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营养缺乏的防治,可通过提高土壤的养分供给能力,
钾:作物缺钾应以土壤施用为主,一般不作喷施,适宜用量一般每亩为5-15公斤,需钾较多的如薯类、玉米等每亩为10-15公斤,其他作物每亩为5-10公斤。在水稻施用时,主张以后期为重点,原因是钾对水稻后期影响较大,同时前期一般不缺钾,一般在水稻拨节后应补充钾肥。
微量元素:微肥由于作物需求量少,因此一般不宜大量施用,施用时大多采用叶面喷施效果较好;对于一些难溶性微肥则采用土壤施用,如硼镁肥;也可采用拌种方式,如硫酸盐0.05公斤/亩拌种,效果很好,另外硅肥是水稻的特殊肥料,其他作物应用较少。
回答者:刘银银 时间:2012/10/8
0
从作物的营养角度来考虑,首先想到的是作物缺乏某种营养元素了。因为当土壤中某种养分供应不足时,往往会导致作物体内一系列物质代谢和运转发生障碍,从而在植物形态上表现出某些专一性的特殊症状,这就叫植物营养缺素症。缺少哪种营养元素?从什么时候开始表现出来?在哪一个部位?植物是有表现的。因为,营养缺素症是植物体内营养失调的外部表现。但是,缺乏同一种营养元素在不同作物对所表现的症状并不完全相同。这说明观察是有一定难度的。
作物在缺乏大量营养元素氮磷钾时,由于他们在作物体内流动性大,可从下部老叶向新叶中转移,以新生叶的生长,因而缺素症状首先表现在老叶上。这种能从衰老叶片中转移养分的现象称为养分的再利用。然而,微量元素在作物体内大多是和某些酶结合在一起成为酶的一部分,是不能转移的。在作物缺乏微量营养元素时,它们就不能从老叶中向新叶中转移,因此缺乏微量营养元素大多发生在新生的叶片上。这就是两者在形态上的主要区别。
作物的缺素症状是其体内营养失调的外部反映。根据作物出现缺素症的部位和特征,通过对田间作物进行形态诊断,可以确定作物缺乏哪种营养元素,并以此作为科学施肥的依据。根据上面讲的道理,可以初步判断:下部老叶子发黄的是缺乏大量营养元素——氮,而上部新叶发黄的就是缺乏微量营养元素—铁。但也可能是缺硫。要想做出正确的判断,就需要学习和掌握区分的知识,也要积累生产经验。
严格区分病害的类型十分重要。如因缺乏养分引起的生理病害,应通过合理施肥来解决,而对于病菌传染的病原性病害,则应喷洒相应的农药才能解决,二者不能混为一谈,否则把生理性病害误认为病原性病害就会滥用农药,污染环境。为此,知识加经验是当前基层农技人员田间鉴定工作的主要手段。
回答者:小贺 时间:2017/7/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