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资问答 > 水果 > 浆果 > 无核荔枝培育

无核荔枝培育

提问时间:2019/3/29匿名 | 分类:水果 | 浏览1115次
1个回答

平时吃的比较多的是有核的荔枝,或者是小核的荔枝,对于无核荔枝见到的还是比较少的。一说到荔枝我想大家就会想到“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无核荔枝培育。

一、适当密植采用矮化密植,株行距为3.5×4.5米,亩植42株。定植穴长、宽、高分别为1米,用饼肥3.5公斤,土杂肥40公斤,绿肥30公斤,石灰1公斤,与表土混匀后分层填入,定植时苗高约60厘米,干粗约1厘米,主枝3-4条,无病虫害,根系发达的一年生健壮苗。

二、科学施肥1、土壤施肥未挂果的幼树勤施薄施有机腐熟肥水,每趟梢淋2-3次,确保每趟梢出得快、整齐、粗壮。已挂果树,一般每株施入有机腐熟厩肥30公斤,分两次施,施肥时期分别为谢花时,采果前后,另外在花前、果实发育期、秋梢抽生期配施适量腐熟花生麸饼肥,施肥量一般按各个时期、树势强弱、树冠大小情况来定。

2、叶面追肥以花生麸水1%喷布叶面,增加植株所需养分。

三、合理的土壤排灌在果实发育期,每趟梢抽出期如遇干旱天气,利用已安装的微喷灌系统,适时适当淋喷水,在雌花盛开期,出现吹干热的西南风时,每天清早向盛开的雌花花穗喷清水1-2次;而冬天控冬梢时,采用松土断根措施制水;在果实成熟期大旱遇聚雨时,及时排水,防止裂果。

四、科学的树体管理

1、未挂果树整形修剪1-2年生树基本任其生长,部分树分枝太多适当疏剪,枝条太弱的枝条需要适当整形修剪。

2、挂果树的树体管理①适时、适度修剪,适时放梢。由于已挂果的树树体还较小,主要以轻修剪为主,在施采后肥7-10天,主要对病虫枝、纤弱枝、荫蔽交叉枝进行修剪,修剪后抽出的新梢要进行疏梢,每枝留壮梢1-2条,可放2-3次梢,一般在10月上旬放一趟梢,控制在12月上旬老熟。

②应用环割技术。在一趟秋梢老熟后,在主枝部进行环割控冬梢,已抽出的冬梢可人工摘除;在果实生长发育期,已抽出的春、夏梢可人工摘除。

③雨后摇花。盛花期阴雨无风天气,特别是气温较高时,天晴即进行人工摇花,抖落花穗上的水珠,防止沤花。

④适量疏花,及时分期疏果。对过长、过多的花穗进行短截或疏剪,使花穗长保持在15厘米左右;由于无核荔枝自花授粉,异花授粉,不经授粉均能坐果,能适应不良天气条件影响,一般坐果率较高,挂果过多影响果实大小,加上有部分坐果后一直不长肉,能维持到成熟,成为空壳果,白白消耗树体养分,故我们采取当果实在蚕豆大小时,次疏去过多的果,保持10个左右果,当能确定一些果为空壳果,这些果在果肩微红时第二次疏去这些果,每穗定果在5个果左右。

五、综合化的病虫防治采用综合防治方法,把病虫危害控制在造成经济损失水平下。

1、农业防治结合修剪,剪除枯枝、荫枝、病虫枝,收集残枝、落叶、落果集中处理,做好冬季清园,以减少越冬病虫源;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增强树势,提高植株的抗逆能力。

2、物理防治利用金龟子、荔枝椿象的假死性进行人工捕杀,应用频振式杀虫灯预测诱杀金龟子、吸果夜蛾等害虫。

3、生物、生化防治保护和利用自然界的各种害虫天敌,控制害虫发生数量;根据梢期、花期、果期的不同病虫害作出适时适量防治。①虫害防治。嫩梢期、花穗抽生期、果期,根据具体情况交换使用0.3%印楝乳油1000倍,10%氯氰菊酯1500倍,90%敌百虫800倍喷雾。由于果期荔枝主要害虫蛀蒂虫基本不为害无核荔枝果实,总体来说,用药次数很少。②病害防治。以霜疫霉病为主,在开春后土壤温度变暖,在树盘下喷波尔多液或石灰进行土壤消毒;在花穗发育期,根据病情喷1-2次杀菌剂;在果实生长发育期,喷1-2次杀菌剂。常用药剂有波尔多液(1∶1∶100),30%氧氯化铜500倍液。

六、适时采收当无核荔枝果皮鲜红色,可溶性固形物16%以上,此时果实色、形、质俱佳,可采收;一般在6月中下旬开始采收。

七、无公害化栽培技术在无核荔枝整个生产过程中,遵守国家绿色食品的生产操作规程,防止污染。

本文为大家介绍了无核荔枝培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要了解更多种植技术,请多多关注微信号:huobao3456tv。


回答者:小莹 时间:2019/3/29

0
我来回答: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 *姓名:
  • *联系电话:
  • *留言内容: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版权所有 WWW.3456.TV-火爆农资招商网 Copy Right©2009-2024 豫公网安备 4101970200204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00047
本站只起到信息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欺骗性产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