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资问答 > 农资 > 农药 > 尿素质量检测有何法?

尿素质量检测有何法?

提问时间:2013/2/12匿名 | 分类:农资 | 浏览1053次
2个回答

想快速知道尿素质量状况吗?目前天津市新研发一种新产品-尿素快速检测试剂盒,现在此项目已经被列入了天津市技术监督局科技项目计划, 并通过成果鉴定。虽然没有见到产品,不过先学会操作,以待未来使用。首次了解其工作原理和技术指标:

1.尿素快速检测试剂盒可对尿素特征显色反映进行检测。依据在盐酸存在条件下,二甲基苯甲醛与尿素有黄色生成物的特定显色反映原理,将检测试剂加入被检尿素试样后数秒内出现人眼易识别的淡黄色,在十五秒内达到值,从而完成尿素特征的确定。

2.尿素快速检测试剂盒能对尿素中是否掺入杂质进行检测。依据尿素溶解于水、乙醇、甲醇的共混溶剂中,而杂质在这一共混溶剂中不溶解或与沉淀剂反应,生成不溶物的原理来完成尿素中掺杂物的检测。当杂质含量大于3%时,具有人眼易识别的阳性反应即溶液混浊。

3.尿素快速检测试剂盒能对尿素中缩二脲含量进行检测。依据缩二脲在碱性条件下与二价铜离子有紫色显色反应的原理,当检测试剂加入尿素试样后,因缩二脲含量不同,出现明显人眼易识别的蓝色至紫红色的颜色变化,可达到缩二脲含量以2%.间隔递增的标准显色,具有人眼易辨别的色差及色过渡。

尿素快速检测试剂盒有着明显的特征,主要有:

1.尿素快速检测试剂盒具有现场操作、快速显示、准确鉴别、携带方便和操作简易等特点。

2.该项目实用性强、价格低廉、应用市场广阔,可为尿素产品的现场质量抽查提供快速便捷的检测手段,也可为经营人员和农民购买尿素提供方便的质量检测工具,使用无危险。

3.该项目经国内查新检索,未发现有关该项成果的报道,属。

现在您知道如何操作尿素快速检测试剂盒了吧?

回答者:刘银银 时间:2013/2/12

0

尿素的测定方法可分为两大类:一类直接法,尿素直接和某试剂作用,测定其产物,常见的为二乙酰一肟法;另一类是尿素酶法,用尿 素酶将尿素变成氨,然后用不同的方法测定氨。

1)尿素酶法(直接法):尿素酶法利用尿素酶催化尿素水解生成铵盐,铵盐可用纳氏试剂直接显色、酚-次氯酸盐显色或酶偶联反 应显色。

尿素测定目前多采用尿素酶偶联法:用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氨,氨在谷氨酸脱氢酶的作用下使NADH氧化为NAD+时,通过34 0nm吸光度的降低值可计算出尿素含量。

此反应是目前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常用的测定原理。此外,尿素酶水解尿素产生氨的速率,也可用电导的方法进行测定,其电导的增加 与氨离子浓度有关,反应只需要很短的时间,适用于自动分析仪。

2)酚-次氯酸盐显色法:尿素酶水解尿素生成氨和酚及次氯酸盐,在碱性环境中作用形成对-醌氯亚胺,亚硝基铁氰化钠催化此反 应:

对-醌氯亚胺同另一分子的酚作用,形成吲哚酚,它在碱性溶液中产生蓝色的解离型吲哚酚:

此反应敏感,血清用量少(10μl),无需蛋白沉淀,一般用于手工操作测定中。

3)纳氏试剂显色法:尿素经尿素酶作用后生成氨,氨可与纳氏试剂(HgI2.2KI的强碱溶液)作用,生成棕黄色的碘化双汞铵。

尿素酶法的优点是反应专一,特异性强,不受尿素类似物的影响,缺点是操作费时,且受体液中氨的影响。

⑵二乙酰一肟法(直接法):尿素可与二乙酰作用,在强酸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粉红色的二嗪化合物(Fearom反应),在54 0nm比色,其颜色强度与尿素含量成正比。二乙酰不稳定,用二乙酰一肟代替,后者遇酸水解成二乙酰。

试剂中加入Fe3+或Cd2+及硫氨脲,可提高灵敏度,增加显色稳定性,其中Fe3+和Cd2+有氧化作用,还能消除羟胺的 干扰作用。提高酸的浓度可增加灵敏度。二乙酰一肟与尿素的反应不是专一的,与瓜氨酸也有显色。本法灵敏、简单,产生的颜色稳定, 缺点是加热时有异味释放,一般临床已很少使用此方法。

尿素测定用血清或血浆,体液中尿素的浓度常用尿素中含有的氮来表示,称为尿素氮。如欲换算成尿素,可根据60g 尿素含有28g氮计算,即1g尿素相当于0.467g尿素氮,或是1g尿素氮相当于2.14g尿素。

正常参考值:血清尿素氮为2.8-7.1mmol/L,相当于尿素1.8-6.8mmol/L。

回答者:刘宽 时间:2017/4/21

0
我来回答: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 *姓名:
  • *联系电话:
  • *留言内容: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版权所有 WWW.3456.TV-火爆农资招商网 Copy Right©2009-2024 豫公网安备 4101970200204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00047
本站只起到信息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欺骗性产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