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防治山药病虫害的方法是什么呢?火爆农资网小编为你介绍。
1、山药炭疽病危害茎叶造成茎枯、落叶。防治方法:种薯用1∶1∶150波多液浸种10分钟。齐苗时用50%多菌灵600倍液喷次药,10天后喷第二次。7~8月发现发病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700~800倍液,视病情轻重喷药2~4次,交替喷雾。每次间隔8~10天,雨后应补喷药液。
2、短体线虫病造成植株矮化,严重时全株发黄枯死;块茎受害则出现大小不等的小瘤,影响产量和品质。防治方法:播种前药剂处理土壤,每亩用5%灭克磷颗粒剂5千克拌湿润细土100千克,开沟均匀撒施在种薯两侧,或结合整地均匀撒施,入土25~30厘米。
3、叶蜂咬食山药叶片,造成叶片严重缺失,影响光合作用导致块茎产量降低。用2%敌杀死30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茎叶喷雾。
4、蛴螬咬食块茎,使块茎煮不烂,味变苦。用土壤处理进行防治,可用50%辛硫磷每亩250-300ml,加细土25公斤拌匀后撒入垄中,施药后随即扦入20cm的土层中,然后播载山药种。
回答者:刘银银 时间:2012/10/31
0
山药病害的化学防治
在做好农业防治的基础上,如果出现病害,就要采取化学防治的方式,包括化学保护和化学。化学保护就是在山药未发病之前喷施杀菌剂,防止病原菌的侵入。化学是在山药感病后喷施药剂,恢复植株健康或阻止病害继续扩展。山药病虫害的防治主要有种薯处理、土壤消毒和植株喷药3种。值得注意的是在山药收获前1个月,切忌用药,以防止对块茎造成污染,影响山药品质。进行化学防治时要使用高效、低残留、低毒的农药,并且配合其他防治方法。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下山药病害的化学防治。
山药病害的化学防治
1、山药炭疽病
山药炭疽病是制约山药生产的障碍。有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症状类型。其发生早晚与6月份降雨有关,影响发病程度的相关因子有:7、8月份降雨、日照,栽培管理,茬口,山药生育期。防治上以防为主,要把握好6月中旬后的次用药时间。
叶部染病有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症状类型,慢性型病斑较大,发病较慢,发病初从叶尖或叶缘处出现暗绿色水渍状小斑点,后扩大成褐色至黑褐色圆形或椭圆形病斑,病斑中部灰褐色或灰白色,边缘黑褐色。急性型发病快,危害重,多在叶柄与叶片或叶柄与茎蔓交界处出现不规则的褐色病斑,而在叶面上少见病斑,数日后叶片即脱落,严重时几天时间叶片掉光。
药剂保护:6月中旬场雨后开始次防治,次药后的间隔期,持续干旱15天左右喷第二次药,遇阴雨天气5~7天一次。流行高峰期(7/中~8/下)雨前打药,大雨过后,立即补防。据我们调查表明,轮换选用下列药剂对山药炭疽病有较好的防效。50%施保功1000~1500倍,86.2%铜大师1000倍,70%代森锰锌WP600倍,75%百菌清800倍。
为害茎叶造成茎枯、落叶。
防治方法:种薯用1:1:150波多液浸种10分钟。齐苗时用百菌清600倍液喷次药,10天后喷第二次。7~8月发现发病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700~800倍液,视病情轻重喷药2~4次,交替喷雾。每次间隔8~10天,雨后应补喷药液。
2、山药根腐病
为害盛期,可采用轮作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或灌根。
3、山药斑纹病
一般于7月中、下旬开始发生,湿度大、多雨发病重。从6月初开始喷洒30%碱式硫酸铜悬浮剂400~500倍液或1:1:200~300倍式波尔多液、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50%福美双粉剂500~6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4、山药锈病
为害叶片。可用500倍50%多菌灵可湿性粉刺,每隔7天喷一次药,连续用药3~4次。
5、山药枯萎病
在高温阴雨、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施氮过多、土壤偏酸均有利于发病。6月中旬开始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干悬粉5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淋茎基部,隔15天左右1次,共防5~6次。(必要时在栽种前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泡山药尾子10~20分钟后下种;入窖前在山药尾子的切口处涂1:50倍式石灰浆预防腐烂)。
6、斑枯病
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叶面上生褐色小点,后病斑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大小6~10毫米,中央褐色,边缘暗褐色,上生黑色小粒点,即病菌分生孢子器。病情严重的,病叶干枯,全株枯死。该病秋季发生较普遍。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开始喷洒30%氧氯化铜悬浮剂600倍液加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复方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灭病威)5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隔10~15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7、短体线虫病
造成植株矮化,严重时全株发黄枯死。块茎受害则出现大小不等的小瘤,影响产量和品质。传播途径主要为土壤传播和种薯传播。防治方法:播种前药剂处理土壤,每亩用5%灭克磷颗粒剂5千克加水喷拌湿润细土100千克,开沟均匀撒施在种薯两侧或结合整地均匀撒施,入土25~30厘米。
8、叶涩病
又称白涩病。由真菌侵染引起的病害,主要为害叶片,茎蔓和叶柄也可受害。在叶片上,初生淡黄色至黄白色、周缘不明显的病斑,扩大后因受叶脉限制呈不规则形或多角形,病斑中央散生黑褐色小粒点。幼茎病部增生变黄,逐渐枯死。叶片和茎上的粒点被破裂后,散出白色粉状物。病害的防治措施:
(1)用40%的辛硫磷进行土壤消毒,用进行种薯消毒。
(2)药剂防治。出苗后,喷洒1∶1∶150的波尔多液保护,发病后及时喷药。用65%的代森锌500倍液,或50%的退菌特800~1000倍液防治炭疽病和叶涩病。
回答者:小杨 时间:2017/5/2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