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肥料三要素中,氮素居于首位,说明它在土壤中的数量,尤其是氮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作物的需要。为了发挥氮肥的增产作用,在氮肥施用时,必须考虑主要环境条件对氮肥肥效的影响。
氮肥主要是硝态氮肥和铵态氮肥,它们都是氮肥。硝态氮肥不能被土壤吸附,容易随水流失。所以,给水田施用硝态氮肥是不科学的,即使给旱田施用,也应控制灌水量,雨季也应避免施用硝态氮肥。铵态氮肥容易被土壤吸附,所以适于在水田施用。
在土壤通气不良,土壤中含有较多的硝态氮和有机质的情况下,硝态氮可能会由于反硝化作用而成为氨气挥发掉,造成脱氮损失。在农业生产上,应尽量避免土壤通气不良的状况。如土壤水分过多,超过田间持水量时,应设法排除。
旱作土壤,特别是土壤质地过于粘重的,当降雨或灌水后,表土常有结皮或板结的情况,严重地限制了土壤空气与大气的正常交换,应及时中耕松土,改善土壤通气状况。至于水田,应严禁使用硝态氮,以免脱氮损失。
碱性或石灰性土壤表面的铵态氮肥,很容易发生氨的挥发现象。因此,铵态氮应深施,特别是化学性质不稳定的碳酸氢铵,深施可大大减少氨的挥发,提高肥效。
气象条件如温度、光照、雨量等,一方面直接影响作物根系的生长及其对养分的吸收,另一方面还影响土壤中养分所处的状态,进一步影响施肥的效果。
在高温多雨、光照充足的地区,作物生长迅速,需养分较多,追施肥料容易发挥作用,但应控制氮肥用量,以免作物发生徒长郁蔽或贪青晚熟。同时要考虑雨水对肥料的淋失,应及时补肥,以免作物早衰。在高寒地区,宜增施磷、钾肥,以利于作物过冬。
为了追肥及时发挥作用,宜稍稍提前追施,尤其是尿素。尿素能否及时为作物吸收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土温。土温低时,尿素转化时间长,不易发挥肥效。这就要求提前施用,使之有转化的时间。
回答者:小丹 时间:2018/4/27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