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资问答 > 药材 > 草本 > 苍术根腐病有什么症状?发生规律是什么?苍术根腐病如何防治?

苍术根腐病有什么症状?发生规律是什么?苍术根腐病如何防治?

提问时间:2019/6/20匿名 | 分类:药材 | 浏览1104次
3个回答

  苍术根腐病属于土传性病害,致病因素复杂,主要是细菌和真菌混合致病。每年5~8月高温高湿季节发病重。发病时地上部叶色不正,叶片萎蔫、发黄脱落,地下部腐烂。连作地较轮作地和新栽地发病重,且连作地年限越长病情越重。本文为大家详细总结了苍术根腐病有什么症状?发生规律是什么?苍术根腐病如何防治?希望能够帮助农户们更好的应对该病害。

苍术根腐病有什么症状:

  据调查,受害严重地块的发病率可达80%以上。该病害为害前期,主根及须根呈现黄褐色,继而转为深褐色。由根部向茎杆扩展蔓延。发病后期,茎杆腐烂,表皮层和木质部脱离,残留木质部纤维及碎屑。发病前期地上叶片发黄萎蔫,后期全部脱落,仅留茎秆。

苍术根腐病发生规律:

  苍术根腐病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 属于半知菌门、从梗孢目镰刀菌属。病原菌以菌丝体在病残体及土壤中越冬,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源。高温高湿、土壤排水不畅,连作年限长的地块有利于该病害的发生。在苍术道地产区湖北英山等地区,一般 5月中旬开始发病,到6―7月为盛发期。伤口有利于病菌的侵染。

苍术根腐病如何防治:

  1、畦面消毒及幼苗处理:杀死苗期(土壤及幼苗)病原菌;壮苗。

  2、移栽蘸根:杀死病原菌,修复伤口,提高抗侵染能力;营养复壮,快速提苗,增强植株免疫力。

  3、缓苗期及高发期高浓度喷雾:一是药液喷雾传至根部,杀灭病原菌;二是修复伤口,调理生长,。

  以上就是农资小编为大家介绍的苍术根腐病有什么症状?发生规律是什么?苍术根腐病如何防治的相关信息,想了解更多农资知识,可以关注:微信号:huobao3456tv学习更多,关注后你也可以留言回复想了解的植保信息。


回答者:左超亚 时间:2019/6/20

0

症状表现:

据调查,受害严重地块的发病率可达80%以上。该病害为害前期,主根及须根呈现黄褐色,继而转为深褐色。由根部向茎杆扩展蔓延。发病后期,茎杆腐烂,表皮层和木质部脱离,残留木质部纤维及碎屑。发病前期地上叶片发黄萎蔫,后期全部脱落,仅留茎秆。

发生规律:

苍术根腐病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 属于半知菌门、从梗孢目镰刀菌属。病原菌以菌丝体在病残体及土壤中越冬,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源。高温高湿、土壤排水不畅,连作年限长的地块有利于该病害的发生。在苍术道地产区湖北英山等地区,一般 5月中旬开始发病,到6―7月为盛发期。伤口有利于病菌的侵染。

防治措施:

1、畦面消毒及幼苗处理:杀死苗期(土壤及幼苗)病原菌;壮苗。

2、移栽蘸根:杀死病原菌,修复伤口,提高抗侵染能力;营养复壮,快速提苗,增强植株免疫力。

3、缓苗期及高发期高浓度喷雾:一是药液喷雾传至根部,杀灭病原菌;二是修复伤口,调理生长,。


回答者:刘强 时间:2020/3/24

0

苍术根腐病有什么症状:

据调查,受害严重地块的发病率可达80%以上。该病害为害前期,主根及须根呈现黄褐色,继而转为深褐色。由根部向茎杆扩展蔓延。发病后期,茎杆腐烂,表皮层和木质部脱离,残留木质部纤维及碎屑。发病前期地上叶片发黄萎蔫,后期全部脱落,仅留茎秆。

苍术根腐病发生规律:

苍术根腐病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 属于半知菌门、从梗孢目镰刀菌属。病原菌以菌丝体在病残体及土壤中越冬,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源。高温高湿、土壤排水不畅,连作年限长的地块有利于该病害的发生。在苍术道地产区湖北英山等地区,一般 5月中旬开始发病,到6―7月为盛发期。伤口有利于病菌的侵染。

苍术根腐病如何防治:

1、畦面消毒及幼苗处理:杀死苗期(土壤及幼苗)病原菌;壮苗。

2、移栽蘸根:杀死病原菌,修复伤口,提高抗侵染能力;营养复壮,快速提苗,增强植株免疫力。

3、缓苗期及高发期高浓度喷雾:一是药液喷雾传至根部,杀灭病原菌;二是修复伤口,调理生长,。


回答者:刘强 时间:2020/3/27

0
我来回答: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 *姓名:
  • *联系电话:
  • *留言内容: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版权所有 WWW.3456.TV-火爆农资招商网 Copy Right©2009-2024 豫公网安备 4101970200204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00047
本站只起到信息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欺骗性产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