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又名绵芪。味甘,性微温,归肺、脾经。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那么在种植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黄芪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1.黄芪的病害防治
1.根腐病
多雨潮湿地区或季节易发生,根尖或侧根先发病并向内蔓延至主根,植株叶片变黄枯萎,发病后期茎基部及主根均呈红褐色干腐,病株极易从土中拔起。防治方法如下:
(1)杂草,雨后及时排水,保持地面无积水;
(2)加强栽培管理,实行3年以上轮作;
(3)发病初期亩用大生M-4为“母药”加72%杀毒矾100克兑水50千克或70%杜帮克露100克,兑水40千克进行叶面喷施或灌根部。
(4)发病初期选用50%甲基硫菌灵8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等喷茎基部或用石灰水100倍液灌根。
2.白粉病
为害叶、嫩茎和荚果。发病部位布满白色粉末状霉层,后期呈灰白色,霉层中产生无数黑色小颗粒,造成叶片枯黄早落。5-6月开始发病,9-10月发病率可达100%,防治方法如下:
(1)植株枯萎或收获后及时清园,烧毁病残株;
(2)宜选新茬地种植,忌连作;
(3)合理密植并加强水肥管理,增施磷、钾肥。
(4)发生期选用50%粉锈宁1000倍液、75%百菌清500倍液喷雾2-3次,间隔15-20天。
3.紫纹羽病
发病初期病部生有纤细的紫红色菌丝,后根部变为黄褐色至黑褐色,根表面产生紫褐色菌素,其上有时可见紫红色半球状菌核或在根部或茎基部产生一层紫红色绒状物,表皮变黑或腐烂,发病轻的枝叶略呈黄绿色,发病重的全株干枯而死,防治方法如下:
(1)收获时将病残株集中烧毁;
(2)与禾本科作物轮作,轮作期3-5年;
(3)发病期拔除病株绕毁,并用石灰粉封穴消毒;
(4)雨季注意排水。
2.黄芪的虫害防治
1.地老虎
初夏期间幼虫常咬断黄芪幼苗。防治方法如下:
(1)虫害发生之前,每亩用1.5千克辛硫磷拌细土50千克,撒于植株周围,然后中耕松土进行防治;
(2)发生期用40%硫酸烟碱或0.2%苦参碱水剂1000倍液喷灌受害植株周围的土壤;
(3)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
2.蚜虫
为害黄芪的蚜虫有槐蚜和无网长管蚜。主要在嫩枝条上为害,常喜群聚吸食植株汁液,使嫩芽枯萎,幼叶卷缩,防治方法:
用40%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喷雾,每7天交替防治一次。
3.跳甲
跳甲成虫吃叶,幼虫吃根,防治方法:
(1)不与十字花科蔬菜连作;
(2)用90%敌百虫1000倍液喷雾,跳甲体小不易被发现,必须细致检查提早防治。
4.食心虫
幼虫咬食黄芪荚果内种子,严重时种子被吃光,防治方法:
(1)不要重茬,不与其它豆科作物连作;
(2)秋季进行土壤深翻,使虫卵不能越冬;
(3)发生期应用25%乐氰乳油25-50毫升兑水40千克,或进口功夫乳油5毫升兑水30千克进行叶面喷施。
5.豆荚螟
以幼虫蛀荚为害,幼虫孵化后在豆荚上结一白色薄丝茧,从茧下蛀入荚内取食种子,造成瘪荚、空壳,也可为害叶柄、花蕾和嫩茎,防治方法如下:
从花期开始用90%敌百虫1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500倍液喷雾,7天左右一次,至种子成熟,不同农药交叉使用。
6.黄芪种子小蜂
黄芪种子被害率一般为10%,严重时达50%以上,影响黄芪种子及药材的生产。成虫产卵于种皮下,孵化后蛀食种子,成虫羽化后咬破种皮后脱出,每只幼虫为害1粒种子。防治方法:
(1)播种前做好种子清选工作,除去有虫籽,减少小蜂传播;
(2)在盛花期及种子乳熟期各喷1次40%乐果乳油1000倍液,以杀灭大量羽化的成虫。
3.黄芪病虫害的技术要点
1.病害防治:
黄芪主要病害有根腐病、白粉病、霜霉病和紫纹羽病等,均于雨季发病严重,防治过程应坚持“综合防治”防重于治的原则,在发病初期,出现中心病株时及早防治,一般应于雨季前开始防治。
2.虫害防治
黄芪主要虫害有跳甲、蚜虫、豆荚螟等。跳甲应在黄芪出苗前后及早防治;蚜虫发现时及时防治;豆荚螟于开花期开始防治。
3.注意事项
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高污染的“三高”农药,按各种农药限定的用量,施用次数,施用浓度用药。施药后降雨,雨后晴天再施。施药时几种农药交替使用,既能提高防治效果又能降低农残。
上文中已经详细为大家介绍了黄芪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种植技术,请关注微信号:huobao3456tv。
回答者:小惠 时间:2018/6/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