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资问答 > 农资 > 农药 > 戊唑醇防小麦赤霉病及白粉病效果怎么样?

戊唑醇防小麦赤霉病及白粉病效果怎么样?

提问时间:2011/5/21匿名 | 分类:农资 | 浏览2201次
2个回答

小麦赤霉病及白粉病是严重影响小麦产量的两大病害,但是我们也知道这两种病害经常地伴随着小麦的生长出现,那么戊唑醇防小麦赤霉病及白粉病效果到底怎么样?

戊唑醇为广谱性三唑类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和白粉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戊唑醇还可应用于小麦种子处理,对种子携带的多种病菌,无论是吸附在表皮还是种子内部都同样有效,尤其适用于黑穗病的防治。 

回答者:董丹 时间:2011/5/21

0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真菌病害,主要危害麦穗。病菌在小麦扬花期侵染,使部分小穗枯死,有的在中部,有的在上部,这和小麦开花习性有关。遇潮湿天气可扩展到全部小穗,使之变黄褐色或青枯状,并且在小穗基部或颖壳接缝处生出粉红色霉层,因此也俗称红麦头。病菌侵染茎秆,特别是穗下1~3节和叶鞘,造成秆腐,使上部茎叶干枯并形成白穗。小麦赤霉病菌不仅直接危害结实器官,降低产量,还能产生毒素,危及人畜。

小麦赤霉病菌具有较强的腐生能力。病菌可在病麦穗、稻桩和玉米秸秆上腐生越冬,来年形成一种叫做子囊孢子的传播体,随气流传播。近些年,赤霉病在北方有所增加可能和小麦—玉米轮作制有关。而要预测病害在当年的发生程度,小麦扬花期至灌浆期的降雨量和降雨次数都是重要的依据。因此,也有人说它是典型的气象型病害。

防治小麦赤霉病首先要注意深耕,消灭小麦、玉米秸秆和稻茬,减少菌原。其次是选用抗耐避病品种,种植抽穗整齐、花药残留期短、灌浆速度快的品种。另外,追肥不能过晚,小麦发育整齐,不贪青晚熟,也会减少病菌侵染机会。

喷洒药剂是防治赤霉病的必要措施。在小麦始花期 (扬花10%~20%)进行。根据当地气候变化和小麦开花期整齐程度可能间隔7天再防治一次。

防治药剂以往常用多菌灵和甲基硫菌灵,近年不少地区出现抗性菌株。南京农业大学周明国教授指出使用多菌灵还会提升麦粒中毒素含量,建议在小麦赤霉病防治中停止使用多菌灵。可以选择25%戊唑醇(又名立克秀)乳油2500倍液、50%咪鲜胺锰盐、50%咪鲜胺锰络合物 (又名施保功)1000~2000倍液、25%氰烯菌酯悬浮剂每亩100~200克或使用它们的复配剂,如63.5%咪鲜胺锰盐·多菌灵可湿性粉每亩22~24克。

回答者:刘宽 时间:2017/5/3

0
我来回答: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 *姓名:
  • *联系电话:
  • *留言内容: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版权所有 WWW.3456.TV-火爆农资招商网 Copy Right©2009-2025 豫公网安备 4101970200204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00047
本站只起到信息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欺骗性产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