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资问答 > 农资 > 农药 > 怎样节省农药用量?

怎样节省农药用量?

提问时间:2010/6/17匿名 | 分类:农资 | 浏览891次
3个回答

丸粒化使用 对于水田使用的水溶性强的农药剂,可将农药制成丸粒状,均匀地撒放于农田,这样可以避免农药漂移,较好地提高药效。 

循环喷雾法

将常规喷雾器进行改造,在喷洒部件的相对一侧加装回收装置,将没有沉积在靶标上的药液收集后抽回药液箱,循环利用,以提高农药的利用率。

静电喷雾法 通过高压静电发生装置,低雾滴带电喷施的方法,使更多的药液喷洒在叶片表面上。

低量喷雾法

指单位面积施药量不变,将农药原液稍微稀释,用水量相当于常规喷雾技术的1/5—1/10。这种方法可以提高作业效率,在温室中及山区被广泛应用。

药辊涂抹法

药辊是利用能吸收药液的泡沫材料做成的抹药溢筒,药液可以通过药辊渗出,只需接触到植物的叶片上即可。这种方法可将药剂更好地施在靶标植物表面,不会发生药液的损失。

利用计算机技术

将计算机控制系统用于喷雾机具,该系统通过超声波传感器确定植物形状,计算机控制系统使农药喷雾特性始终根据植物形状的变化而自动调节。这项技术能够大大提高农药的利用率,也代表了农药使用的新方向,前景广阔。

回答者:董丹 时间:2010/6/17

0

药辊涂抹技术:主要用于内吸收除草剂的使用,药液通过药辊(一种利用能吸收药液的泡沫材料做成的抹药溢筒)从药辊表面渗出,只需接触到杂草上部的叶片即可奏效。此方法几乎可使药剂全部施在靶标植物表面,不会发生药液抛洒和滴落。

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美国已将计算机控制系统用于果园喷雾机,该系统通过超声波传感器确定果树形状,计算机控制系统使农药喷雾特性始终根据果树形状的变化而自动调节。该技术大大提高了农药的有效利用率,代表了农药使用技术的方向。

低量喷雾技术:指单位面积上施药量不变,将农药原液稍微稀释,用水量相当于常规喷雾技术的1/5—1/10。此技术提高了作业效率,在温室中及山区得到广泛应用。

静电喷雾技术:通过高压静电发生装置,使雾滴带电喷施的方法,药液雾滴在叶片表面的沉积量显着增加,可将农药有效利用率提高到90%。

丸粒化施药技术:对于水田使用的水溶性强的药剂,可采用丸粒化施药技术,只需把药丸均匀撒于农田中即可,工效提高十几倍,且没有农药漂移,不污染邻近作物。

循环喷雾技术:对常规喷雾机具进行重新设计改造,在喷洒部件的相对一侧加装回收装置,将没有沉积的靶标植株上的药液收集后抽回药液箱,循环利用,可大幅度提高农药有效利用率。

小编提醒大家,以上技术都能大幅度减少农药用量,可节省农药用量50%一95%,还可大幅度减少或基本消除农药喷到非靶标植物上的可能性,从而显着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回答者:小杨 时间:2017/6/9

0

农药使用必不可少,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改进施药技术从而减少农药用量,以达到农药充分利用和减少农药污染的目的。以下技术都能大幅度减少农药用量,可节省农药用量50%~95%,还可大幅度减少或基本消除农药喷到非靶标植物上的可能性。

缓释药肥技术  对于水田使用的水溶性强的药剂,可采用分层螯合技术制成的药肥颗粒,只需把药肥均匀撒于农田中即可,工效提高十几倍,且没有农药漂移,不污染邻近作物。

循环喷雾 对常规喷雾机具进行重新设计改造,在喷洒部件的相对一侧加装回收装置,将没有沉积的靶标植株上的药液收集后抽回药液箱,循环利用,可大幅度提高农药有效利用率。

低量喷雾 指单位面积上施药量不变,将农药原液稍微稀释,用水量相当于常规喷雾技术的1/5~1/10。此技术提高了作业效率,在温室中及山区得到广泛应用。

静电喷雾 通过高压静电发生装置,使雾滴带电喷施的方法,药液雾滴在叶片表面的沉积量显着增加,可将农药有效利用率提高到90%。

药辊涂抹 主要用于内吸收除草剂的使用,药液通过药辊(一种利用能吸收药液的泡沫材料做成的抹药溢筒)从药辊表面渗出,只需接触到杂草上部的叶片即可奏效。此方法几乎可使药剂全部施在靶标植物表面,不会发生药液抛洒和滴落。

农药使用不可避免的会有一定残留,节省农药用量将会将这一问题减至,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回答者:晶晶 时间:2017/6/12

0
我来回答: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 *姓名:
  • *联系电话:
  • *留言内容: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版权所有 WWW.3456.TV-火爆农资招商网 Copy Right©2009-2024 豫公网安备 4101970200204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00047
本站只起到信息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欺骗性产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