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农民在给农作物施肥的时候,存在很多的误区,其施肥效果不好,以下是小编总结的几点,分享给大家。
误区一:碳酸氢铵地表浅施或随水浇施
碳酸氢铵具有易分解、挥发的特点(故有“气肥”之称),地表浅施不仅利用率低,而且气温高时氨气易从土中逸出,熏伤茎叶;随水浇施,肥料易粘附在作物茎叶上,造成不同程度的灼伤,尤其在清晨浇施时更为严重。如果浇水量小,肥料还易残留在土壤表层,造成氮素挥发损失。
对策:利用碳酸氢铵作追肥时,实行开沟深施并严密覆土;施肥后若墒情不足,应及时浇水,以提高肥效。有资料表明,碳酸氢铵深施比地表浅施可提高利用率10~30%,增产10%左右,比随水浇施增产8%左右。
误区二:尿素地表浅施或施后立即大水漫灌
尿素是酰胺态氮肥,施入土壤后除少部分直接被作物吸收利用外,大部分是在土壤中脲酶的作用下转化成碳酸铵再供作物吸收;碳酸铵的化学性质很不稳定,容易分解释放出氨。尿素施在地表,也会引起氨的挥发;如果施在石灰性土壤或碱性土壤的表面,氨的挥发更为严重。另外,尿素在转化为碳酸铵之前,不能被土壤吸附,若在施肥后立即大水漫灌,会将尿素淋溶至深层,降低肥效。
对策:尿素在旱地施用,无论作基肥还是作追肥,都要注意深施盖土,使肥料处在湿润的土层中,以利于尿素的转化和防止转化后氨的挥发;若施肥后土壤墒情不足,可适量浇水,浇水量每亩20~30立方米为好,切忌大水漫灌。水田应在灌水前施用,深施,施后一般不要急于灌水,需隔3~5天(即转化为碳酸铵后)再灌。
误区三:磷酸二铵随水浇施
磷酸二铵是一种以磷为主的氮、磷二元复合肥。若随水浇施,肥料易滞留在地表,造成氮素挥发,磷素留在土壤表层,不能被作物根系吸收。
对策:利用磷酸二氨作追肥时,采取开沟深施,施肥深度10厘米左右,施后及时覆土并浇水。
误区四:使用过磷酸钙拌种
过磷酸钙中含有3.5~5%的游离酸,具有很强的腐蚀作用,用来直接拌种,尤其是拌种后长时间放置,很容易腐蚀种子,影响出苗率。
对策:用过磷酸钙作种肥时,将肥料施在种子的下方或侧下方,使之与种子隔离。
误区五:用钙镁磷肥作追肥
钙镁磷肥属弱酸溶性磷肥,不溶于水,肥效迟缓,故不适合用作追肥。
对策:把钙镁磷肥作基肥并及早施用,使其在土壤中有较长的时间溶解和转化。为了提高肥效,也可将钙镁磷肥与有机肥料混合或共同堆沤后施用。
误区六:人粪尿与草木灰混合存放、堆沤后施用。
在农村,不少农户习惯将草木灰撒在粪坑中,用以吸收尿液,或将人粪尿与草木灰混存。由于草木灰是碱性物质,与人粪尿接触,会加速氨的挥发,增加氮素损失;据试验,草木灰与人粪尿混合(1:1.5)贮存3天,可使氮素损失27.4%,贮存3个月损失85.6%.
对策:改变人粪尿与草木灰混存混用的错误做法,实行分存分用。
误区七: 在蔬菜上直接施用人粪尿
人粪尿中往往含有多种病原菌和寄生虫卵,如果未经腐熟等化处理,直接在蔬菜上施用,会使蔬菜受到污染,食用后影响人体建康。
对策:先进行化处理,如加盖沤制、密封堆积、消毒等,然后再在蔬菜上施用。
回答者:荆丹花 时间:2013/5/14
0
一是误认为“化肥就是氮肥”,只搞单一施肥,忽视了平衡施肥。我国土壤施肥氮磷钾比例应为1:0.5:0.4,而目前这一比例却为1:0.4:0.17。
二是忽略了地情变化,照“老经验”施肥,加剧了土壤内在结构的不平衡。
三是不注重深耕施肥,而是粗放地搞“大水大肥”,不但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还造成大量化肥存留在土壤中。据了解,目前我国化肥利用效率只有35%,而发达国家为80%。
据土肥专家说,目前我国化肥使用中的突出问题是许多农民不懂得科学、平衡施肥,过量施用单品种化肥。只要科学平衡施肥,就不会造成负面影响,也能够生产出达标的绿色无公害产品,因为化肥本身就是作物的“合成营养”。农产品化肥污染就像人得了“肥胖症”,出现营养过剩。
回答者:刘宽 时间:2017/4/12
0
一是误认为“化肥就是氮肥”,只搞单一施肥,忽视了平衡施肥。我国土壤施肥氮磷钾比例应为1:0.5:0.4,而目前这一比例却为1:0.4:0.17。
二是忽略了地情变化,照“老经验”施肥,加剧了土壤内在结构的不平衡。
三是不注重深耕施肥,而是粗放地搞“大水大肥”,不但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还造成大量化肥存留在土壤中。据了解,目前我国化肥利用效率只有35%,而发达国家为80%。
据土肥专家说,目前我国化肥使用中的突出问题是许多农民不懂得科学、平衡施肥,过量施用单品种化肥。只要科学平衡施肥,就不会造成负面影响,也能够生产出达标的绿色无公害产品,因为化肥本身就是作物的“合成营养”。农产品化肥污染就像人得了“肥胖症”,出现营养过剩。
回答者:小贺 时间:2017/11/2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