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是葫芦科南瓜属的一个种,一年生蔓生草本植物,原产墨西哥到中美洲一带,明代传入中国,现南北各地广泛种植,果实作肴馔,亦可代粮食。下面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他的病害吧。
1、南瓜白粉病
危害特征: 该病由瓜类单丝壳菌和三孢白粉菌侵染引起,主要为害南瓜叶、叶柄及嫩茎。病部初形成白色小粉点,后扩大成大斑并连片,使叶片干枯,但不脱落,后期白粉斑成灰白色,上散生许多小黑点(闭囊壳)。
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喷洒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多硫悬浮剂500-600倍液。技术要点:早预防、午前防、喷周到和大水量。大棚内可采取烟雾法,硫磺粉熏烟或45%百菌清烟剂熏。
2、南瓜霜霉病
危害特征: 主要为害叶片、茎蔓和花梗,叶片受害。初在叶片背面形成水浸状小点,以后病斑逐渐扩大,因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潮湿时,病斑上生紫黑色霉层,叶正面病斑初黄色,边缘不明显,后变黄褐色,严重时病斑连片,叶片卷缩、干枯,仅留心叶。
防治方法: 发现中心病株结合摘除病叶并喷药重点防治。常用药剂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5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甲霜磷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在初发病时晴天上午喷雾,每隔5~7天喷1次,连喷3~4次,每667平方米每次喷药液50~70千克。上述杀菌剂应轮换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阴雨天时不宜进行喷雾防治。
3、南瓜炭疽病
危害特征: 主要为害叶片,也侵染叶柄、茎蔓和果实, 叶片上生黄褐色、圆形、水浸状斑点,后期中央色浅,外围有一层黄晕,病斑上具小黑点及橙红色胶质物。高湿时,叶背呈水浸状。 发生严重时,病斑连片,叶片枯焦,叶柄、蔓和嫩瓜上病斑长圆形,稍凹陷,黄褐色,后期表皮开裂。
防治方法: 可用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布,每7~10天喷1次,连喷2~3次,也可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600~800倍及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等喷洒。
4、南瓜疫病
危害特征:主要为害南瓜茎蔓基部、叶片、果实等生长点。感病部位初呈暗绿色水浸状,以后很快萎蔫,缢缩,生长点受害,干枯呈秃尖状(无头苗)。
茎基部受害,病部以上蔓、叶萎蔫死亡。叶片上病斑呈圆形暗绿水浸状,病健交界不明显,干燥时易破裂。嫩瓜感病部位缢缩凹陷。在高温条件下,病部均可生稀疏的白霉,后期病瓜腐烂,有腥臭味。
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先拔出中心病株,再用90%乙磷铝800倍 液+高锰酸钾1000倍液或75%敌克松原粉1000倍液或64%杀毒矾M8·600倍液喷雾,隔7天喷一次,连喷2~3次,视病情用药,几种药剂交替使用。
5、南瓜细菌性缘枯病
危害特征: 南瓜的叶、叶柄、茎、卷须和果实均可受害,初在叶缘水孔附近产生水浸状小斑点,后扩大为淡褐色不规则形斑,周围有晕圈。严重的产生大型水浸状病斑,由叶缘向叶中间扩展呈楔型,叶柄、茎等上病斑亦呈水浸状(同角斑),褐色。
果实染病先在果柄上形成水浸状病斑,后变褐色,果实黄化凋萎,脱水后成木乃伊状。湿度大时病部溢出菌脓。
防治方法: 选无病土育苗,与非瓜类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加强田间管理,及时病叶,在发病初期或蔓延开始期可选用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也可选用72%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或1:2:300-400波尔多液喷雾。
6、南瓜黑斑病
危害特征: 主要发生在南瓜生长中后期或贮藏期,为害叶片、茎蔓和果实。下部老叶染病生具不明显轮纹的褐斑;果实染病,多发生在日灼或其他病斑上,布满一层黑色霉状物,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严重时造成果腐,整个瓜内充满黑色病菌。
防治方法: 防止南瓜发生日灼;发病初期喷洒80%新万生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58%雷多米尔,锰锌可湿性粉剂、80%喷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0%琥·乙膦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达科宁(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大生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2%喷克悬浮剂500倍液、27%铜高尚悬浮剂6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
7、南瓜枯萎病
危害特征: 幼苗染病,子叶先变黄、萎蔫或全株枯萎,茎基部或茎部变褐缢缩或呈立枯状。
成株开花结果后陆续发病,被害株初表现为部分叶片或植株的一侧叶片,中午萎蔫下垂,似缺水状,但萎蔫叶早晚恢复,后萎蔫叶片不断增多,逐渐遍及全株,致整株枯死。
果实染病引起果腐,多发生在雨季近成熟的果实上,从果实伤口处先发病,后渐向瓜心蔓延,病果肉初黄色,后变为紫红色,瓜腔染病后,迅速腐烂。在高温干旱条件下,病情扩展缓慢,后形成污褐色坚硬的。
防治方法: 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0%琥。乙膦铝可湿性粉剂350倍液、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每株灌兑好的药液0.3~0.5升或12.5%增效多菌灵浓可溶剂200~300倍液,每株100毫升,隔10天后再灌1次,连续防治2~3次。
8、南瓜黑星病
危害特征: 主要为害叶片、茎蔓和嫩瓜。病叶开始产生退绿小斑点,近圆形,以后病斑逐渐扩大并很快干枯,形成圆形或近圆形黄白色大病斑,病斑穿孔后,留下星纹状的边缘。
茎蔓病部先呈水浸状退绿,后变污绿或暗褐色,病斑长条状,凹陷表面龟裂或腐烂。常有灰色霉层,腐烂,引起植株萎蔫。
嫩瓜病斑呈暗绿色凹陷,疮痂状,后期龟裂或腐烂。病部产生的白色半透明胶质物,老化变为琥珀色块状,干后脱落。
防治方法: 药剂防治可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天左右喷一次,连喷2~4次。
9、南瓜青霉病
危害特征: 仅见为害贮藏期南瓜果实。初在瓜面上产生水渍状圆形或不整形病斑,后变浅褐色,并在病斑表面长出白色霉状物,后病斑深入瓜肉,致部分或全瓜腐烂。剖开病瓜可见青霉菌已充满整个果肉。
防治方法: 采收前一星期喷洒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或25%苯菌灵·环已锌乳油800倍液。采后用40%多菌灵胶悬剂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45%特克多悬浮剂3000~1000倍液浸果;贮藏期间温度控制在5~9℃,相对湿度90%左右。
10、南瓜病毒病
危害特征: 病叶叶面出现黄斑与浓淡不均的花叶斑驳。有的部位变成深绿色,形成深绿与浅绿色相间带;有的病叶叶面凹凸不平,脉皱曲变形,新叶和顶部梢叶比老叶的症状明显。病株结果性能差,或结出畸形果,风味品质均差。
防治方法: 一般采用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种子消毒和消灭蚜虫、温室白粉虱,防止传毒是关键措施。在发病初期,可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或83增抗剂100倍液,进行喷雾。每隔10天喷1次药,连喷2~3次。
以上就是南瓜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的全部内容了,希望可以帮助不懂的朋友们排忧解惑。
回答者:小琪 时间:2020/10/1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