为主,氮磷配合。小麦生育后期,对养分吸收显著减少,为了防止早衰,并有效地增加粒重,可进行根外喷施磷、钾肥料,不宜施用较多氮肥,也不宜施用时期过晚,以防贪青晚熟,降低产量与效益。
回答者:小丹 时间:2018/3/2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