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资问答 > 农资 > 农药 > 2012全国水稻重大病虫害严重吗?

2012全国水稻重大病虫害严重吗?

提问时间:2012/2/24匿名 | 分类:农资 | 浏览738次
4个回答

2012全国水稻重大病虫害的发生趋势:

一、发生趋势

(一)水稻虫害

稻飞虱在华南、江南大部和西南、长江流域南部稻区呈偏重发生态势,其他常发区大部中等发生,发生程度重于2011年,发生面积约4亿亩次,较2011年增加11%;稻纵卷叶螟在东南沿海,以及沿江和湖库稻区偏重发生,其他稻区中等发生,发生面积约3亿亩次,较2011年增加15%;二化螟在长江中游和西南北部稻区将偏重发生,江南东部和东北大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2亿亩次,与2011年同期持平;三化螟在西南和华南局部稻区中等发生,其他稻区偏轻发生,发生面积2500万亩次,较2011年减少13%;大螟在江南和长江中下游稻区将中等发生,种群呈上升态势。

(二)水稻病害

稻纹枯病在全国大部将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发生面积3亿亩,较2011年增加9%;稻瘟病在西南、华南、江南、长江中下游和东北等常发区将中等流行,西南和东北大部种植感病品种区域存在偏重流行的可能,发生面积8000万亩次,较2011年增加20%;西南南部、华南和江南稻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江淮和长江下游稻区水稻条纹叶枯病等水稻病毒病仍有偏重流行的风险,发生面积2000万亩左右。稻曲病、细菌性病害等呈加重发生态势,发生范围和发生面积有所扩大。

二、预测依据

(一)病虫基数

据冬前各地调查,害虫总体基数偏低,与前几年的大发生态势相比,虫源压力有所减轻。其中,二化螟冬前基数东北北部稻区亩虫量一般9300头,较上年减少 37%;华南东部、西南东部、江南中西部、长江中游和东北中部稻区亩虫量一般1500-5000头,重庆和安徽略高于上年,其余一般较上年减少 15%-25%;其它稻区亩虫量一般500头以下,略低于上年。田间三化螟冬前亩虫量与上年接近,亩虫量一般150-500头,高的900头。大部稻区稻瘟病和稻纹枯病田间菌源广泛存在,具备病害流行的菌源基础。

(二) 水稻品种和栽培条件

我国水稻主栽品种仍以粗秆大穗、优质高产型为主,生长量大、田间郁蔽,易形成适温高湿的田间小气候,有利于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当前大部水稻品种抗病抗虫性普遍不高,有利于褐飞虱、稻瘟病、水稻病毒病、稻曲病等病虫害的发生与流行。另外,就栽培制度而言,华南、江南、长江中游稻区单、双季稻混栽面积大,栽插期、生育期不整齐,桥梁田多,有利于迁飞性害虫和螟虫的迁移与辗转为害。

(三) 气象条件

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2011年入冬偏晚,且前冬偏暖,对螟虫等害虫越冬比较有利,1月中旬以后,我国气温总体较常年同期偏低,冷暖变化幅度较大,对螟虫越冬会造成一定影响;但华南、西南大部及境外虫源地平均气温同比基本持平,降水同比略偏多,总体大气热量和水分条件对“两迁”害虫越冬比上年有利。 2012年春季,境外虫源地中南半岛同比偏暖明显,热量条件有利于虫源生存、取食、繁殖,华南、西南大部地区气温偏高,西南西部降雨量偏多,可能导致“两迁”害虫迁入发生期提前,局部迁入量偏大。另据有关专家分析,2012年夏季江淮中、西部气温偏低,田间热量条件对“两迁”害虫的生存、繁殖十分有利;江南北部、江汉东部和江淮地区在梅雨期多对流性降水,华南东部多台风降水,对“两迁”害虫的迁入和流行性病害的发生十分有利;且2012年登陆我国的台风数多于上年,对害虫迁入和病害流行更为有利。

回答者:董丹 时间:2012/2/24

0

一、防控目标

重大病虫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绿色防控技术应用面积达到35%以上,专业化防治面积达到20%以上,总体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稻田农药使用量减少10%以上。

二、防控策略

以作物为中心,以控害减损保产为目标,突出重大病虫、重点区域和关键时期,强化重大病虫分区治理和致灾关键期防控,大力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降低化学农药用量,注重合理用药,限度控制病虫危害损失,杜绝使用高毒农药和含拟除虫菊酯类成分的农药品种,保护稻米质量和稻田生态环境。

三、防控措施

(一)分区防控重点

华南稻区:包括广东、福建、广西、海南双季稻种植区,重点防控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和锯齿叶矮缩病、稻瘟病、纹枯病,注意防控稻曲病、二化螟、三化螟。

长江中下游和江淮稻区:包括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江苏、浙江、上海、河南中南部单双季稻混栽区和单季稻种植区,重点防控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江淮和黄淮稻区主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稻瘟病和纹枯病,重视防控稻曲病,兼治局部三化螟。

西南稻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北部单季稻种植区,重点防控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重视防控二化螟、稻曲病。

北方稻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北部单季稻种植区,重点防控稻瘟病、二化螟和纹枯病,注意防控稻曲病、条纹叶枯病。

(二)重大病虫防控技术措施

稻飞虱:华南、江南、西南、长江中下游稻区重点防治白背飞虱和褐飞虱,重点在水稻生长中后期防治,水稻孕穗前注重发挥天敌自然控害和植株补偿作用,减少用药。孕穗抽穗期百丛虫量1000头以上、杂交稻穗期百丛虫量1500头以上的稻田,优先选用昆虫生长调节剂等对天敌相对的药剂品种,于低龄若虫高峰期对茎基部粗水喷雾施药,提倡使用高含量单剂,避免使用低含量复配剂。江淮、环渤海湾稻区还需注重防治秧田期、移栽分蘖期的灰飞虱,控制灰飞虱传播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和锯齿叶矮缩病发生区,应当抓好中晚稻药剂浸种或拌种和秧苗期稻飞虱防治,带药移栽,必要时在分蘖初期及早防治,预防稻飞虱传播病毒病。可选用醚菊酯、噻嗪酮、吡蚜酮、吡虫啉(不用于褐飞虱)、异丙威等农药品种进行防治。

稻纵卷叶螟:重点在水稻生长中后期防治主害代,卵期人工释放稻螟赤眼蜂压低种群数量,卵孵化高峰期至低龄幼虫高峰期优先选用苏云金杆菌等生物农药防治,细水喷雾施药,防治指标为百丛水稻有束叶尖50个。可选用丙溴磷、氯虫苯甲酰胺等农药品种进行防治。

螟虫:重点在水稻分蘖期和破口抽穗期防治,防止螟虫为害水稻造成枯心和白穗。春季越冬代螟虫化蛹期及双季稻区早稻收割后翻耕灌水沤田,降低虫源基数。各代蛾期应用昆虫性信息素诱杀成虫,卵期释放稻螟赤眼蜂,幼虫期应用苏云金杆菌防治。防治二化螟,分蘖期枯鞘株率达到3%、孕穗后期至抽穗期每亩卵块数达到50块的稻田,于卵孵化高峰期施药。防治三化螟,每亩卵块数达到40块的稻田,在水稻破口抽穗初期施药。

稻瘟病:重点在水稻播种前落实预防措施,在水稻分蘖期至破口抽穗期施药预防叶瘟和穗瘟。种植抗病品种,实行品种多样化种植,避免过量和过迟施用氮肥。常发区秧苗带药移栽,分蘖期田间出现急性病斑或发病中心时施药控制叶瘟,破口抽穗初期施药预防穗瘟。提倡使用高含量单剂农药,避免使用低含量复配剂。可选用三环唑、咪鲜胺、氟环唑、氯啶菌酯等农药品种进行防治。

纹枯病:重点在水稻分蘖末期至孕穗抽穗期防治。耕沤稻田时打捞浪渣,加强肥水管理,搞好健身栽培,分蘖末期晒田,当田间病丛率达到20%~30%时药剂防治。可选用申嗪霉素、氟环唑、肟菌酯+戊唑醇等农药品种进行防治。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采取“抓秧田保大田,抓前期保后期”的“治虫防病”策略,在单季稻和晚稻秧田期和本田初期,重点落实“集中覆盖育秧、药剂拌种、早防飞虱、拔除病株”等措施。秧田应远离发病早稻田和玉米田,采用防虫网或无纺布覆盖保护或集中保护育秧,弃用感病秧苗。选用吡虫啉、吡蚜酮等药剂拌种或浸种,秧苗移栽前3天施用内吸性药剂带药移栽。华南和长江中游单季稻区,可因地制宜适当调整栽插期,使水稻感病敏感期避开白背飞虱迁入期。秧田和本田初期带毒白背飞虱迁入时,施用和持效杀虫剂并配合抗病毒剂防治稻飞虱。常发区增加移栽密度,预留备用秧苗。及时拔除和处理田间发病植株,减少本地毒源。华南、西南稻飞虱越冬区,晚稻收割后及时翻耕,减少冬季和早春毒源。可选用宁南霉素等抗病毒剂与杀虫剂协调使用。

稻曲病:重点在水稻孕穗末期即水稻破口抽穗前7~10天施药预防,如遇适宜发病天气,7天后需要第2次施药。选用抗性品种,避免过量和迟施氮肥,提高水稻抗病性。可选用氟环唑、氯啶菌酯、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戊唑醇等农药品种防治稻曲病。

条纹叶枯病:重点在秧苗期和分蘖期防治灰飞虱,种植抗病品种,适当推迟播栽期,药剂拌种或浸种,防虫网或无纺布覆盖集中育秧,秧苗带药移栽。灰飞虱迁入秧田盛期,当带毒虫量达15~20头/m2时和本田分蘖期带毒灰飞虱成虫和若虫量12~15头/百丛,施用杀虫剂和抗病毒剂。

四、专业化统防统治主推技术

(一)选用抗病品种防病技术

因地制宜选用抗(耐)稻瘟病、稻曲病、条纹叶枯病的水稻品种,淘汰抗性差、易感病品种,及时更换种植年限长的品种,是预防水稻病害有效、经济、简便的措施。

(二)深耕灌水灭蛹控螟技术

利用螟虫化蛹期抗逆性弱的特点,在春季越冬代螟虫化蛹期统一翻耕冬闲田、绿肥田,灌深水浸没稻桩7~10天,双季稻连作田早稻收割后及时翻耕灌水淹没稻桩,灭蛹效果可达70%以上,可有效降低虫源基数。

(三)种子消毒和带药移栽预防病虫技术

早稻用咪鲜胺浸种,预防恶苗病和稻瘟病。单季稻和晚稻用吡虫啉或吡蚜酮拌种或浸种,预防秧苗期稻飞虱及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锯齿叶矮缩病、条纹叶枯病等病毒病和稻蓟马。秧苗移栽前3~5天施一次药,带药移栽,早稻预防螟虫和稻瘟病,单季稻和晚稻预防稻蓟马、螟虫、稻飞虱及其传播的病毒病。

(四)昆虫性信息素诱杀二化螟技术

二化螟越冬代和主害代始蛾期至终蛾期,集中连片使用性信息素,可诱杀二化螟雄成虫,降低田间有效卵量和虫量。每亩稻田挂放一个诱捕器,内置二化螟性信息素诱芯1个,每代更换一次诱芯,诱捕器高出水稻植株顶端30厘米。

(五)生物农药防治病虫技术

1.苏云金杆菌(Bt.)防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技术。于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卵孵化盛期施用Bt.,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尤其是在水稻生长前期使用Bt.,可有效保护稻田天敌,维持稻田生态平衡。Bt.对家蚕高毒,临近桑园的稻田慎用。

2.井·蜡质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嘧肽霉素等防治稻瘟病技术。在叶(苗)瘟出现急性病斑或发病中心和破口抽穗初期,均匀喷施井·蜡质芽孢杆菌或枯草芽孢杆菌或嘧肽霉素,齐穗时再喷1次,对稻瘟病有良好的预防和效果。

3.井·蜡质芽孢杆菌防治稻曲病技术。在水稻孕穗末期或破口抽穗前7~10天,施用井·蜡质芽孢杆菌,可有效预防稻曲病,兼治纹枯病。

(六)保护利用天敌治虫技术

释放稻螟赤眼蜂防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田埂种植芝麻、大豆等显花植物,保护利用蜘蛛、寄生蜂、黑肩绿盲蝽、青蛙等天敌治虫。

(七)灯光诱杀害虫技术

每30~50亩稻田安装一盏太阳能杀虫灯,于害虫成虫发生期夜间开灯,可诱杀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多种害虫的成虫。

(八)稻鸭共育治虫控草技术

水稻移栽后7~10天,禾苗开始返青分蘖时,将15天左右的雏鸭放入稻田饲养,每亩稻田放鸭10~20只,破口抽穗前收鸭。通过鸭子的取食活动,可减轻纹枯病、稻飞虱和杂草等病虫草的发生为害。

五、关键工作措施

(一)搞好监测预报。合理设置监测站点,完善监测设施,安排精干技术力量,规范开展水稻重大病虫害系统监测和大田普查,准确发布预报,紧急情况发布警报。

(二)加强宣传培训。将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纳入水稻高产创建、绿色防控和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以及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阳光工程等项目培训的重要内容,广泛开展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先进实用技术培训,提高防治技术的入户率和到位率。

(三)抓好技术示范展示。在水稻主产区、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区,建立、省级、市县级水稻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以点带面推动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做好水稻重大病虫危害损失监测和防治效益评估,展示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效果。

(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大力扶持水稻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的发展,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专业化防治领域,鼓励农药生产经营企业、农业生产服务组织、农技人员、农户等创办专业化防治组织,鼓励专业化防治组织开展跨区作业服务,连锁经营和应用绿色防控技术。

(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

回答者:小贺 时间:2017/5/15

0

一、发生趋势

(一)水稻虫害

稻飞虱在华南、江南大部和西南、长江流域南部稻区呈偏重发生态势,其他常发区大部中等发生,发生程度重于2011年,发生面积约4亿亩次,较2011年增加11%;稻纵卷叶螟在东南沿海,以及沿江和湖库稻区偏重发生,其他稻区中等发生,发生面积约3亿亩次,较2011年增加15%;二化螟在长江中游和西南北部稻区将偏重发生,江南东部和东北大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2亿亩次,与2011年同期持平;三化螟在西南和华南局部稻区中等发生,其他稻区偏轻发生,发生面积2500万亩次,较2011年减少13%;大螟在江南和长江中下游稻区将中等发生,种群呈上升态势。

(二)水稻病害

稻纹枯病在全国大部将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发生面积3亿亩,较2011年增加9%;稻瘟病在西南、华南、江南、长江中下游和东北等常发区将中等流行,西南和东北大部种植感病品种区域存在偏重流行的可能,发生面积8000万亩次,较2011年增加20%;西南南部、华南和江南稻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江淮和长江下游稻区水稻条纹叶枯病等水稻病毒病仍有偏重流行的风险,发生面积2000万亩左右。稻曲病、细菌性病害等呈加重发生态势,发生范围和发生面积有所扩大。

二、预测依据

(一)病虫基数

据冬前各地调查,害虫总体基数偏低,与前几年的大发生态势相比,虫源压力有所减轻。其中,二化螟冬前基数东北北部稻区亩虫量一般9300头,较上年减少37%;华南东部、西南东部、江南中西部、长江中游和东北中部稻区亩虫量一般1500-5000头,重庆和安徽略高于上年,其余一般较上年减少15%-25%;其它稻区亩虫量一般500头以下,略低于上年。田间三化螟冬前亩虫量与上年接近,亩虫量一般150-500头,高的900头。大部稻区稻瘟病和稻纹枯病田间菌源广泛存在,具备病害流行的菌源基础。

(二) 水稻品种和栽培条件

我国水稻主栽品种仍以粗秆大穗、优质高产型为主,生长量大、田间郁蔽,易形成适温高湿的田间小气候,有利于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当前大部水稻品种抗病抗虫性普遍不高,有利于褐飞虱、稻瘟病、水稻病毒病、稻曲病等病虫害的发生与流行。另外,就栽培制度而言,华南、江南、长江中游稻区单、双季稻混栽面积大,栽插期、生育期不整齐,桥梁田多,有利于迁飞性害虫和螟虫的迁移与辗转为害。

(三) 气象条件

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2011年入冬偏晚,且前冬偏暖,对螟虫等害虫越冬比较有利,1月中旬以后,我国气温总体较常年同期偏低,冷暖变化幅度较大,对螟虫越冬会造成一定影响;但华南、西南大部及境外虫源地平均气温同比基本持平,降水同比略偏多,总体大气热量和水分条件对“两迁”害虫越冬比上年有利。2012年春季,境外虫源地中南半岛同比偏暖明显,热量条件有利于虫源生存、取食、繁殖,华南、西南大部地区气温偏高,西南西部降雨量偏多,可能导致“两迁”害虫迁入发生期提前,局部迁入量偏大。另据有关专家分析,2012年夏季江淮中、西部气温偏低,田间热量条件对“两迁”害虫的生存、繁殖十分有利;江南北部、江汉东部和江淮地区在梅雨期多对流性降水,华南东部多台风降水,对“两迁”害虫的迁入和流行性病害的发生十分有利;且2012年登陆我国的台风数多于上年,对害虫迁入和病害流行更为有利。

回答者:刘宽 时间:2017/6/14

0

(一)水稻虫害  稻飞虱在华南、江南大部和西南、长江流域南部稻区呈偏重发生态势,其他常发区大部中等发生,发生程度重于2011年,发生面积约4亿亩次,较2011年增加11%;稻纵卷叶螟在东南沿海,以及沿江和湖库稻区偏重发生,其他稻区中等发生,发生面积约3亿亩次,较2011年增加15%;二化螟在长江中游和西南北部稻区将偏重发生,江南东部和东北大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2亿亩次,与2011年同期持平;三化螟在西南和华南局部稻区中等发生,其他稻区偏轻发生,发生面积2500万亩次,较2011年减少13%;大螟在江南和长江中下游稻区将中等发生,种群呈上升态势。

(二)水稻病害  稻纹枯病在全国大部将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发生面积3亿亩,较2011年增加9%;稻瘟病在西南、华南、江南、长江中下游和东北等常发区将中等流行,西南和东北大部种植感病品种区域存在偏重流行的可能,发生面积8000万亩次,较2011年增加20%;西南南部、华南和江南稻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江淮和长江下游稻区水稻条纹叶枯病等水稻病毒病仍有偏重流行的风险,发生面积2000万亩左右。稻曲病、细菌性病害等呈加重发生态势,发生范围和发生面积有所扩大。

回答者:宇博 时间:2017/12/27

0
我来回答: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 *姓名:
  • *联系电话:
  • *留言内容: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版权所有 WWW.3456.TV-火爆农资招商网 Copy Right©2009-2024 豫公网安备 4101970200204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00047
火爆农资招商网由河南国基律师事务所孙学军律师担任法律顾问 联系电话:13073709163 版权所有,欢迎转载,注明来源,合作共赢!
本站只起到信息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欺骗性产品信息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火爆商标注册证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