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资问答 > 水果 > 浆果 > 香梨粗皮果的发生原因是什么?怎么防治?

香梨粗皮果的发生原因是什么?怎么防治?

提问时间:2018/6/17匿名 | 分类:水果 | 浏览676次
1个回答

香梨腐烂病是香梨树上发生的主要病害,常造成死枝甚至毁园,给果农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严重制约了香梨种植产业的发展。本文为大家总结了香梨腐烂病的发病原因,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总结出腐烂病的预防和防治技术措施,:

1、腐烂病发生的原因

1.1低温冻害

1.2管理不当。树体营养不良

(1)负载量过大,单产过高,树势衰弱,抗性差。(段德成果园)

(2)施肥不当,有机肥施的少,主要以化肥促梨树生长。有机肥施的过浅,一般都采用沟施。(亚些尔果园)

(3)灌水不合理,采收期频繁灌水,采一遍果灌一遍水,以水催果,树势变弱。

(4)树体修剪不规范,修剪没有目标,树体紊乱,结果枝年年甩放,树势变弱。

(5)采摘期过晚,对一些小梨和不合格的买不出去的梨,不进行采摘,削弱树势,使树体易遭受秋末冬初的低温危害。(李全堂、刘德安香梨园)。

(6)香梨和间作物需肥水的不协调,尉犁县是棉花种植大县。香梨的间作物为棉花。棉花前期需控水、控肥,6中旬到8月底需大量的水分和大量的氮,而香梨却相反。

1.3由于机械损伤引起伤口病菌侵染危害

1.4香梨优斑螟引起腐烂病发生。

2、腐烂病的预防

(1)冻害的预防。牢固树立壮树抗冻的理念,提高树体的抗冻性,加强树体管理,合理灌溉,严格控制化肥用量。增加果园通风透光,减少郁蔽。间作粮、棉、蔬菜等作物的果园,要协调好管理上的矛盾,以果树为主,间作作物为果树生长让路。同时,可以在冬季冷阶段,用废旧毛毡、棚膜、编织袋等包扎树干及权口处,保护树体。只有提高果树抗逆性,减轻乃至避免冻害,才能果树正常生长,才会有稳定的产量和收益。

(2)减少机械损伤引起伤口。尉犁县是棉花种植大县,香梨间作物多为棉花,果农为了增加果园前期效益,种植的棉花离树体很近,耕作时对树体造成很多的伤口,建议果农少种一行棉花,以果树为主,间作作物为梨树生长让路,减少机械损伤,从而减少病菌的感染。

(3)预防香梨优斑螟引起的腐烂病发生。在香梨优斑螟发蛾高峰期4月下旬、6月中旬、7月中下旬利用糖醋诱蛾,诱杀香梨优斑螟的成虫,每667平方米挂糖醋诱瓶6个,并及时加配糖醋液和虫尸。5月上旬,在香梨优斑螟危害时期喷洒2.5%功夫乳油2000倍杀灭成虫和卵,对枝干上有新鲜虫粪的蛀孔用80%敌敌畏乳油500倍涂抹,杀死蛀食枝干的幼虫。

3、腐烂病的防治技术

腐烂病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做到治根、治本、治早、治小。农业、物理防治是基础,药剂防治是辅助。

3.1合理施肥,科学配方

增施和深施有基肥,要达到千克果千克肥。667平方米产1吨果施优质有基肥1吨,要求有基肥施人深度为40厘米左右,施入时应将表土与肥料混合均匀后施入。其二,控制氮肥施入量,增施磷、钾肥,丰产期果园在花前或花后追施500克/株的尿素。7--8月份追肥主要以磷钾肥为主。严禁7―8月施氮肥。

3.2加强整形修剪,提高树体抗性

从而解决了树体通风透光条件,保持树势健壮,提高树体抗病性。

3.3合理灌水

严禁在8月底至9月底进行浇水、追施氮肥,尤其注意不要摘一遍果浇一遍水。灌冬水时期为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以增强树体抗寒抗冻能力。

3.4有效负载

为了减少大小年,梨树疏花疏果要及时进行,树体负载量,以每个花序1~2个果为宜。

3.5刮治病斑,涂药防治

刮治应做到“刮早、刮小、刮了”,对腐烂病斑刮除,不留死角,刮病斑应在原有病斑向外扩5毫米为宜,刮过的病斑要及时涂抹843康复剂或腐必清原液等进行保护,适当加入菊酯类农药更好。每年在3月底用5波美度石硫合剂清园,生长期内发现病株及时刮除病斑,并涂抹药剂进行防治。

3.6搞好清园

在修剪时,剪除病枝集中烧毁,不得丢弃在果园中或果园的附近,以减少侵染源。

3.7预防冻害

当气温22℃以下时,梨园中可堆放杂草进行熏烟以及在主干、主枝上捆绑麻袋片等,以提高园中的温度。减轻冻害的发生。对出现的冻害伤口要反复刮治并涂抹药剂,预防病菌侵染。

回答者:小恒 时间:2018/6/17

0
我来回答: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 *姓名:
  • *联系电话:
  • *留言内容: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版权所有 WWW.3456.TV-火爆农资招商网 Copy Right©2009-2024 豫公网安备 4101970200204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00047
本站只起到信息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欺骗性产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