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笋病虫害较多,主要有茎枯病、立枯病、炭疽病、茎腐病、夜蛾类害虫、蚜虫、蓟马等。在栽培管理上要重点做好这些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1、褐斑病:主要为害芦笋的茎、枝和拟叶,但以小枝和拟叶为主。病重时常引起植株提早干枯死亡。
防治措施:用75%百菌清,50%多菌灵,将上述药剂分别配成500~800倍液进行喷雾,一般10天左右喷一次,发病盛期可7天左右喷一次。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14%络氨铜300倍液、50%琥胶铜酸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效果也不错。
2、芦笋叶枯病:叶枯病会使植株的茎和侧枝上出现大的椭圆形伤痕,上面还有清晰的棕红色到黑色的边界。疾病感染会造成夏天的芦笋株丛过早的落叶,直到整个株丛部分死掉为止。
防治措施:增施有机肥;加强管理,收获后及时病残体;结合防治茎枯病,在发病初期喷洒30%碱式硫酸铜(绿得保)悬浮剂400倍液或1:0.5:100倍式波尔多液50%、琥胶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兼治。病情严重时,也可单独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
3、芦笋茎枯病:该病主要在茎、侧枝或叶子上发生。病斑梭形或短线形周围是亲水的边缘,呈现水肿状。
防治措施:应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选用适宜的定植田;清园;合理施肥;搞好大田管理。药剂防治应贯彻“防重于治”的原则,嫩茎抽发后要及时喷药,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1)结合回土平垄,清理残桩和地上母茎,铲除田间杂草。
(2)及时割除死株和病株,带出田外处理,再留新出嫩茎作母茎,新母茎长出后还需定期摘除病残枝叶。
(3)适时打顶、整枝打杈,摘除雌株上的浆果,并立上枝条搭架,防止倒伏。
(4)注意抗旱排涝:多雨时要立即开沟排水降渍,做到雨停田于无积水;如遇秋旱及时隔行浇小水,有条件的进行喷灌或滴灌,切忌大水漫灌。
(5)药剂防治:新留母茎长至15厘米时用50%多菌灵或32.5%芦笋青二号40倍液涂茎,母茎分枝发生后,隔7~10天,轮流交替使用下述药液喷雾一次:32.5%芦笋青二号600倍液;50%多菌灵500倍液;50%异菌脲1000~1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700倍液。
4、立枯病:症状是土传病害,初见田内个别植株变黄萎蔫,病情扩展后全株枯死,嫩茎染病,拟叶和茎变褐色或纵裂,病株地下茎和根部可现褐色病斑,后期病部腐烂,产生白色至粉红色霉状物,幼笋染病,茎细小或无法出土。
病原及传播途径:病菌为尖孢镰刀菌芦笋专化型,病菌以厚垣孢子在土壤中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或灌溉水传播,经根部或伤口侵入,为害茎部和根系,发病后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生产中土壤过湿易发病。
防治方法:育苗地不宜连作,实行3~4年轮作;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采用芦笋专用肥,注意防止烧根或沤根;加强管理,及时病株、枯死枝条、杂草,雨后及时排水,降低土壤湿度,防止湿气滞留;发病初期喷洒或浇灌40%芦笋青300~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防治。
5、炭疽病:主要为害茎,病斑灰色至浅褐色,梭形或不规则形,后期病部长出小黑点。
病原及传播途径:病原为围小丛壳,属子囊菌亚门真菌,病原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4~6月靠雨水传播,多雨季节扩展快,干旱无雨年份发病轻。
防治方法:收获时及时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施用腐熟的有机肥;发病期注意雨后排水,严防大水浸灌,浇水应安排在上午,减少夜晚结露;发病初期喷洒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隔5~7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采收前7天停药。
6、茎腐病:主要为害幼笋,幼笋出土后受害,初在茎表出现水渍状斑,逐渐扩大,后侵入茎秆。茎部组织腐烂,地上部呈枯萎状,湿度大的可在茎表组织出现白色菌丝体。
病原及传播途径:病原是一种腐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中越冬,可腐生2~3年,菌丝直接侵入寄主,通过水流、农具传播,种植过密,湿度大易发病。
防治方法:采用高畦或起垄栽培,不宜过密。加强田间管理,雨后及时排水,降低土壤湿度。及时拔除病株,集中深埋或烧毁,减少菌源;采用低水位灌溉,严防大水漫灌;发病初期用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洒或浇灌,采收前3天停药。
主要害虫
1、夜蛾类害虫:包括斜纹夜蛾、银纹夜蛾、甘蓝夜蛾等,为害时期为6~9月。其幼虫都有昼伏夜出和假死的习性。幼龄幼虫啃食嫩枝、嫩叶、表皮,成龄幼虫食量很大,具有暴食性,除咬食拟叶和嫩枝外,还伤害幼茎,啃食老茎表皮,造成减产。
防治方法:诱杀成虫,可用黑光灯或糖醋液诱杀;药剂防治应在初龄幼虫未分散或未入土躲藏时喷药,成龄后抗药性很强,往往难以杀灭。一般根据预测,产卵高峰后4~5天喷药效果。傍晚喷药比白天好,可选用的药剂有: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40%乐斯本1000倍液、5%抑太保1000倍液。
2、蚜虫、蓟马:都以成虫、若虫从嫩茎、嫩枝、叶子上吮吸汁液,造成枝叶发黄或失绿,致使植株早衰。受害的幼茎枯萎或生长受抑制。
防治方法:清洁田园,勤除草,及时灌水;药剂防治可用25%菊乐合剂2000倍液、50%敌敌畏1000倍液、10%吡虫啉1000~1500倍液喷雾。
3、甜菜夜蛾、棉铃虫:防治措施为,人工摘卵:结合芦笋整枝打杈,摘除甜菜夜蛾卵块;药剂防治:在甜菜夜蛾和棉铃虫幼虫二龄盛期,结合茎枯病的防治,在上述杀菌剂中轮流选加下述杀虫剂中的一种:(1)31%久灵50~75毫升/亩;(2)(48%乐斯本50毫升+5%高效氯氰菊酯50毫升)/亩或52.5%农地乐50~75毫升/亩;(3)奥绿一号70~100毫升/亩,隔7~10天喷施一次,连防2~3次,当日喷施时间以下午6时以后为宜;人工捉虫;对漏冶高龄幼虫,可采取拍打法,将其震落在预先铺好的塑料薄膜上,集中灭杀,也可在清晨人工捕捉。
4、蝼蛄:用90%敌百虫30倍液搅拌,适量加水,拌潮为度,每亩施用1.2~2.5千克,在无风闷热的傍晚撒施效果。用3%辛硫磷颗粒剂1千克,拌细沙3千克撒施在苗床内。
2月份园内枯枝、落叶、地面喷多菌灵消毒,减少传染源。采笋结束后,用芦笋青2号、百可得、敌杀死等农药交替喷打,7~10天一次,可有效防止病虫危害。
回答者:荆丹花 时间:2013/5/27
0
1、褐斑病:主要为害芦笋的茎、枝和拟叶,但以小枝和拟叶为主。病重时常引起植株提早干枯死亡。
防治措施:用75%百菌清,50%多菌灵,将上述药剂分别配成500~800倍液进行喷雾,一般10天左右喷一次,发病盛期可7天左右喷一次。
2、茎枯病:该病主要在茎、侧枝或叶子上发生。病斑梭形或短线形周围是亲水的边缘,呈现水肿状。
防治措施:应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选用适宜的定植田;清园,及时割除病死株;适时整枝打杈;注意抗旱排涝;合理施肥;搞好大田管理。药剂防治应贯彻“防重于治”的原则,嫩茎抽发后要及时喷药,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药剂防治:新留母茎长至15厘米时用50%多菌灵涂茎,母茎分枝发生后,隔7~10天,轮流交替使用下述药液喷雾一次:32.5%芦笋青二号600倍液;50%多菌灵500倍液;50%异菌脲1000~1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700倍液。
3、炭疽病:主要为害茎,病斑灰色至浅褐色,梭形或不规则形,后期病部长出小黑点。
防治方法:收获时及时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施用腐熟的有机肥;发病期注意雨后排水,严防大水浸灌,浇水应安排在上午,减少夜晚结露;发病初期喷洒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隔5~7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采收前7天停药。
二、主要害虫:
1、夜蛾类害虫
防治方法:诱杀成虫,可用黑光灯或糖醋液诱杀;药剂防治应在初龄幼虫未分散或未入土躲藏时喷药,成龄后抗药性很强,往往难以杀灭。一般根据预测,产卵高峰后4~5天喷药效果。傍晚喷药比白天好,可选用的药剂有: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40%乐斯本1000倍液、5%抑太保1000倍液。
2、蚜虫、蓟马:
防治方法:清洁田园,勤除草,及时灌水;药剂防治可用25%菊乐合剂2000倍液、50%敌敌畏1000倍液、10%吡虫啉1000~1500倍液喷雾。
3、蝼蛄:用90%敌百虫30倍液搅拌,适量加水,拌潮为度,每亩施用1.2~2.5千克,在无风闷热的傍晚撒施效果。用3%辛硫磷颗粒剂1千克,拌细沙3千克撒施在苗床内。
回答者:刘宽 时间:2017/4/12
0