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资问答 > 农资 > 农药 > 钾肥真假如何简易鉴别?

钾肥真假如何简易鉴别?

提问时间:2013/1/23匿名 | 分类:农资 | 浏览640次
3个回答

钾肥的真假辨别是很复杂的,农民朋友们在选购化肥的时候,要到正规的销售网点,以避免上当受骗。

一、铁片燃烧法。将肥料颗粒(大或小)少许放在烧红的铁片上燃烧,凡是不熔融、无气味、受热产生蹦跳现象的,大致可定为钾肥。如果将铁片倾斜,使肥粒直接受高温燃烧,会出现有色火焰,金黄闪亮火焰为钠,浅黄夹带淡紫色火焰为钾。钾肥中还有一类粉末态的,其颜色可砖红、浅红或白色。其鉴别方法也是在铁片上燃烧,钾肥表现为不熔不化,无臭味;而磷肥表现为浅灰色,虽然也不熔不化,但有气味。补充说明:1.如果铁片上肥粒受高温后熔融,并有浓烟,凡是出现氨臭味的为氨态氮肥,只融无氨味者可能为硝酸盐。2.如果铁片上的肥料颗粒不熔融不跳动,而有气味发酸或骨臭者,可能是磷肥。

二、将饱和钾肥溶液沾在铁丝圈上,在高温火焰上燃烧,观察火焰颜色。不过钾和钠的火焰颜色区分是很难掌握的。如果市场上遇到常规之外的劣质钾肥,例如用未经提炼过的钾长石的小块状或粉状假冒钾肥,对此就只有通过化验手段测定可溶钾的含量才可鉴别。仅靠燃烧法只能定性,不能定量,也就是说,只能辨真伪,不能裁优劣质。

常见的含钾复合肥有二元、三元复合肥。其钾的含量可从包装袋上N-P2O5-K2O含量的说明中了解。硝酸钾是二元复合肥,白色结晶状颗粒,市场少见。总之,有句俗话说得对,“便宜没好货”。即使用以上简易有效的方法能把氮磷钾三大类肥料分辨开,农民朋友在选购钾肥时还是要注意品质、认准品牌。这样才会避免钾肥购买上当受骗。

回答者:刘银银 时间:2013/1/23

0

一、铁片燃烧法。将肥料颗粒(大或小)少许放在烧红的铁片上燃烧,凡是不熔融、无气味、受热产生蹦跳现象的,大致可定为钾肥。如果将铁片倾斜,使肥粒直接受高温燃烧,会出现有色火焰,金黄闪亮火焰为钠,浅黄夹带淡紫色火焰为钾。钾肥中还有一类粉末态的,其颜色可砖红、浅红或白色。其鉴别方法也是在铁片上燃烧,钾肥表现为不熔不化,无臭味;而磷肥表现为浅灰色,虽然也不熔不化,但有气味。补充说明:1.如果铁片上肥粒受高温后熔融,并有浓烟,凡是出现氨臭味的为氨态氮肥,只融无氨味者可能为硝酸盐。2.如果铁片上的肥料颗粒不熔融不跳动,而有气味发酸或骨臭者,可能是磷肥。

二、将饱和钾肥溶液沾在铁丝圈上,在高温火焰上燃烧,观察火焰颜色。不过钾和钠的火焰颜色区分是很难掌握的。如果市场上遇到常规之外的劣质钾肥,例如用未经提炼过的钾长石的小块状或粉状假冒钾肥,对此就只有通过化验手段测定可溶钾的含量才可鉴别。仅靠燃烧法只能定性,不能定量,也就是说,只能辨真伪,不能裁优劣质。

回答者:小贺 时间:2017/6/1

0

一看包装

化肥包装袋上必须注明产品名称、养分含量、等级、商标、净重、厂名、厂址、标准代号、生产许可证号码。如上述标识没有或不完整,则可能是假化肥或劣质品。

二看外观

国产氯化钾为白色结晶体,其含有杂质时呈淡黄色。进口氯化钾多为白色结晶体或红白相间结晶体。硫酸钾为白色结晶体,含有杂质时呈淡黄色或灰白色。

三看水溶性

取氯化钾或硫酸钙、硫酸二氢钾1克,放入干净的玻璃杯或白瓷碗中,加入干净的凉开水10毫升,充分搅拌均匀,看其溶解情况,全部溶解无杂质的是钾肥,不能迅速溶解,呈现粥状或有沉淀的是劣质钾肥或假钾肥。

四木炭试验

取少量氯化钾或硫酸钾放在烧红的木炭或烟头上,应不燃、不熔,有“劈啪”爆裂声。无此现象则为假冒伪劣产品,现在发现有的用食盐冒充磷酸二氢钾,可取点样品放在小铁板上用火烧一下,如火焰上出现黄色,则可能含食盐。

五石灰水试验

有的厂商用磷铵加入少量钾肥,甚至不加钾肥,混合后假冒磷酸二氢钾。质量好的磷酸二氢钾为白色结晶,加入石灰水(或草木灰水)后,闻不到氨味,外表观察如果是白色或灰白色粉末,加石灰水(或草木灰水)后闻到一股氨味,那就是假冒磷酸二氢钾。

六铜丝试验

用根结晶的铜丝或电炉丝蘸取少量的氯化钾或磷酸钾,放在白酒火焰上灼烧,通过兰色玻璃片,可以看到紫红色火焰。无此现象,则为伪劣产品。

回答者:晶晶 时间:2017/6/2

0
我来回答: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 *姓名:
  • *联系电话:
  • *留言内容: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版权所有 WWW.3456.TV-火爆农资招商网 Copy Right©2009-2024 豫公网安备 4101970200204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00047
本站只起到信息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欺骗性产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