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料的利用率又叫肥料的回收率,也就是在所施的肥料成分中,被作物吸收的占了多少,一般用百分数表示。比如说施用了30公斤氮素,被作物吸收了9公斤,则氮素的利用率为30%。
影响肥料利用率的因素很多,除气候因素外,为了提高化肥使用的效益,必须注意这些因素,调整和适应这些因素。这些因素中包括肥料种类、品种、分配和供应方法、施用技术、土壤环境、气候状况、田间管理及作物特性等。如肥料成分比例的搭配适当与否,施肥部位、施肥深度、施肥时期恰当与否,土壤不同养分的丰缺程度和施肥成分的协调与否,雨量多少和土壤水分的适应与否,都能影响肥料利用率的高低,特别是作物的不同种类和不同品种以及不同管理栽培技术,也能影响作物本身对肥料的吸收能力。
为了提高化肥使用的效益,考虑到不同化肥的性质,在施用时,应当分别对待。化肥有挥发性、不稳定。在土壤中移动性大小不同,有的是酸性肥料,有的是碱性肥料。如碳酸氢铵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挥发性强,施用时应深施覆土,球肥深施、压粒深施,减少养分损失。硝酸态氮肥和尿素移动性强,土壤不能吸附,施用后不可大水漫灌。
而在土壤中移动性小的磷肥,应作为种肥和基肥施入,施用时应注意施到根系附近的深度,如作追肥则因移动性小,不易发挥作用。另外,要特别注重配施有机肥及氮、磷、钾肥的配合比例,这将非常有利于化肥利用率的提高。施用化肥时,必须依据当地的轮作施肥方式,不仅考虑当季作物的肥效,还要考虑肥料残效和不同茬口对养分利用的特点及作物的营养特性,以轮作周期为单元,用地和养地相结合,以取得提高肥料利用率、增产增收的综合效果。就作物品种的遗传特性而言,早熟品种的生育期短,一般繁茂性差。氮
肥的施用量可以偏高一些,也不会贪青。相反,晚熟品种的生育期长,磷、钾的施用量可以偏高一些,否则容易贪青晚熟,甚至发生倒伏。为了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就要根据作物生育期的不同,产量水平的不同,需要养分的不同,确定合理的施肥量、施肥次数和施肥时期。
影响作物生育的各种土壤障碍因素,如强酸性土壤、强碱性土壤、漏水的砂土、不渗水的粘土等,对作物的生育都有不良影响,应据不同的土壤状况,采用适宜的肥料和施肥方法。如质地粘重的地块,地温常偏低,对幼苗的生长不利,应注意苗期施肥,并注意选用热性的有机肥,以利于分解。对沙性强的土壤,因保肥能力差,施肥量不宜过多,应分次施用,防肥。
土壤肥力状况也影响肥料的利用率。实践证明,肥力高的土壤,在很大程度上与施用有机肥的数量较多有关。施用有机肥较多的土壤磷也随之提高。因此,肥力高的土壤施用磷的效果就差一些。磷肥施在一般肥力水平的土壤上,增产潜力大,如果氮、磷配合则效果更好。
回答者:小丹 时间:2018/4/1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