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芯温室高产栽培平菇的管理。
当菌丝体长满棒的培养料后,及时降低菇棚内温度,使菇棚内温度在10℃左右,拉大昼夜温差让温差达到10℃左右,调整棚内湿度80%~90%以增加散射光,历经3~5天的催菇,菌袋两头形成子实体原基(白色菌丝团),将袋口解开并拉直或将袋口挽起,促进原基分化。此时温度提高到18~20℃,空间相对湿度控制在85%~90%,每天向菇棚空间喷水2~3次,保持地面湿润,当子实体菌盖直径长到2厘米以上时,可直接向子实体上喷水,随着实体长大喷水量逐增。但不可向子实体的原基或幼菇蕾上喷水,否则,子实体的原基或幼菇蕾将萎缩死亡。子实体生长期间要适当通风换气,每天通风1~2次。每天30分钟左右。如温度较高或棚内平菇栽培量较大时应加大通风量。棚内光线和养菌光度相同。在适宜条件下,原基生长到子实体需5~7天。菌盖充分展开,颜色由深变浅后及时采收,要及时清理料面上老菌丝、死小菇及杂物。
按上述管理方法可采摘2~4潮菇,当三潮菇发现幼菇少、菌盖薄、生长慢要及时补营养液,方能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目的。
回答者:刘银银 时间:2012/11/3
0
一、选用优良品种
菇农在选种时,要选用适应当地气候、转潮快的品种,菌龄以满瓶后3~5天为好,菌丝洁白粗壮、抗杂力强。
二、培养料堆制
培养料必须选用干燥、无霉变的玉米芯,用粉碎机粉碎成玉米粒般大小的颗粒状。筛孔用8毫米、10毫米的钻头各钻一半孔,这样粉碎出的培养料粗细适宜,透气性好,极有利于菌丝的生长。培养料配方:(1)玉米芯70%,木屑10%,麸皮15%,石膏、石灰、磷肥各1%,多菌灵0.1%,水分65%。(2)纯玉米芯50公斤,麸皮10公斤,石灰、石膏、磷肥各1%,多菌灵0.1%,水分65%。拌料时,先将石灰、磷肥、多菌灵溶于水中,然后充分搅拌均匀,加入其他辅料(注意玉米芯的含水量不能用手捏法测量,必须拌入足够的水,制种时可适当少一些)。料堆做成龟背状,长宽不限,高度宜低一点,建堆后覆膜发酵,当料温达到60℃时翻堆,共翻堆3次,以培养料表层出现白色放线菌,颜色变为褐色,pH值7.5~9为宜。
三、装袋接种发菌
用(50~55)厘米×25厘米聚乙烯筒料,经缝纫机针扎3排微孔,先装好一端,放入菌种,用绳扎紧,然后再1层菌种1层料,共3层料4层种,装满后扎紧袋口,视温度高低垒袋发菌,或堆成井形,用种量10%~15%。发菌期间,温度20~25℃,不超过35℃,空气相对湿度50%~65%,光线要求暗一些,要注意翻袋和加强通风管理,经15~20天,菌丝即可长满袋,进入出菇管理。
四、出菇管理
发好的菌袋经1周左右即有珊瑚状菇蕾出现,这时就可开袋进行出菇管理。要掌握好开袋时间,过早料面易干燥,造成菇蕾死亡;过晚则影响菇的质量。开袋后要增加光照,以100勒克斯左右为宜,并加强通风排气,湿度控制在85%~95%,注意喷水不可将水喷在菇体上,经5~7天头潮菇即可采摘上市。也可在菌筒出过1~2潮菇后,撕去塑料袋,用不锈钢刀削去两端老化菌丝及菇根进行覆土栽培。1层菌棒1层土,一般垒6~7层高即可,上面做成补水槽。有条件的用补水器更好,出菇后隔2天喷1次营养液,按常规管理,生物学转化效率可高达100%~150%。
回答者:小杨 时间:2017/5/2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