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穗腐病,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异名D.maydis(Berk.)Sacc.病菌在寄主表皮下产生较密集的黑色球形至扁球形分生孢子器,直径 350—500um。分生抱子浅褐色,圆筒形或椭圆形,具1隔膜,双胞,大小13—33×3—7(m);在田间,有时可见无色透明的线状孢子。此外有报道 D.macrosporaEarle称大孢色二饱和D.frumentiE11.etEv.称干腐色二孢,也可引起类似的病变。
玉米穗腐病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分生抱子器在带病种子或秸秆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随风传播。玉米吐雄时叶鞘较松散,落入叶鞘里的病菌直接或经伤口侵入,也可从茎秆基部、不定芽或花丝、穗梗的苞叶间直接侵入。该菌可随种子调运进行远距离传播。病菌生长适温28—30℃。分生抱子萌发适温20℃。高温多雨有利于病原菌的侵染和扩展。
回答者:刘银银 时间:2012/9/26
0
玉米穗腐病化学
防治技术抽穗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每亩用药液50公斤,重点喷果穗及下部茎叶,每隔7天喷1次。发病初期往穗部喷洒5%井冈霉素水剂,每亩用药50~75毫升,对水75~100公斤或用50%多菌灵悬浮剂700~8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施。视病情防治1~2次。
物理防治措施
1、病原田间病原是防治该病的重要措施,玉米收获时将田间的玉米杆集中烧掉或结合深耕翻入土中腐烂,不为病菌提供滋生场所。
2、合理密植通过合理密植降低田间湿度是防病的重要措施,一般紧凑型品种每亩密度应在4000-4500株为宜,中间型和平展型品种在4000株以下为宜。
3、合理施肥采取测土配方施肥,做到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的合理搭配。
对于育种者来讲,在选育过程中对于感玉米穗腐病材料肯定是要被淘汰掉,有时候可能田间试验面积小,表现不出来,但在推广过程中由于环境互作效应影响可能问题出现了,结果造成一定损失。这里想请教一下,这方面在选育过程中应注意那些农艺性状的选择,如穗轴、花丝、籽粒品质、脱水快慢等。
回答者:小贺 时间:2017/7/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