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晚霜冻害
1.主要表现
3月中下旬,小麦大部分品种进入返青期,部分品种进入拔节期。小麦在晚霜冻害之前,一般生长在较温暖的环境里,组织柔嫩。细胞内外游离水较多,遇较低温度,容易结冰。轻者细胞间隙结冰,重者原生质冻成晶体。细胞间隙结冰后,细胞内水分外渗,解冻时气温往往上升较快,使细胞来不及吸回外渗的水分,从而引起水分散失;若原生质冻成冰晶体,则直接遭受损伤。生长势弱、土壤干旱的麦田晚霜冻害较为严重。
晚霜冻害与种植的品种、播种早晚、土壤墒情、肥力高低有密切关系,返青拔节提前的品种、播种过早、土壤墒情差、氮肥施用量大的地块晚霜冻害严重。
2.预防措施
①依据天气预报。在气温降到0℃以下的前1天叶面喷施氨基酸叶面肥或300倍红糖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或避免晚霜冻害对小麦的危害程度。
②合理灌溉。晚霜冻害前3天浇足返青水,由于水的热容量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保持土壤温度起伏不剧烈,能够减轻晚霜冻害对小麦的危害。
③选用返青晚的小麦品种。近几年鲁西南地区种植的多穂小麦品种,如济麦22对晚霜冻害有较强的抗性。
④合理施肥。底肥以有机肥和复合肥为主,结合秸秆还田,针对性的施用生物菌肥。追肥安排在小麦拔节后进行。
⑤适期播种。近些年由于气候条件的改变,无霜期呈现延长的趋势,小麦播期应据气候变化特点,适当向后推迟。鲁西南地区以10月7~10日播种为宜。
二、冬前旺长
1.类型
①营养型旺长。主要表现为叶片长而大,主茎叶龄7.0以上,倒二叶叶片长大于25厘米,叶鞘长7厘米,叶片下披,植株高于25厘米,单株茎蘖数超过7个,封垄时间约为11月下旬,叶面积指数大于1.5,群体总蘖数每亩超过90万。
②生殖型冬前旺长。冬小麦越冬期主茎幼穂分化达到二棱中期以后即为生殖型旺长。
③重叠型旺长。同一麦田,小麦个体形态和群体状况达到营养型旺长指标,同时主茎幼穂达到生殖型旺长指标,即为小麦重叠型旺长。小麦冬前旺长与选用半冬性品种、播种量过大、盲目加大氮肥施用量有一定的关系。
2.预防措施
①根据当地气候特点选用适合的小麦品种。如鲁南、鲁西南一带若选用半冬性小麦品种时,应比冬性较强的品种适当晚播3~5天。
②依据土壤状况,包括土壤类别、墒情、整地质量等以及播种时间科学确定播种量,搞好精量和半精量播种,减少种子浪费,降低冬前形成旺苗的几率。
③施肥量的合理运筹。有条件的地方可取土化验施用配方肥,推广氮肥后移技术。
三、倒伏
小麦抽穗后期若出现倒伏,不仅导致穂粒数减少、千粒重下降,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而且不利于机械操作。小麦倒伏一般分为根倒伏和茎倒伏。根倒伏:多发生在砂壤土或秸秆还田土壤不踏实的情况下播种的麦田,因根系在土壤中下扎不牢而地上部分生长过旺导致头重脚轻,遇大风天气而发生的倒伏。茎倒伏:连年大量施用氮肥,导致植株地下三节过长、生长细弱,在小麦灌浆后期,基部节间无法承受上部重量而引起的弯曲倒伏。
1.原因
①品种选择不当。肥沃地块在选用多穂型品种且播种量过大时,冬前群体总蘖数每亩会超过80万,易造成小麦生长发育后期倒伏。
②氮肥施用过早、过量。在水分充足的情况下,遭遇大风天气,也容易倒伏。
③小麦抽穗后期浇水或雨后遭遇大风天气,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倒伏。
2.预防措施
①选用高产多抗小麦品种,新引进的品种在做好试验示范的基础上,确实综合性状表现优良的情况下再推广。
②对于常年秸秆还田的地块,一定要精耕细耙踏实后再播种,或播种后浇水沉实1次,确保小麦根系与土壤充分接触。
③隔年深耕。常年采取旋耕的地块,应实行隔年深耕的农艺措施,在增加土壤蓄水能力的同时,促使小麦根系下扎。
④在采取测土配方施肥的同时,秸秆还田地块增施秸秆腐熟菌剂,加速秸秆腐熟速度,防止因秸秆出现陷根。
⑤科学化控。在小麦返青至拔节期,可叶面喷施20%甲·多微乳剂或多效唑等植物调节剂,抑制小麦基部、二节间的长度。
⑥其他技术措施。小麦灌浆期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溶液,增强小麦茎秆抗风抗倒能力;小麦灌浆后期,时刻留意天气状况,大风天气以及大风天气前1~2天不浇水。
四、极端天气对小麦病害的影响
1.条锈病
小麦条锈病与气候有很大的关系,1月气温高于-6℃的暖冬年份,致病菌能够越冬,越冬菌量与春季降雨成为该病流行的两大重要条件。因此在暖冬以及春季多雨年份应重点预防条锈病的发生及危害。
预防技术措施:在选用抗病品种、综合运用增施磷钾肥以及用酵素沤制菌肥前提下,可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叶面喷施。
2.纹枯病
该病发生轻重与极端气候有直接关系,凡冬季偏暖、早春气温回升快、多雨、光照不足的年份该病发生危害严重,造成小麦茎基部呈云纹花秆状,形成枯株白穂,严重时颗粒无收。
预防技术措施:在增施有机肥提高小麦综合抗性的同时,可用23%噻呋酰胺悬浮剂2000倍液,或25%丙环唑1000倍液根基部喷雾防治。
3.赤霉病
该病又称烂麦头或麦穗枯等,在鲁西南一带主要表现为穂腐。小麦扬花时,初在小穂和颖片上产生水浸状浅褐色斑,后逐渐扩大至整个小穗,导致整个小穗枯黄。在小麦抽穗开花阶段若气温高、湿度大,会刺激小麦赤霉病发生及危害。如2008、2009年因受极端天气影响,小麦赤霉病大量发生和危害。
防治技术措施:适期播种,使小麦扬花期避开雨水以及高温危害。在施肥上依据常年施肥特点及上茬作物对肥料吸收利用的特性,科学合理配方施肥,切忌偏施氮肥,提高小麦的综合抗性。在小麦齐穂至始花期用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如果穂期持续高温多雨,一周后再防治1次。
4.小麦独秆病
此病属生理性病害,主要表现为小麦茎秆、根系生长正常,麦穗退化成光秆。如2011年在邹城市郭里镇麦田表现较为明显。发病原因:在小麦单棱期或二棱期短时出现0℃低温,导致幼穂受冻后退化。
预防技术措施:小麦返青后经常关注天气预报,出现降温前1~2天,叶面喷施氨基酸叶面肥+红糖300倍混合液可有效预防、缓解早春低温危害,降低小麦独秆病发生几率。
五、极端天气对小麦虫害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冬季干旱少雨、气温偏高,暖冬等极端天气不断出现,导致小麦红蜘蛛和蚜虫越冬基数逐年增加(受害虫防治习惯影响,此期的防治往往被忽视),致使受害植株生长缓慢、分蘖减少、千粒重下降,为害严重时全株干枯。
防治技术措施:①种子处理。播种前用600克/升吡虫啉悬浮液60毫升加水500毫升拌种30千克晾干后播种,能够有效预防蚜虫、红蜘蛛在小麦苗期的为害。②早春中耕。能杀死大量虫体。③适时浇越冬水,以昼融夜冻。开春后浇足返青水,灌水前先扫动麦株,使红蜘蛛假死落地,随即放水,收效更好。④化学药剂防治。发现麦田越冬蚜虫、红蜘蛛时用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2%阿维菌素2000倍液(如发现大龄幼虫可适量加入40%辛硫磷)混匀后根茎部喷施,7天后重复1次。
回答者:小杨 时间:2017/5/2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