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荪作为一种少有的食用菌种,一般生长在竹根部,它也属于一种蔬菜,吃起来味道与竹笋一样鲜美。竹荪是一种名贵的食用菌珍品,人们在种植的时候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说子实体生长期间是禁止使用防治病虫害,因此,病虫害防治应从环境因子着手,以预防为主,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
一、杂菌
在菌丝管理期间要畦面杂菌、污染物,发现“黑、红、绿”颜色杂菌,立即用碳铵或石灰覆盖外加薄膜,消毒抑制。如出菇期出现杂菌,在竹荪未展裙前可喷洒金霉素水溶液,严重时可喷洒0.1%多菌灵药液进行防治。
1、竹荪粘菌病:竹荪粘菌病主要发生在竹荪畦面裸露土或覆盖在畦面的稻草上,蔓延迅速。受粘菌危害的竹荪畦位里面培养料变潮湿腐烂,菌丝生长受抑或逐步消亡,培养料存在大量细菌和线虫,不再生长竹荪;竹荪菌蕾受到危害呈水渍状、霉烂。
2、竹荪粘菌病发病原因:①、高温高湿环境条件粘菌适宜生长在有机质丰富、环境潮湿的地方。尤其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有利于粘菌孢子的萌发与生长,其营养体菌落扩展很快,多1天可扩展20cm,几天内就可覆盖大片畦床。②、培养料感染细菌粘菌是杂食性的生物,细菌、有机质、食用菌的菌丝片断和孢子等都是粘菌的营养源,特别是细菌更是粘菌的良好食物。如果竹荪培养料或竹荪菌蕾被细菌感染,就极易发生粘菌病。③、土壤或水源、空气带有粘菌。
3、竹荪粘菌病防治方法:粘菌的防治工作与农作物病害防治一样,应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原则。①、使用无污染、生活力强的高质量菌种。菌种使用前要认真检查,对棉花塞染菌、有异味或太干、太湿、太老的菌种都不宜使用。
②、注意田块选择和提前翻晒、杀菌。要选择向阳、通风、土壤肥沃和易排水的田块作为竹荪栽培地,并要提前20~30天田块的稻草根翻犁成畦暴晒。畦田四周要清沟排水,沟要清宽、挖深,不使雨水淤积。在栽培前的7~10天里用敌敌畏和多菌灵1:500倍喷洒及每666m2撒25kg石灰杀虫、杀菌;在整畦播料的前1天,按上述再进行一次杀虫、杀菌。
③、培养料处理。栽培竹荪的原料如木屑、竹屑、菌草、废菌料等必须充分晒干。在下料栽培时,把这些原料放入水池内浸泡24―36小时和堆沤发酵5―7天,浸泡或堆沤时在水中或料中加入0.3%~0.5%石灰和1:500倍的多菌灵杀菌。浸泡时加入2%一3%漂白粉。
④、加强畦床管理。竹荪下料播种时要选晴天,播种覆土后畦面撒些竹叶或铺盖稻草,并插上拱型竹片,遮盖薄膜保温、保湿、防雨;菇棚四周遮阳物不宜围的过厚、过密,要易于通风;畦沟不应有雨水淤积,畦土湿度保持在20%一25%,空气相对湿度达80%~90%,光照达600―800Lx。⑤、发病后的处理。竹荪畦床一旦发生粘菌要停止喷水,加大菇棚光照和通风。同时清掉发病处的培养料和壤土,稍微清宽些,并在清理处撒上石灰和喷洒杀菌剂。在发病初期可用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硫酸铜1:500倍和100―200国际单位链霉素或含有效氯150mg/L的漂白粉连续喷洒3―4次。
二、防治虫害
1、茶麸防虫。向培养料中加入3~5%的茶麸(即茶籽饼)粉或用煮出的茶麸水拌培养料,可有效地防治虫害。2、人工捕捉。在出现害虫进行人工捕捉。3、药剂防治。
(1)白蚁:能蛀食竹荪菌丝,影响竹荪产量。可用灭蚁灵或辛硫磷700倍液、25%菊乐合脂2000倍液喷杀或用明矾粉调糖水洒于白蚁喜食的芒箕上诱杀,也可用烧香的骨头诱杀。
(2)螨类:在高温高湿时容易爆发,竹荪菌丝生长阶段以及出菇阶段均有发生,能把菌丝咬断,菌丝萎缩不长,也能咬竹荪菌球,并传播病菌,发生严重时造成绝收。可用70%克螨特200倍液或2.5%天王星2000倍液或者其他专用杀螨剂进行喷杀。
(3)蛞蝓:是一种软体动物,俗称“鼻涕虫”,无外壳,身体裸露,主要吞噬竹荪菌球,造成菌球穿孔,并留下一道白色黏液。可用杀螟磷喷杀或用1:50:50的砷酸钙、麦皮、水置于蛞蝓出没的地方诱杀,或在蛞蝓出没的地方喷洒5%煤酚皂溶液、50%食盐水滴杀。
三、防治病害
1、黏菌:发生在竹荪畦面裸露土或覆盖的稻草上,初期为黏糊糊,会变形运动,呈乳白、橙黄、黄绿色,使菌丝生长受抑或逐渐消亡,严重时不再生长竹荪,竹荪菌蕾受到危害呈水渍状、霉烂。应加强通风,初期可用多菌灵、70%甲基硫菌灵1000倍液、硫酸铜500倍液、10%漂白粉连续喷洒3~4次。
2、烟灰菌:常发生在高温高湿环境,初期在竹荪畦面覆土层出现脏白色绒毛状菌丝,很快变成粉红色、黑色,菌落呈深烟灰色,并产生大量的黑色孢子,其主要为害竹荪菌丝,导致菌丝断裂,直至死亡。早期出现脏白色绒毛状菌丝时为期,可直接在病症处喷洒3%石碳酸或者2%甲醛;当出现黑色孢子时,可用福尔马林20倍+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稀释液喷施;严重时,在发病处周围挖断培养料,在及周围撒新鲜石灰,并用塑料膜将病盖住,控制其扩散。
以上为大家介绍了竹荪常见的病虫害,感谢大家的阅读和支持!想了解更多种植技术,请多多关注微信号:huobao3456tv。
回答者:小莹 时间:2019/1/30
1
一、杂菌
在菌丝管理期间要畦面杂菌、污染物,发现“黑、红、绿”颜色杂菌,立即用碳铵或石灰覆盖外加薄膜,消毒抑制。如出菇期出现杂菌,在竹荪未展裙前可喷洒金霉素水溶液,严重时可喷洒0.1%多菌灵药液进行防治。
1、竹荪粘菌病:竹荪粘菌病主要发生在竹荪畦面裸露土或覆盖在畦面的稻草上,蔓延迅速。受粘菌危害的竹荪畦位里面培养料变潮湿腐烂,菌丝生长受抑或逐步消亡,培养料存在大量细菌和线虫,不再生长竹荪;竹荪菌蕾受到危害呈水渍状、霉烂。
2、竹荪粘菌病发病原因:①、高温高湿环境条件粘菌适宜生长在有机质丰富、环境潮湿的地方。尤其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有利于粘菌孢子的萌发与生长,其营养体菌落扩展很快,多1天可扩展20cm,几天内就可覆盖大片畦床。②、培养料感染细菌粘菌是杂食性的生物,细菌、有机质、食用菌的菌丝片断和孢子等都是粘菌的营养源,特别是细菌更是粘菌的良好食物。如果竹荪培养料或竹荪菌蕾被细菌感染,就极易发生粘菌病。③、土壤或水源、空气带有粘菌。
3、竹荪粘菌病防治方法:粘菌的防治工作与农作物病害防治一样,应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原则。①、使用无污染、生活力强的高质量菌种。菌种使用前要认真检查,对棉花塞染菌、有异味或太干、太湿、太老的菌种都不宜使用。
②、注意田块选择和提前翻晒、杀菌。要选择向阳、通风、土壤肥沃和易排水的田块作为竹荪栽培地,并要提前20~30天田块的稻草根翻犁成畦暴晒。畦田四周要清沟排水,沟要清宽、挖深,不使雨水淤积。在栽培前的7~10天里用敌敌畏和多菌灵1:500倍喷洒及每666m2撒25kg石灰杀虫、杀菌;在整畦播料的前1天,按上述再进行一次杀虫、杀菌。
③、培养料处理。栽培竹荪的原料如木屑、竹屑、菌草、废菌料等必须充分晒干。在下料栽培时,把这些原料放入水池内浸泡24―36小时和堆沤发酵5―7天,浸泡或堆沤时在水中或料中加入0.3%~0.5%石灰和1:500倍的多菌灵杀菌。浸泡时加入2%一3%漂白粉。
④、加强畦床管理。竹荪下料播种时要选晴天,播种覆土后畦面撒些竹叶或铺盖稻草,并插上拱型竹片,遮盖薄膜保温、保湿、防雨;菇棚四周遮阳物不宜围的过厚、过密,要易于通风;畦沟不应有雨水淤积,畦土湿度保持在20%一25%,空气相对湿度达80%~90%,光照达600―800Lx。⑤、发病后的处理。竹荪畦床一旦发生粘菌要停止喷水,加大菇棚光照和通风。同时清掉发病处的培养料和壤土,稍微清宽些,并在清理处撒上石灰和喷洒杀菌剂。在发病初期可用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硫酸铜1:500倍和100―200国际单位链霉素或含有效氯150mg/L的漂白粉连续喷洒3―4次。
二、防治虫害
1、茶麸防虫。向培养料中加入3~5%的茶麸(即茶籽饼)粉或用煮出的茶麸水拌培养料,可有效地防治虫害。2、人工捕捉。在出现害虫进行人工捕捉。3、药剂防治。
(1)白蚁:能蛀食竹荪菌丝,影响竹荪产量。可用灭蚁灵或辛硫磷700倍液、25%菊乐合脂2000倍液喷杀或用明矾粉调糖水洒于白蚁喜食的芒箕上诱杀,也可用烧香的骨头诱杀。
(2)螨类:在高温高湿时容易爆发,竹荪菌丝生长阶段以及出菇阶段均有发生,能把菌丝咬断,菌丝萎缩不长,也能咬竹荪菌球,并传播病菌,发生严重时造成绝收。可用70%克螨特200倍液或2.5%天王星2000倍液或者其他专用杀螨剂进行喷杀。
(3)蛞蝓:是一种软体动物,俗称“鼻涕虫”,无外壳,身体裸露,主要吞噬竹荪菌球,造成菌球穿孔,并留下一道白色黏液。可用杀螟磷喷杀或用1:50:50的砷酸钙、麦皮、水置于蛞蝓出没的地方诱杀,或在蛞蝓出没的地方喷洒5%煤酚皂溶液、50%食盐水滴杀。
三、防治病害
1、黏菌:发生在竹荪畦面裸露土或覆盖的稻草上,初期为黏糊糊,会变形运动,呈乳白、橙黄、黄绿色,使菌丝生长受抑或逐渐消亡,严重时不再生长竹荪,竹荪菌蕾受到危害呈水渍状、霉烂。应加强通风,初期可用多菌灵、70%甲基硫菌灵1000倍液、硫酸铜500倍液、10%漂白粉连续喷洒3~4次。
2、烟灰菌:常发生在高温高湿环境,初期在竹荪畦面覆土层出现脏白色绒毛状菌丝,很快变成粉红色、黑色,菌落呈深烟灰色,并产生大量的黑色孢子,其主要为害竹荪菌丝,导致菌丝断裂,直至死亡。早期出现脏白色绒毛状菌丝时为期,可直接在病症处喷洒3%石碳酸或者2%甲醛;当出现黑色孢子时,可用福尔马林20倍+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稀释液喷施;严重时,在发病处周围挖断培养料,在及周围撒新鲜石灰,并用塑料膜将病盖住,控制其扩散。
回答者:刘强 时间:2020/3/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